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視野導航
能源電力 | 化工機械 | 醫療衛生 | 醫藥保健 | 
金融經濟 | 交通運輸 | 冶金製造 | 農副産業 | 
裝飾建材 | 電子通訊 | 輕工紡織 | 服裝鞋帽 | 
日用百貨 | 汽車家電 | 房産服務 | 其他行業 | 
聯繫我們
電話:0086-10-84675230
電話:0086-10-84675235
傳真:0086-10-84673367
郵箱地址(E-MAIL):
service@zkreport.org
遼寧省金融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視野 >> 最新專題視野 >> 金融☆經濟
最新專題視野
【時間:2017-8-24】

遼寧省金融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决勝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轉型發展的攻堅期,也是加快新一輪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期。爲充分發揮金融業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作用,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結合我省金融業發展實際情况,編制此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環境

“十二五”期間,遼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密集出臺金融倍增計劃、産業金融體系建設若干意見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從機構建設、市場發展和地方金融管理體系建設等多方面,全面提升金融業服務地方經濟能力。全省金融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金融機構日益增多,金融業態豐富多樣,金融改革創新日益活躍,金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金融業在實現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有力支撑了“三大戰略”的實施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爲遼寧老工業基地取得階段性振興成果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發展基礎。

1、金融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15年末,全省金融業總資産7萬億元,是2010年末的1.9倍,年均增速13.6%。金融業增加值1799億元,是2010年末的2.8倍,年均增速23.0%,占全省GDP比重6.3%,比2010年末提高2.8個百分點。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23.3%,比2010年末提高20.9個百分點。金融業稅收實現348億元,占服務業稅收30%,占全口徑稅收18.1%。社會融資規模6194億元,直接融資比例16.2%,比2010年末提高5.9個百分點。

2、銀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5年末,全省省級以上銀行類金融機構227家,其中法人機構15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産規模6.68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90.7%。本外幣存款餘額47758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36283億元,分別比2010年末增長70.2%84.9%。銀行業不良貸款率2.81%,比2010年末下降0.8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盈利590億元,是2010年末的1.7倍。

3、保險業風險保障功能不斷增强。2015年末,全省省級以上保險機構111家,其中法人機構4家。保險業資産規模2810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126.8%。保費收入941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55.6%。賠付支出372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152%。保險密度2144/人,是2010年末的1.5倍。保險深度3.28%,與2010年末基本持平。科技保險試點穩步推進,農業保險、森林保險、醫療保險取得長足發展,産品創新加快,積極發揮了社會風險保障功能。

4、資本市場體系日益完善。2015年末,全省省級以上證券期貨機構29家,其中法人證券機構3家、法人期貨機構6家。“十二五”期間,全省新增上市公司31家,新增融資額1915億元。新三板挂牌企業114家。累計發行企業債951億元,發行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4655億元。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挂牌運營,挂牌企業1208家,累計實現綜合融資130億元。遼寧金融資産交易中心、遼寧北方金融資産交易中心開業運營,挂牌金融資産産品超7000個,規模1457億元。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品種16個,“十二五”期間新增8個,交易量11.1億手,交易額41.9萬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2.8倍和2倍,是全球最大的油脂、塑料、煤炭、鐵礦石期貨市場和第二大農産品期貨市場。全省股權投資基金及管理機構185家,管理資金規模300億元。

5、小微金融迅猛發展。“十二五”期間,全省“普惠金融”體系得到全面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加快設立,小額貸款和融資擔保行業在全國保持優先發展。2015年末,全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63家,包括62家村鎮銀行和1家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631家,基本實現縣(區)全覆蓋,累計發放貸款2632億元,貸款餘額344億元,信用貸款比例63.2%,獲得國家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外匯結算、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3項試點資格,瀋陽經濟區八市實現小額貸款公司同城化經營。融資擔保機構403家,累計實現融資擔保額4349億元,在保餘額1933億元,在保企業8643戶。

