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視野導航
能源電力 | 化工機械 | 醫療衛生 | 醫藥保健 | 
金融經濟 | 交通運輸 | 冶金製造 | 農副産業 | 
裝飾建材 | 電子通訊 | 輕工紡織 | 服裝鞋帽 | 
日用百貨 | 汽車家電 | 房産服務 | 其他行業 | 
聯繫我們
電話:0086-10-84675230
電話:0086-10-84675235
傳真:0086-10-84673367
郵箱地址(E-MAIL):
service@zkreport.org
廣東省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視野 >> 最新專題視野 >> 醫藥☆保健
最新專題視野
【時間:2011-4-8】

廣東省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徵求意見稿)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目  錄
前言 1
一、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1
(一)發展基礎 1
(二)發展環境 4
二、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6
(一)總體要求 6
(二)發展目標 7
三、主要任務和發展重點 8
(一)主要任務 8
(二)發展重點 12
四、重大工程 14
(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14
(二)骨幹企業培育工程 14
(三)産業集聚發展工程 15
(四)服務平臺建設工程 15
五、保障措施 16
(一)組織保障 16
(二)政策保障 16
(三)資金保障 17
(四)人才保障 18


前   言
生物醫藥産業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二五”時期我省搶占産業發展高端和前沿的戰略重點。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結合有關文件精神,制定本規劃。規劃範圍包括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診斷試劑、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服務領域;規劃期限2010~2015年。
一、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十一五”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國內加快結構調整大背景下,由于生物醫藥技術不斷進步、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我省生物醫藥産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
——産業規模不斷壯大。2010年(預計),全省生物醫藥總産值達到890億元,實現增加值320億元,年均增長分別爲25%和23%,增長速度居全省九大産業之首。截至2009年末,全國制藥工業百强企業中我省擁有6家,年産值超過10億元的醫藥企業  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中藥産品達14個。一批居行業領先地位的骨幹企業快速發展,廣州醫藥集團、東陽光藥業集團、麗珠醫藥集團、珠海聯邦制藥和深圳邁瑞等企業成爲超百億産值的龍頭企業。
——産業體系日趨完善。目前全省生物醫藥企業已達560餘家,已初步形成涵蓋藥品、器械、試劑等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産、銷售各環節,中藥和化學藥爲主體、醫療器械爲特色、健康服務和流通爲市場價值鏈終端的生物醫藥産業體系;在現代中藥、化學合成藥物、生物制藥、海洋藥物、基因診斷試劑、醫療器械等領域具有一定優勢。一些大型企業向上游原材料領域積極拓展,産業鏈得到進一步延伸。
——創新能力明顯增强。在我省實施自主創新戰略推動下,各類創新平臺建設順利推進。目前,全省擁有50多家生物醫藥研究院(所),創建了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深圳市與中科院共建的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華南新藥創制中心等公共平臺,擁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一批生物醫藥企業建立了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和工程中心,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爲主體、高校和科研機構爲中堅、産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平臺體系。創新技術和成果不斷涌現,中藥現代提取分離、時間分辨熒光抗體診斷、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篩選、醫用組織工程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擁有人尿蛋白質生物藥、狂犬病疫苗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産品,産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强。
——集聚效應日益顯現。通過加强産業科學布局,加快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建設,集聚了大批專業人才,吸引了一批企業入駐,推動了産業集聚發展,形成了若干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産業集群,集聚發展態勢日益顯現。廣州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在基因工程藥物、現代中藥、化學合成創新藥物、海洋藥物等四大生物醫藥領域取得了重大發展,預計2010年將形成1000億元産值的産業規模;深圳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形成集檢驗試劑、基因疫苗、基因藥物到醫療器械的産業群,銷售收入過億元的生物企業達60多家;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産業基地入駐企業已達140多家,形成了中西藥品、生物工程、醫療器械、化妝品、保健食品、藥包材等大健康領域六大産業集群。
