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視野導航
能源電力 | 化工機械 | 醫療衛生 | 醫藥保健 | 
金融經濟 | 交通運輸 | 冶金製造 | 農副産業 | 
裝飾建材 | 電子通訊 | 輕工紡織 | 服裝鞋帽 | 
日用百貨 | 汽車家電 | 房産服務 | 其他行業 | 
聯繫我們
電話:0086-10-84675230
電話:0086-10-84675235
傳真:0086-10-84673367
郵箱地址(E-MAIL):
service@zkreport.org
湖北省建築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視野 >> 最新專題視野 >> 房產☆服務
最新專題視野
【時間:2011-4-9】

湖北省建築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徵求意見稿)
        序  言
        “十二五”時期,是發揮我省優勢、加快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爲做大做强湖北建築業,奮力實現新跨越,優質、安全、高效地完成我省各項建設任務,特制定《湖北省建築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本規劃的編制依據是《中共湖北省委關于制定湖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家和湖北省建築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本規劃是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地制定建築業各項規劃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十一五”期間建築業發展回顧
        “十一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建築業廣大幹部職工共同奮鬥,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
        一、産業規模持續擴大,社會貢獻不斷提高。“十一五”期間,我省建築業産業規模大步邁上新臺階。2010年,建築業總産值和增加值分別突破4200億元、950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3倍和2.5倍,總産值和增加值年均增幅分別達到26%、19%,均超過全國平均增速,在中部地區名列前茅,對全省GDP的貢獻份額始終保持在6%以上,成爲我省名副其實的支柱産業。建築業對全省財政稅收的貢獻不斷加大,2010年實現利稅225億元,是2005年的3倍。建築業成爲接納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和勞務輸出的重要行業,全省建築業固定從業人員從2005年114.33萬人,發展到2010年的230萬人。2010年,全省新出省施工人數達20萬人次,全省建築業完成省外産值1462億元,均是2005年的3倍。圓滿完成對四川省漢源縣援建任務,重建項目116個,其中14個項目獲四川省結構優質工程獎,4個項目獲四川省優質工程“天府杯”獎,3個項目獲“天府杯”金獎,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我省企業高質量完成了長江第一隧道、琴台大劇院、武漢火車站、天興洲大橋、武漢城市輕軌等一大批投資規模大、技術要求高的大型建設工程,展示了湖北建築業的綜合實力。
        二、行業素質明顯提升,優勢企業快速成長。“十一五”期間,各級建管部門積極開展多層次職業教育培訓,累計培訓企業經濟技術骨幹人員11萬余人次。大力推動農民工業余學校創建、普及工作,全省建築施工現場共建農民工業余學校2200餘所,培訓農民工80萬餘人次。我省建築業企業數量從2005年的4337家發展到目前的7575家,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勞務分包企業分別占施工企業總數的27.28%、53.25%、19.47%,産業組織結構漸趨合理。積極培育龍頭重點企業,推介優勢企業拓展市場,積極支持企業改革改制、做强做大,省政府每年表彰建築業綜合實力20强、建築裝修裝飾企業10强,擴大了行業的社會影響。至2010年底,全省一級以上施工企業351家,是2005年的2.3倍,年完成産值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50餘家,産業集中度逐步提高。18家建築業企業入選湖北省百强企業,入選企業數量緊隨製造業、服務業,居各行業第三位。
        三、工程質量穩步提高,安全生産保持平穩。“十一五”期間,全行業切實加强工程質量管理,工程監督覆蓋率99.94%,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率100%,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率達到93%以上。實施“精品工程”戰略,創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15項、國家優質工程獎12項、全國建築工程裝飾獎36項。持續開展省建設工程優質獎“楚天杯”的評選活動,全省共評選出建築工程“楚天杯”獎725項、裝飾工程“楚天杯”獎344項。建築工程全面質量管理活動蓬勃發展,共發布省級QC成果249項,其中國家級QC成果42項。不斷健全質量安全規章制度,先後制定出臺了《湖北省房屋建築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辦法》、《湖北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安全監督辦法》等規範性文件,修訂了《湖北省建築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現場(楚天杯)評審辦法》,規範了安全生産許可證管理工作。廣泛開展安全生産教育活動,扎實推進安全生産“三項行動”和“三項建設”,建設工程安全生産保持平穩態勢,共有834個施工現場被評爲省級安全文明施工現場,40個施工現場被評爲全國“AAA”級安全標準化現場。
        四、先進技術廣泛應用,節能减排逐步推進。“十一五”期間,建立了涵蓋建築施工、節能技術、安全管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檢測標準等方面的地方標準體系。全省通過省建築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驗收的項目59個。全省共評定出省級工法417項,其中15項被評定爲國家級工法。地下工程與深基礎施工技術、超高層鋼結構、勁性鋼筋混凝土結構等設計施工技術在我省工程上得到應用。建築節能技術被廣泛推廣,全省各市州城區建築節能標準設計階段執行率100%,施工階段執行率達到95%,全省投入墻改專項基金8000余萬元,縣級以上城市禁止使用粘土磚,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45%,建成節能房屋建築3.45億平方米,占5年竣工房屋建築總量的75%。