6、地方金融改革不斷深化。“十二五”期間,全省城市商業銀行改革成效顯著,農村金融改革進展順利,區域金融創新持續推進。2015年末,全省15家城市商業銀行資産總額2.02萬億元,是2010年末的2.9倍,占全省銀行機構30.2%,比2010年末提高10.3個百分點;12家跨區域經營,4家獲准跨省經營。盛京銀行、錦州銀行實現香港上市,城商行上市數量走在全國前列;綜合經營開始起步,消費金融、金融租賃取得突破。人民銀行專項票據資金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圓滿完成,組建農商行19家。省政府設立遼寧政融擔保中心幷批准開展再擔保業務。瀋陽經濟區優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突破,經濟區銀行服務收費同城化成效顯著。中興通訊國家金融信息系統自主可控平臺項目在全國率先啓動。大連中山區、花園口經濟區和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省級金融服務創新示範區。全省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深化,批設科技金融示範區10個,建成科技金融專營機構23家;創業投資基金及管理機構80家。

7、區域金融中心建設進展顯著。瀋陽、大連分別以産業金融、航運金融爲核心的錯位發展競爭格局基本夯實,區域金融中心作用不斷增强。2015年末,兩市金融總資産均超2萬億元,占全省65.7%;金融業增加值占全省67.3%。瀋陽經濟區優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全面啓動,瀋陽市獲批國家創新改革試驗區,出臺加快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若干政策措施,聚集各類金融和融資類機構757家(分行及以上金融機構142家)。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單位面積金融貢獻率穩居東北地區首位。大連市出臺創新發展航運金融的實施意見,制定出臺《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促進條例》,大連金普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聚集各類金融和融資類機構741家,其中航運金融專營機構16家。金融中心指數排名連續五年位列全國前10位,成爲內地四個入選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城市之一。

8、金融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15年末,全省各類外資金融機構46家,其中外資銀行機構(含代表處)31家,資産總額576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63.6%。我省積極探索利用國家外匯儲備資金支持企業幷購國外科技型企業,出臺遼寧省境外幷購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政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增長迅速,共有65家銀行的592家分支機構開辦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結算額5262億元,涉及企業4599家,境外地域涉及132個國家和地區。

“十二五”時期,全省金融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與金融發達省份相比仍存在諸多差距,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結構不優化。全省金融資産90%集中于銀行業,證券期貨、保險、租賃、基金等資産規模小。金融業務過度依賴信貸、證券經紀等傳統業務,股權投資基金、融資租賃、投資銀行、信息諮詢等現代金融業務發展不足。直接融資規模小,融資渠道相對單一。二是金融支持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服務體系尚未形成。金融業支持裝備製造、冶金、石化等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的綜合服務水平不高,支持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新興産業領域發展的專業化服務能力不强,金融創新不活躍,金融産品、金融工具的組合應用不到位。金融資本與産業資本相互融合、滲透不充分。三是地方金融機構綜合競爭能力有待增强。現有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法人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普遍規模較小,業務創新能力較弱,綜合化經營能力亟待提高。具備資金實力的金融控股平臺仍爲空白,尚未形成資本驅動的長效機制。四是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瀋陽、大連區域金融中心的金融資源集聚程度不高,對瀋陽經濟區、沿海經濟帶的輻射帶動效應有待加强。全省各市金融深度合作、協同發展的局面尚未形成。遼西北地區金融資源匱乏,金融服務供給不足。

(二)發展環境。

1、國際環境。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經濟復蘇艱難,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以及人民幣成功加入SDR,中國經濟加快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力逐步增强,金融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這爲我省利用國際金融市場,分享國際金融資源,探索構建適應國際金融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2、國內環境。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加快孕育,經濟發展模式由要素投入逐步轉向創新驅動,對金融業發展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時,國內金融改革向縱深推進,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改革深化,區域金融創新持續涌現,利率市場化、民營銀行試點、股票發行注册制、互聯網金融等加快實施,上海、廣東、天津等自貿區以及溫州、泉州、青島等國家金融改革試驗區的金融創新持續深化,將爲我省金融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活力,也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風險挑戰。

