關于印發《寧武衛生“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寧衛[2010]43號
關于印發《寧武衛生“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各鄉鎮(中心)衛生院、鄉鎮社區衛生服務站,縣直各醫療衛生單位: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啓動之年。爲了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爲契機,使全縣衛生事業在“十二五”期間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現將寧武衛生“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望在此基礎上,根據本單位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規劃和目標,幷認真貫徹執行。
附:寧武衛生“十二五”規劃
主題詞:“十二五”規劃 通知
報:市衛生局,縣委張建平副書記、人大張二柱副主任、
政府弓鳳英副縣長、政協宗守先副主席
送:縣委辦、人大辦、政府辦、政協辦、紀檢委、
各有關部門
寧武縣衛生局辦公室 2010年4月15日印發
寧武衛生“十二五”規劃
一、基本情况
寧武衛生系統擁有縣級醫療衛生單位9個: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縣衛生進修學校、縣衛生宣傳教育中心站;鄉級醫療衛生單位22個,包括5個鄉鎮中心衛生院(陽方口、東寨、石家莊、圪廖、薛家窪)、9個一般鄉鎮衛生院(鳳凰、余莊、涔山、化北屯、新堡、西馬坊、迭台寺、懷道、東馬坊)、8個鄉鎮社區衛生服務站(盤道梁、下白泉、東莊、春景窪、寧化、大廟、前馬侖、輝順溝);村級衛生室434個。另外,有民營綜合醫院1個,社會辦醫12個,個體行醫36個。2009年,全縣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城鄉人口16.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8萬人。
二、“十二五”總體思路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醫療衛生爲人民健康服務爲宗旨,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爲主軸,以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和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等五項內容爲重點,全面推動全縣衛生事業再上新臺階,爲保障全縣人民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諧發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十二五”期末目標
根據以上總體思路,確定“十二五”期末我縣衛生工作的主要目標是:
1、醫療衛生單位的公益性得以强化,投資力度加大,福利待遇提高。
2、疾病控制、衛生監督、醫療救治三大體系得以完善。
3、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
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
5、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和基本設備進一步充實和完備;民營醫院、社會辦醫、個體行醫布局合理、服務規範。
6、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健康教育服務、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孕産婦健康管理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適齡兒童免疫規劃服務、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務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著實推進。
7、通過多形式的人才培養,使鄉、村兩級衛生人員服務能力和水平能够適應幷滿足當地人民群衆的需求。
8、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醫療水平。醫療機構診斷準確率、搶救成功率、治愈率等主要醫療質量指標明顯提高,醫療差錯發生率明顯降低。
9、規範行業管理,强化行風精神,在前進、發展中不斷解决新問題,調處新矛盾,在全社會樹立衛生行業的全新形象。
四、“十二五”規劃內容
(一)人員、床位
依據各級政府及編制部門制定的區域總人口與工作人員編制、床位對應比例,結合醫療衛生機構實際規模與等級,適時增加人員編制及病床數。其中:縣人民醫院在遷址新建工程完工後,按照二級乙等醫院標準,床位數由目前的136張增加至200張。
(二)機構設置
目前城鄉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基本飽和,設置分布也較合理。“十二五”期間在現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基本確定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况進行增减,其中:爲了切實加强衛生監督能力建設,提高食品、藥品監督執法的準確性,亟需設立食品藥品檢驗專門機構,幷從房屋建築、器械設備等方面予以充實完善。
(三)基本建設
1、在批准設置的前提下,建設標準化的食品藥品檢驗所。
2、規劃、申報幷爭取完成衛生監督大樓建設。
3、多方籌集資金,完成全縣8個鄉鎮社區衛生服務站改擴建工程。
4、積極申報立項,完成縣中醫院建設。
5、以建設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病員食堂等配套設施爲主要內容,對石家莊、圪廖、薛家窪三個鄉鎮中心衛生院進行擴建。
6、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對目前基礎設施還較落後的涔山、余莊、東馬坊三個一般鄉鎮衛生院進行改擴建。
7、積極籌措資金,對9個鄉鎮衛生院進行垃圾和污水處理、後勤保障系統等建設。
8、針對目前村衛生室基礎建設水平低下的實際,對鄉醫自有的村衛生室進行新建,對利用集體閑置房屋的村衛生室進行改造,力爭全部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 信息來源: 寧武縣衛生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