        五、市場管理逐步規範,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十一五”期間,省人大常委會修訂了《湖北省建築市場管理條例》,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强建設工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全行業制定市場管理地方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上百件。各級建管部門加强行政執法,嚴肅查處建築市場違法違規行爲。積極推進誠信建設,初步建立了建築業企業信用檔案信息系統,實施了不良行爲公示制度。嚴格基本建設程序,進一步規範建築市場各類主體的市場行爲。嚴格市場准入清出制度,實施資質資格動態管理,500餘家不合格企業被降級或撤回資質。認真貫徹落實《湖北省預防和治理工程建設領域商業賄賂行爲暫行辦法》,切實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積極做好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案件的調查處理工作,“三年清欠”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積極開展“優化建築業發展環境年”活動,建築業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逐步建立了企業資質、施工許可、安全生産許可等一站式的行政服務辦事中心,提高了服務效率。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建立了較爲暢通的信息互動渠道。
        “十二五”時期建築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發展機遇
        1、湖北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十二五”時期,我省努力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建設糧食生産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兩圈一帶”、武漢市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城市、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和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等戰略實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固定資産投資將實現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規模的跨越,爲我省建築業發展提供重大契機。
        2、國內建築需求持續增長。隨著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國産業投資進一步擴張,基本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家出臺的一批區域發展規劃,提升了地方政府的創新能力和經濟增長動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大面積開工,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爲我省建築業企業立足湖北、走向全國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
        3、國際建築市場前景廣闊。“後金融危機”時期,國際“熱錢”持續流入新興國家和快速發展的不發達地區,我省傳統建築市場——亞非國家和地區的工業、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巨大,爲我省建築業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承包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
        二、主要挑戰
        一是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减緩,國際競爭更趨激烈,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將對我省建築業發展産生深刻影響。二是沿海發達地區建築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周邊省市行業發展相互比拼、百舸爭流,我省建築業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三是我省建築業和工程建設工作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我省企業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强,科技創新力量比較薄弱,建設工程市場魚龍混雜、惡性競爭仍未消除,施工安全、工程質量水平亟待進一步提升。
        “十二五”時期建築業發展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二五”時期,我省建築業要以科學發展爲主題,牢固樹立發展優先、民生優先、服務優先、效率優先的理念,緊緊圍繞“做大做强湖北建築業、打造建築强省”的目標,以轉變發展方式爲主綫,以深化改革、調整産業結構爲動力,以整頓和規範建築市場秩序爲抓手,以推進技術和管理創新、扶優壯强增强産業競爭力爲支撑,以提升安全生産文明施工和工程質量爲落脚點,奮力實現支柱産業發展的新跨越。
        二、發展目標
        1、主要經濟指標。2015年末,建築業總産值跨越7000億元,年均增長15%;建築業增加值突破1500億元,年均增長11%,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以上;全員勞動生産率超過38萬元/人,年均增長8%;實現利稅400億元,年均總産值利潤率保持在2%以上。
        2、質量管理、安全生産、文明施工指標。省、市級以上優質工程占當年竣工工程的15%以上,創國家優質工程15項;工程監督覆蓋率100%,工程竣工備案率93%以上。控制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百億元産值死亡人數控制在1.5人以內。創省、市級安全文明施工現場1500個。
        3、技術進步指標。到2015年,推廣新技術20項,建立新技術示範工程80項,編制省級以上工法500項。