3、省內環境。經過多年的積累,遼寧經濟總量穩步擴大,資源、産業、基礎設施和區位等要素支撑能力不斷增强,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同步實施,瀋陽市獲批國家創新改革試驗區、大連金普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將爲遼寧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契機,也爲金融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隨著“誠信遼寧”工程建設的持續推進和瀋陽經濟區優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國家戰略穩步實施,將爲金融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信用氛圍和安全、穩定的市場環境。同時,“十二五”後期,遼寧主要經濟指標大幅下滑,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産業優勢正在减弱,新興産業競爭力尚未形成,對全省金融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綜合分析,“十三五”時期是加快推進新一輪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時期,也是建設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的關鍵時期。既要把握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金融改革創新的機遇,更要正視我省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結合遼寧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實現遼寧金融業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和開放發展。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批示,緊緊圍繞“四個著力”要求,按照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根據培育和壯大“六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目標要求,通過改革驅動、創新驅動、市場驅動和開放驅動,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快發展産業金融,增强金融綜合實力,拓寬融資渠道,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金融在資源配置、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以發展産業金融、建設産業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新一輪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加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二)基本原則。

1、服務實體,産融結合。積極把握金融業發展的規律性和特殊性,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通過發展産業金融,努力實現金融供給與經濟需求的總量平衡,支持裝備製造等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和走出去,促進國際産能合作,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

2、市場導向,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對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市場對金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導向作用。在金融發展戰略、金融産業布局、金融風險防範以及“三農”、小微等金融薄弱環節强化政府引導。

3、統籌推進,重點突破。圍繞沿海經濟帶、瀋陽經濟區和遼西北區域布局,在全省範圍全面推進産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産業金融重點服務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促進大衆創業創新和解决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領域,瀋陽、大連率先建成産業金融服務體系。

4、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深化金融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動金融業體制機制創新、産品和工具創新以及服務創新,切實提高金融業核心競爭力。爭取國家支持遼寧在産業金融領域先行先試,突出體現“服務産業”和“融資便利化”,力爭成爲國家發展産業金融示範省份。

5、優化環境,防範風險。加强金融監管,規範行政服務行爲,建立健全金融業發展工作推進機制,優化金融發展環境,維護金融穩定,建立健全區域金融穩定和風險處置機制,增强金融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主要目標。

“十三五”時期,全省基本建成創新活躍,多樣化、專業化、綜合性的産業金融服務體系,實現金融機構體系完善、金融市場交易活躍、金融工具靈活運用、金融産品多元發展、金融內外環境優化,全面適應新一輪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需要,爲遼寧産業多元化發展和結構優化與升級需求提供成本相對低廉、可獲得、便利化的金融服務,促進産業與金融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到2020年末,全省金融業總資産超過10萬億元。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600億元以上,占GDP比重超6.5%。遼寧金融發展區域特色明顯,産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國典型示範,金融綜合實力進入全國上游水平,初步實現向金融强省跨越的歷史性轉變。

1、行業發展目標。(1)銀行業。全省銀行業全面建成體系完整、功能齊全、滲透力强、服務高效、運作規範的現代銀行機構與市場體系。到2020年末,全省銀行業各項貸款餘額達到5.5萬億元,年均增長8.5%。每年新增非信貸融資4000億元以上。信貸與非信貸融資比例保持1:1以上。(2)證券期貨業。爭取全省資本市場發展水平處于全國上游,初步建成具有顯著特色、綜合實力突出、體制機制健全、發展環境優化的資本市場强省。爭取新增上市公司30家,首發及再融資1000億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業100家。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挂牌企業超過3000家,累計綜合融資達到700億元,托管股權規模新增200億股。金融資産挂牌規模新增1000億,交易規模增加200億元,成爲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大商所實現上市品種、交易規模和市場資金3個“雙倍增”,上市品種力爭突破30個,年成交量突破20億手,建成衍生工具齊備、産品種類豐富、功能發揮充分、運行安全高效的國際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成爲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風險管理和定價中心。全省各類交易場所規模不斷擴大,要素市場發展在東北乃至全國商品流通體系中處于領先地位。(3)保險業。全省保險業全面建成保險市場體系完善、功能作用突出、服務領域廣泛、保障能力充足、綜合競爭力較强、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群衆生産生活需求相適應、地位重要且具備廣泛影響的區域保險市場。到2020年末,爭取保險深度達5%左右,保險密度達3500/人。

2、區域發展目標。(1)區域金融布局。瀋陽經濟區金融同城化、一體化進展顯著,沿海經濟帶航運金融成效顯著,遼西北地區金融資源明顯增加,與其它地區金融業發展差距逐步縮小。瀋陽、大連兩個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果,資源集聚和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增强,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8%。營口港口金融創新試驗區基本建成。(2)科技金融發展。全省“科技金融創新服務示範區建設計劃”全面完成,省級(含)以上高新區全部參與科技金融示範區建設試點;國家級高新區科技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全部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力爭全部建立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科技金融控股公司。到2020年末,爭取全省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超過30家,遼寧成爲全國技術與資本結合最密集、科技金融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3)金融環境建設。全省基本建成行政行爲規範、法制環境優良、信用體系健全的金融業發展環境。瀋陽經濟區社會信用體系覆蓋全域,金融司法保障體系較爲完備,金融資産不良比率等主要金融生態指標明顯優化,優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成果示範全國。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建成東北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示範區。

3、機構建設目標。全省新建、引進各類金融機構500家。打造3-5家大型綜合性金融公司。全省股權投資基金及管理機構達300家,管理資金規模800億元。小額貸款公司貸款餘額超450億元,信用貸款比例保持60%以上。融資擔保機構平均擔保放大倍數超4倍,資本金2億元以上融資擔保機構成爲行業主體。盛京銀行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城商行前5位。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推進産業金融機構體系建設。

把産業金融機構體系建設放在金融業發展的核心位置,通過突出發展産業金融機構,不斷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全面支持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1、努力擴大金融機構總量。推動各市加快建設金融集聚區,廣泛開展金融招商,積極新建、引進各類金融機構。著力新建、引進一批法人金融機構和區域性金融總部,優先新建、引進一批資産規模大、競爭實力强的金融龍頭企業。加大開放力度,鼓勵海外金融機構來遼發展。

2、積極建設産業金融機構。在金融機構建設中,優先建設經營方針、業務形態突出體現産業金融特徵的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綜合金融公司、金融(融資)租賃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大型融資擔保機構、再擔保機構、創(風)投基金、天使基金、幷購基金以及船舶、裝備等專業化産業基金。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和基于互聯網的新型金融企業。

3、積極推動製造業企業拓展金融業務。鼓勵和支持優勢産業中的骨幹企業獨立或與專業金融資本合作,創建財務公司、私募股權基金、幷購基金、金融租賃公司等産業金融機構,發展金融服務業務,促進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深度融合。鼓勵製造業企業投資入股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産權制度改革。

4、加快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推動各市加大非銀行金融機構建設力度,積極引進或新建投資基金、公募基金、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諮詢公司、資産管理、消費金融、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各類金融業態。加快引進信用評級、資産評估、會計審計和法律服務等金融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來遼設立法人機構、區域總部和分支機構。

(二)統籌優化金融業發展區域布局。

根據瀋陽經濟區、沿海經濟帶和遼西北區域經濟特點和産業布局,合理配置金融資源。以瀋陽、大連兩個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爲核心,突出營口港口金融創新試驗區建設,發揮金融資源集聚和輻射作用,不斷提升區域金融整體實力。