        4、節能减排指標。到2015年,城鎮新建建築嚴格執行國家50%的節能標準,武漢城市圈城區新建居住建築推行65%節能標準;發展綠色建築1000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面積達到2500萬平方米。新增建築節能量達到520萬噸標準煤。水泥散裝率達到48%。市縣城區新型墻體材料應用率達到80%。80%的縣城供應商品砼,市(地)級以上城市全面禁止現場攪拌砼、砂漿。
        5、企業發展指標。打造湖北建築業企業品牌,扶持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專、精、新、特”專業承包企業,大力發展勞務分包企業。到2015年,全省培育3-5家年産值過200億元、5-8家年産值過100億元、8-10家年産值過50億元的優勢企業,扶持2-4家有實力的建築業企業上市。
        6、人才培育指標。到2015年末,各類執業注册人員達到10萬人;累計完成200萬人次的職工教育培訓、職業技能鑒定,高級技師和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的比重分別達到8%、20%、52%、20%,職工持證上崗率達到65%。
        “十二五”時期建築業發展主要任務
        一、加快轉變行業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1、調整産業結構。提高産業集中度,有效調控建築業企業數量規模,全省建築業企業總數動態調控在8千家以內。優化企業資質等級結構,支持高等級資質總承包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進入水利、軌道交通、公路、橋梁、機場、港口、鐵路等政府重點投資領域,支持專業承包企業向設計施工一體化以及鋼結構、地基基礎、裝飾裝修、設備安裝、建築智能化、園林綠化等特色專業方向發展。引導企業深入研判市場形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明確主營方向,降低經營成本,規避經營風險。提高專業承包企業與總包企業之間的協作和配套能力,支持中央在鄂建築企業發揮龍頭作用,鼓勵地方企業與中央在鄂建築企業實施戰略聯盟,協同發展,在行業內形成大中小結構合理、總分包比例協調的産業結構。引導有條件的企業産業延伸,以新材料、新能源、工業化生産爲重點,在現代建築裝備製造、新型建材産業、環保裝飾半成品生産等領域取得突破。加大中央在鄂龍頭企業、省內骨幹企業、專業優勢企業、勞務帶頭企業等各梯隊企業的培育。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向優勢企業傾斜。扶持一批發展潜力較大、技術裝備先進、市場急需的基礎設施領域企業。發揮武漢、團風的鋼結構、黃岡的窑爐、孝感的勞務的引領作用,擴大産業品牌。引導中小企業立足專業承包、做專做精,提升相關專業領域的施工能力。提高建築勞務企業素質,促進勞務企業實體化經營。加强勞務企業管理者培訓,提高勞務企業管理者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
        2、深化體制改革。推進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方式改革,政府投資工程實行代建制。建立完善政府投資工程投標單位名錄製度,綜合實力獲得省政府命名表彰的龍頭骨幹企業可直接列入名錄。引導優勢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資産重組,鼓勵支持大型設計、施工企業相互聯合,拓展企業功能。引導企業加速由墊資向投資轉變,積極穩妥地采用BT、BOT、EPC等建設方式,逐步實現由建造建築産品向經營建築商品的轉變。深化企業産權制度改革,加快建築企業股份制改造,優化股權配製,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省內的國有、集體建築業企業全部實現改制。
        3、實施“走出去”戰略。制定區域開發方案,加强與省外行業主管部門的橫向聯繫,構建區域間的協作關係。引導企業以規模、投資、品牌、信譽鞏固北京、東北、西北地區等傳統市場,拓展長三角、珠三角、黃三角、環渤海、海西經濟區等發達地區市場,實現有組織、有重點的整體開發,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性優勢板塊,提高我省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大對外投資總承包和投資開發的力度,拓展境外市場。引導企業加强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互利協作,多渠道開展國際建築勞務合作。
        4、推動工程咨詢服務企業發展。支持智力密集型的工程勘查、設計、咨詢、監理、招標代理、造價咨詢等優勢企業拓寬服務領域。重點培育規劃咨詢、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代建與評估服務等咨詢企業。鼓勵設計、施工、監理企業建立完善項目管理體系,積極開展優化設計、全過程管理等咨詢業務,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二、堅持完善市場運行機制,促進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1、完善建築市場法制建設。貫徹執行《湖北省建築市場管理條例》,研究制定建築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政府投資工程投標單位名錄製度、工程項目代建制、合同和造價管理等配套法規和政策;研究制定建築裝修裝飾市場管理辦法,整頓規範裝修裝飾市場;加强對建築市場各方行爲主體的監督管理,重點規範業主行爲,研究制定對業主違反工程建設法定程序、違反市場行爲規範的處理辦法;完善投標資格審查、工程量清單計價評標辦法,進一步制定配套措施,全面推進工程量清單計算機輔助評標,規範招標投標市場;研究制定從源頭治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的措施,推行農民工實名制,加强農民工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的聯動管理,規範企業的用工行爲,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2、健全建築市場動態監管機制。執行《關于加强建築市場資質資格動態監管完善企業和人員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導意見》,嚴格市場准入,建立完善建築市場動態監管辦法,健全企業、從業人員市場清出機制。實施“兩場”聯動,實行市場准入清出與工程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相結合,實現資質資格許可、動態監管、信用管理等各環節的聯動。對發生市場違法違規行爲和質量安全事故的企業及時啓動資質動態檢查,清出不合格企業。加强合同履約管理,規範合同簽約各方主體行爲,嚴厲查處轉包、違法分包,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工程監理、招標代理、工程造價咨詢和工程質量檢測等中介機構的市場行爲,加大對出具虛假資信報告、虛假評估、虛假鑒定、虛假公信證明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强對省外進省企業和人員的市場行爲監管,規範備案管理,將進省企業和人員全部納入建築市場監管體系。加强工程建設各環節的聯動管理,增强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實現項目報建、規劃審批、招標投標、施工許可、質量監督、安全監督、合同履行、竣工驗收等環節環環緊扣、層層把關的全過程、全方位閉合管理。加快建立與交通、水利、工信、工商等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健全信息共享、聯動執法等制度,形成建築市場監管合力。