1、積極促進區域金融協調發展。深入實施瀋陽經濟區優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以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爲核心功能區,逐步將瀋陽經濟區建設成金融市場發達、行政行爲規範、法制環境優良、誠信體系健全、基礎設施先進、體制機制完善的金融生態示範區,助推瀋陽經濟區金融同城化、一體化發展。以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爲龍頭,引導和帶動沿海經濟帶航運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突出保障航運物流、船舶製造、對外貿易等金融服務。加强遼西北地區金融資源配置,引導、促進各類金融資源向遼西北流動,不斷擴大金融供給。

2持續推進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支持瀋陽市建設東北區域金融中心,構建産業金融特色突出、金融生態良好、空間布局合理的金融服務體系,形成服務于瀋陽經濟區發展、輻射東北地區的區域金融發展框架。圍繞國家創新改革試驗,加快發展科技金融,促進創新創業、知識産權評估、科技成果轉化。支持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晋升國家級開發區;圍繞中興通訊國家金融信息系統自主可控平臺項目,加快建設金融科技産業園,打造金融科技産業。推動大連市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以申辦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金普國家級新區爲契機,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加快構建投融資體系健全、交易市場活躍、金融服務完善的現代化高端航運金融體系。推動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境外放款、股權投資基金人民幣對外投資、跨境人民幣融資租賃和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等業務,發展離岸金融,促進企業“走出去”。推進營口港口金融創新試驗區建設,打造物流金融服務體系,構建服務港口物流貿易企業“動産質押”業務的物流銀行模式。

3、探索區域特色産業金融體系建設。圍繞本地區優勢産業,具備戰略意義的新興産業,探索建設立足産業發展、符合産業要求、有利于組合各類金融資源集聚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鞍山、本溪、錦州圍繞裝備製造和生物製藥等新興産業,積極發展産業投資和創業風險投資,引進優質戰略投資者;支持撫順、盤錦、遼陽、葫蘆島圍繞石油化工、石油裝備産業,開展供應鏈金融創新;支持鐵嶺、朝陽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生産、農業産業化發展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三)加快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以服務遼寧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爲主綫,打造結構完整、功能完善、機制靈活、運作規範的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增强資本市場的服務和保障能力。

1、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積極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境內外各類資本市場以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募資發展。加强對上市公司資源的規劃整合,以産業結構調整爲導向,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吸收合幷等創新幷購重組手段,實現做優做强。充分滿足各類型企業融資需求,實現企業債、短期融資券、公司債、中期票據、金融債、資産支持證券等債券産品合理發展,建設産品種類豐富、産品創新能力較强的債券市場。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債券業務創新,豐富債券産品。

2、加快推進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發展。支持遼寧股權交易中心建設交易板、服務板等板塊,打造企業分層機制,積極對接高層次資本市場,不斷推出股權類、固定收益類融資産品。發揮遼寧金融資産交易中心功能,加快資産證券化創新步伐,促進金融資産的交易與流轉,逐步打造成以股權、債券等資本要素爲特徵的金融資産綜合交易平臺。增强資源集聚、整合和配置功能,促進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

3、積極發展其他要素市場。加快推進技術産權市場建設,構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新模式。合理規劃品種結構、數量規模和區域分布,促進金融權益類交易市場規範有序發展。完善交易場所治理結構,建立健全金融權益類交易場所監管體系。不斷擴大要素市場交易規模、提升影響力,逐步確立我省要素市場在東北地區穩固的領先地位。

4、促進大連商品交易所戰略轉型發展。支持大商所做好農産品期權上市工作,推動豆粕期權平穩上市,做好玉米期權開發上市各項籌備工作。深入推動大商所開展“保險+期貨”試點,爲完善國家農業補貼政策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徑。支持大商所以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爲突破口,探索推進期貨交易國際化,提升國際影響力。鼓勵大商所多角度拓展延伸服務,全面推進場外市場建設,深化倉單串換業務,建設倉單登記中心、互換清算中心等場外市場綜合服務平臺。支持大商所做好品種體系規劃,穩步推進新品種研發、開發、儲備以及立項或上市工作,推動大商所發展成爲多元、開放的綜合性衍生品交易所。