        3、建立建築市場信用體系。研究制定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辦法,建立和完善建築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健全企業、從業人員和工程項目三大基礎數據庫,加强工程建設項目考核、合同履約等信用記錄,實現信息公開,資源共享,逐步建立全省統一的建築市場誠信信息平臺。制定建築市場各方主體信用評定和考核辦法,開展對建築業企業和中介機構信用等級評價,將誠信建設與招標投標、資質管理、市場稽查、評優評獎以及日常監管等相結合,對失信行爲采取輿論監督、教育誡勉、行業譴責、行政處罰等辦法綜合治理。
        4、推進建設工程風險管理。研究建設工程保證擔保辦法,明確擔保活動的實施程序、責任界定、索賠程序、債務補償、市場監管等內容,規範擔保保證活動,逐步建立有效轉移工程風險的長效機制。
        5、加强工程造價管理。貫徹《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制定《湖北省建設工程招標控制價管理辦法》。理順建築安裝工程費用組成,修訂《湖北省建築安裝工程費用定額》。全面修編建築、裝飾裝修、市政、園林等工程消耗量定額,改進材料信息價發布,完善計價依據,引導合理計價。培育工程造價咨詢市場,强化建設項目决策、後評估階段的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擴展造價咨詢服務領域。培育高素質工程造價人才隊伍,完善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管理制度。
        三、不斷健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保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水平持續提高
        1、加强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執行《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修訂《湖北省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及備案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健全施工圖審查、質量和安全監督、工程檢測、竣工驗收備案、質量和安全保險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强化建設工程各方主體的責任。完善日常與重點相結合的檢查機制,促進執法檢查的制度化和常態化。優化監督檢查指標體系,加大監督檢查的力度,增加檢查頻次,持續開展各類綜合檢查和專項督查活動。强化執法力度,采取不良行爲公示、行政處罰、降級、清出市場等手段,提高企業違法成本。促進企業質量、安全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企業自控、監理檢驗、業主驗收、政府監督、社會評價”的質量保證體系。完善人才技術保障機制,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制度。健全教育培訓機制,提高全體從業人員準確執行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的規範及標準和應急救援能力。完善技術創新機制,推進建設工程新技術研發應用。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對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作用。
        2、創新質量安全監管方式。執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强企業安全生産工作的通知》,實施“領導帶班、重大隱患挂牌督辦、生産安全事故查處督辦”三項新制度,落實各方安全職責,强化監理旁站管理責任。全面推行質量安全巡查機制,建立以質量巡查爲主要手段、以行政執法爲基本特徵的工程質量監管模式,加大工程質量、安全巡查力度,提高監管工作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推進分類監管和差別化監管,加强對重點工程、民生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較薄弱項目、質量行爲不規範和社會信用較差的責任主體的監管。建立市場與現場聯動的監管機制,將質量安全現場監管與招標投標、施工許可、資質資格、竣工備案管理相結合。建立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信息庫,加强工程項目、參建企業和從業人員的質量安全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質量創優激勵機制,大中型公共建築物、政府投融資建設工程必須創建優質工程;政府投資工程或以政府投資爲主的工程,設置工程創優的獎勵條款,實行優質優價;獲得省級以上工程質量獎項的企業優先列入政府投資工程投標單位名錄。
        3、突出工程質量、安全監管重點。執行《湖北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技術規程》,加大對住宅工程特別是保障性住房質量監管力度;重點檢查工程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的勘察、設計及施工質量,確保主體結構安全;持續開展創建無質量通病住宅工程活動,全面實施住宅工程分戶驗收制度。完善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加大對初步設計文件安全、施工組織設計安全措施的專項審查,落實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的專項方案論證制度。强化薄弱環節的監督,加强對深基坑工程、地鐵工程、超高層和大空間結構等技術難度較大、危險源較多工程的監管,開展以建築起重機械、高大模板和脚手架爲重點的安全巡查,開展預防高墜、坍塌和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活動,加大對企業特種作業人員和“三類人員”的培訓、考核力度。建立防範低于成本價中標和擅自壓縮合理工期的機制,保證工程合理造價和工期。