(四)積極推進金融産品和工具建設。

結合産業轉型升級和産業多元化發展需求,通過金融産品和金融工具創新,豐富金融業開發産業市場的技術手段和服務模式,爲産業發展提供低成本、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1、積極促進金融創新。鼓勵全省各類金融機構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推動總部將新産品、新工具優先在遼寧市場探索、應用和推廣,系統內的各項試點優先在遼寧實施。推動各類金融機構緊密結合遼寧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需要,積極開展新産品、新工具的研發、應用與市場推廣,積極推動銀行、保險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産品組合應用,通過不同金融産品、工具的優勢互補,克服單一、通用産品不適應産業結構調整需求的問題,擴大對産業結構調整的深度支持。率先推動城商行、農信社等地方法人機構研發、推廣一批服務于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的産品、工具和服務模式。

2、積極開展金融産品和工具的綜合應用。支持和推動各類金融機構綜合利用信貸、債券、基金、保險、租賃、信托等多種金融産品和工具,構建更加專業化、多樣化的融資模式,大幅度提高金融産品和工具的針對性、適用性,爲全省重點産業領域細分市場提供差別化金融服務。積極應用境外幷購等外匯管理試點政策,通過買方信貸、賣方信貸、內保外貸、外匯及人民幣貸款、出口信用保險等方式,支持遼寧企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走出去”,促進對外投資、對外幷購、産能合作和輸出。充分利用發行優先股、定向幷購貸款、延長貸款期限等政策,支持企業幷購重組。積極探索開展國産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應用保險。

3、加快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積極落實國家推動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政策。完善配套措施,科學規範監管,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形成創新活躍、運作規範的互聯網金融業態,豐富和完善産業金融服務體系,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以及製造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型服務業和支持農業現代化、産業化提供新的金融服務手段。選擇部分金融資産交易平臺進行重點建設,爲互聯網金融發展構建基礎設施良好、公信力强、風控規範的互聯網金融公共服務平臺。

(五)切實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經營實力。

充分發揮遼寧法人金融機構數量多、活力强的優勢,按照行業地位、競爭實力擇優培育,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增强統籌運用金融資源的能力。

1、鼓勵搭建金融控股平臺。探索組建省級金融控股平臺,發揮綜合協同效應,參與産業金融機構建設,整合推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金融控股平臺。鼓勵社會資本創建集私募股權基金、融資租賃、科技小貸、融資擔保以及其他金融服務爲一體的綜合金融公司,幷參與民營銀行設立、城商行改造和農商行組建。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創立綜合金融公司,開展多元化金融服務。

2、加快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支持和推動盛京銀行、大連銀行、錦州銀行、營口銀行等優勢城商行不斷完善內部治理結構,豐富經營資源,分階段取得分業許可,率先實現金融業務的綜合經營。鼓勵優勢城商行儘早實現境內外上市。繼續深化農信社改革,探索建立目的明確、主體清晰、結構合理、政策可行、資源歸集明確的現代化農信社管理體制。支持村鎮銀行充分發揮法人優勢,開展與城商行、農信社的差別化經營。支持銀行、信托等機構發展産業鏈金融。

3、積極支持證券期貨機構發展。支持中天、大通、網信等法人證券公司立足遼寧本土經濟,做精做細經紀、投資銀行、融資融券等業務,做優做强資産管理業務,爭取增資擴股、發行次級債、收購兼幷,不斷壯大資本實力,實現全牌照經營。引導省內法人期貨公司在全國開展收購兼幷活動,擴大遼寧期貨業影響力和業務範圍,促進期貨經紀業整體資源優化配置,提升期貨公司綜合實力。適時推動省內證券期貨公司通過IPO或借殼實現上市。

4、努力促進保險機構發展。支持華匯人壽、百年人壽等法人保險機構增資擴股,穩健經營,有序擴張,逐步擴大全國市場份額。支持百年人壽設立資産管理公司。積極支持保險中介機構規範發展。優先支持瀋陽、大連探索新設法人財産保險公司、航運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

5、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改革與創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各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與改造,創造條件推動民間資本創立各類産業金融機構。鼓勵和推動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起設立民營銀行。

 

(六)不斷深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

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撑保障作用,積極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發展。

1、深入實施科技金融示範區建設計劃。按照“建立專業組織隊伍、提供完善服務平臺、聚集多元化金融機構、提供穩定政策支持、促進金融交易活躍”的總體要求,指導全省省級(含)以上高新區和重點産業園區,開展科技金融創新示範區和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各園區搭建科技金融信息平臺,整合企業融資需求、金融産品和服務、政府政策措施等信息。鼓勵組建科技金融控股公司,支持瀋陽、大連率先設立涵蓋銀行、保險、基金、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租賃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科技金融控股集團。推動有條件的園區設立“科技金融風險資金池”,引導銀行、保險、融資擔保機構等加大對科技企業的融資供給。

2、不斷加强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建設。推動各級政府加强與金融監管部門、各金融機構總部溝通協調,加快科技支行、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的設立、發展,爲科技企業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積極推廣科技金融産品與工具應用,創新管理模式和考核機制。積極發展會計、律師、資産評估、信用評級、信用增信、第三方支付、保險中介、金融諮詢、科技服務機構、科技成果和知識産權評估等各類科技金融中介機構,完善知識産權代理、信息服務、價值評估、融資保證等專業服務。發展區域技術交易市場,促進科技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自主創新。

3、大力發展創業投資。發揮遼寧省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吸引域外優質創投機構和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各類專業創投機構。組織參與科技金融示範區建設的試點園區積極創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與省級引導基金共同引導發起設立創投機構。支持本土創投機構發展壯大,加强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引進。逐步實現科技金融試點園區創投機構全覆蓋。

(七)全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引導金融機構加强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逐步降低服務價格,擴大對小微、“三農”、創新創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供給。

1、積極發展農村金融機構。加快建立和發展適應我省“三農”特點的多層次、低成本、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大型銀行“返鄉”,支持商業銀行加快增設農村分支機構,推動農業銀行、農信社、郵儲銀行下沉服務重心,延伸基層網絡,實現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推動農信社積極開展適應農業現代化、産業化的特色金融服務,突出發揮涉農主力軍作用。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産品和抵押擔保方式創新,在不斷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基礎上,逐步拓展其他農村産權抵押品範圍。完善農村産權確權登記制度,探索建立省、市統一的流轉平臺,爲金融機構在“三農”領域開展金融創新創造條件。積極發展農村保險,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戶運用期貨工具實現保值避險。

2、持續强化小微金融服務。鼓勵和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加快小微金融專營機構建設。支持銀行機構改進小微企業信貸管理模式,積極利用動産質押登記公示系統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開展動産、知識産權、股權、林權、保函等質押貸款業務,發展保理、訂單(倉單)融資、供應鏈融資等金融産品。積極發展“立足地方、服務中小”的中小銀行、社區支行和小微支行。鼓勵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穩步發展。加快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