        4、健全質量安全事故應急管理體制。健全預警制度,指導各方責任主體做好質量、安全規劃。建立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機制和應急救援資源報備制度。完善安全生産應急救援預案,配備訓練有素的應急搶險救援人員和必要的設備,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提高突發事故的應急搶險救援能力。進一步規範和完善事故報告和事故處理的有關制度,健全事故處理機制,提高事故處理效率。
        四、增强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節能减排工作深入開展
        1、堅持技術創新。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政策研究,制定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技術進步的激勵政策措施。加大“建築業10項新技術”推廣力度,鼓勵企業進行二次開發和自主創新。推進企業建立技術標準工作,促進企業管理的標準化、規範化。鼓勵企業總結推廣“四新”技術應用,爭創省級工法和國家級工法。
        2、加强建築業信息化建設。加快建築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提高信息技術應用的標準化水平。開展網上信息服務與工程招投標業務,推廣遠程網絡評標,提高建築材料與設備信息、工程造價信息、施工工法信息、建築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信息應用水平。加强電子政務建設,逐步實現行業管理信息化。鼓勵建築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引導企業加快網絡平臺、工程設計集成系統、綜合項目管理系統和經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能力。
        3、全面推進建築節能。完善建築節能監管體系,加大新建建築執行節能標準的監管力度,嚴格執行《建築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確保縣級以上城市新建建築設計、施工階段節能執行率達100%。以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爲重點,穩步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築規模,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築項目、光電及地源熱泵技術建築一體化應用。建立建築節能技術支撑體系,制定建築節能新型材料推廣應用政策,扶植新型墻材及其它節能材料、産品的産業化發展。
        4、大力推廣綠色施工。鼓勵建築施工企業發展建築構配件、製品和設備的生産,逐步提高建築施工工業化水平。研究制定《湖北省建設工程綠色施工管理辦法》,加强施工現場監管,提高建設工程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文明施工水平,推進綠色施工技術的研究開發,提高施工現場能源、資源利用率,降低施工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五、加快各類人才培養,促進隊伍素質整體提升
        1、强化管理人才培養。建立企業家培育機制,提升經理人職業化素養,提高企業家的决策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壯大卓越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隊伍。堅持執業注册人員和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制度。鼓勵中青年優秀人才承擔重點工程項目和大型項目,造就一批中青年專家。加快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有針對性地組織大中型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知識。
        2、加强一綫操作人員培訓工作。大力推進農民工業余學校建設,配合有關部門實施“陽光工程”、“溫暖工程”,不斷拓寬農民工培訓渠道,强化技能、安全生産、政策法規一體化教育,逐步實現農民工向現代産業工人的轉化。充分發揮各類培訓機構作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
        六、著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設,促進行業監管水平全面提高
        1、完善行政審批,提高服務監管效能。不斷完善建築業地方性法律法規體系,嚴格執法工作流程,强化行政執法監管,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追究責任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减少審批事項,提高審批質量和效率。建立幷完善日常辦公、網上審批、市場監管、社會服務、網絡安全等系統,推動政務公開。探究監管內容的常規性、突發性及地域性,制定不同的監管服務方式。整合監管資源,發揮部門聯動作用,進一步改善建築業發展環境。
        2、加强隊伍建設,提升服務監管能力。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有計劃定期培訓各級、各類建管幹部,進一步提高行政管理隊伍的政治素質、心理素質、業務能力。加强黨風廉政建設,貫徹《廉政準則》,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强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建設,嚴格監督機構和人員的考核及其資格認定,切實解决機構參公管理、適當增加監督人員編制、運轉經費財政全額保障問題。
        3、發揮協會、學會作用,加强行業自律。充分發揮各行業協會、學會組織的服務功能和橋梁作用,鼓勵廣泛開展理論研討、學術交流、人員培訓等活動,提高行業創新能力,加强行業自律。
        

上一篇:
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
下一篇:
四川省建築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