3、努力促進小額貸款公司規範健康發展。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積極服務于小微、“三農”等重點領域,支持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繼續堅持“小額、分散”的信貸原則,開展以信用貸款爲主的差异化貸款服務模式,提高小額貸款行業爲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鼓勵優秀小額貸款公司探索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鼓勵銀行業及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小額貸款公司開展融資合作,探索股權衆籌,拓展融資渠道。引導優秀小額貸款公司在金融服務薄弱地區設立機構或分支機構。加强對小貸公司分類監管評級,對優秀的小貸公司進行正向獎勵。積極引導全省小額貸款公司接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4、加快推進擔保服務體系建設。在統籌城鄉擔保市場發展、實現擔保服務全覆蓋基礎上,努力培育一批商圈型、園區型、專業型融資擔保機構。探索建立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資本金持續注入機制,大力發展具有一定區域影響力的大型骨幹擔保機構。充分發揮省級大型擔保機構的資金及信用優勢,逐步打造成覆蓋全省的再擔保服務平臺。推動建立銀擔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探索通過再擔保體系分擔、政府直接分擔、“擔保+保險”等方式,加大銀擔風險分擔力度,擴大擔保信貸業務規模,切實降低中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成本。支持融資擔保機構與信托、租賃、基金等非銀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探索開展債券擔保等直接融資擔保業務。

5、積極鼓勵大衆創業創新。鼓勵銀行機構針對創業創新企業提供專業化的産品和服務,提供結算、融資、理財、諮詢等綜合金融服務。完善知識産權估值、質押和流轉體系,支持知識産權金融發展。鼓勵各級政府提供適當融資資源,委托金融機構幷按照商業化運作的原則,爲大衆創業提供早期較高容忍度的金融服務,改善大衆創業融資環境,鼓勵大衆創業。

(八)積極優化金融發展環境。

良好的金融環境是金融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通過行政服務規範、金融風險防範等舉措,積極爲全省金融業發展提供環境保障。

1、不斷優化行政服務環境。完善行政服務流程,規範行政服務程序,加强行政信息公示,提高行政服務質量。加快推進土地、房産、住建、工商、公安等部門的行政服務一體化,統一流程、收費、文本制式和審批期限等服務標準。努力推動經銀監會批准取得《金融許可證》或經省級政府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保險、融資擔保、股權投資、資産管理、小額貸款等各類金融機構比照銀行辦理房産、土地、在建工程、股權、車輛、設備等抵質押登記業務。

2、努力加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完善遼寧省社會征信系統,努力擴大信用信息應用範圍,促進銀行類與非銀行類征信系統之間深化合作,提升信用信息數據質量,逐步完善信用評估體系。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型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全省所有中小微企業、農戶以及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的信用檔案。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完善信用獎懲聯動機制。

3、建立健全金融風險監管和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加强金融、工商、稅務、公安、司法等部門協同合作,建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聯動機制。加快制定和實施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制度,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信用環境。建立金融穩定協調機制,完善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面增强金融風險防控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建立省、市政府金融風險處置工作小組,積極幫助金融機構化解不良資産,打擊金融犯罪和逃廢金融債務行爲,切實提高案件執行率。積極探索依法維護金融債權的新途徑和新模式,打造安全、穩定、和諧的金融法治環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金融業發展統籌協調。

爲加快全省金融業發展,推動産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省政府成立産業金融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省金融業發展的全面組織、推進工作。省、市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加强與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的溝通合作,建立日常工作聯絡機制,根據重點任務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及各金融總部爭取政策支持。

(二)建立健全金融業發展統計分析制度。

科學設定金融業發展統計指標,建立金融業綜合統計分析體系,加强對全省金融運行情况的分析研判,科學評估金融業發展全貌及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特別要加强對産業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分析、總結,根據經濟形勢變化,提出專門化、細緻化的工作推進舉措。

(三)加强金融業發展的財稅支持。

推動各級政府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采取適合的方式,制定完善促進金融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加大對金融機構、金融人才、金融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扶持。省、市各級政府加强財政資金引導,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作用,撬動、吸引社會資本積極支持金融業發展。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促進金融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完善各級政府支持和促進金融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四)加强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研究制定金融人才專項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金融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支持省內高校開展分層次金融人才培養,加快金融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加强高端金融人才引進。依托高校、科研機構,積極開展金融學術交流,搭建政府、高校和金融機構的合作互動平臺,建立金融産、學、研良性互動機制。鼓勵各級政府與金融機構開展雙向挂職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省金融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