——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十一五”以來,全省生物醫藥國際貿易快速增長。2008年,全省生物醫藥出口額達52.5億美元,年均增長達28.5%,位居全國前列;其中,醫療器械出口達27.5億美元,同比增長48.4%,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海普瑞的標準肝素原料藥、星湖的利巴韋林、聯邦制藥的阿莫西林等産品已通過國際認證,獲得國際市場認可。美國葛蘭素、美國百特、德國西門子、法國賽諾菲—安萬特、日本津村藥業、香港和記黃埔等衆多全球知名跨國公司在我省投資建設大型産業化項目,國際合作日益深入。深圳邁瑞、深圳康哲、海王星辰連鎖藥業等公司在海外成功上市,國際風險投資投入不斷加大投入,部分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幷購,資本運作日趨國際化。
雖然“十一五”時期我省生物醫藥産業得到較快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較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爲:産業規模仍然較小。其總産值目前在全省九大産業中僅占1.3%左右;在全國規模已從前幾年的第一下降到目前的第四位;對大型跨國企業的引進合作與發達省份比較相對滯後。創新能力仍有差距。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藥物偏少,創新藥物明顯少于發達省份,近幾年一類新藥申報甚至空白;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明顯落後于江、浙、京、滬等省市。投融資機制有待完善。成果産業化投融資體制機制障礙仍多,“天使投資”缺位;財政引導扶持力量分散,未能形成拳頭合力。高端人才較爲短缺。國際高端人才尤其人才團隊的不足,制約了整個産業向規模化和高端化發展,引進、留住、培養人才力度亟待加强。
(二)發展環境。
1.世界生物技術飛速發展推動生物醫藥産業規模不斷擴大。
生物醫藥産業集中體現了當今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前沿的新成就與新突破。近年來,國際上生命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産業化步伐也不斷加快,産業規模迅速擴大,成爲繼信息産業之後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重要的推動力。隨著體細胞克隆、幹細胞、基因治療等新技術的不斷突破,新興生物醫藥産業蓬勃發展。2009年,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達到1300多億美元,占整個醫藥市場的比重達到15%左右。目前,全球研製中的生物技術藥物超過2200種,80%進入臨床試驗。預計未來5年內,生物藥品市場將進一步擴大,占全球藥品市場的比重將超過25%。與此同時,創新化學藥物和以核技術爲基礎的大型診斷醫療裝備也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一些重大的健康醫療難題,推動了醫藥産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與發展。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將生物醫藥作爲新興産業、作爲提升産業競爭力的戰略重點,予以大力扶持加快發展。預計未來5年中,生物醫藥産業將成爲全球增長最快的産業之一,成爲拉動世界經濟發展重要的新的增長極。
2. 生物醫藥産業作爲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强,社會發展成就巨大。一方面,人們對健康的願望日益提高,對生物醫藥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新醫改”和“新農合”的全面推進,爲生物醫藥的需求釋放了廣闊的市場,形成巨大的産業發展空間。我國已明確將生物産業作爲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予以重點培育和支持。目前,國內生物醫藥産業發展主要集中在京津環勃海灣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其共同的優勢是研究開發水平較高、産業化能力較强、産業配套較完善和生態環境良好。三地正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最近,廣東省委省政府將生物醫藥産業確定爲我省“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予以重點發展,爲生物醫藥産業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政策環境。在社會需求快速提升、各種要素日臻完善、發展政策日趨明朗的大環境下,我省生物醫藥産業發展迎來重大的戰略機遇,其將有望成爲全省“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3.我省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挑戰與機遇幷存。
作爲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我省具有較完善的市場基礎、較强的産業轉化能力、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滿足生物醫藥製造的良好生態環境,但加快生物醫藥産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是隨著“新醫改”的深化,社會對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價廉”醫藥産品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企業必須進一步提升技術、加快改進産品結構,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二是國際上包括我國加大了自主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生物技術壁壘不斷提高,對目前我省以仿製藥爲主的發展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三是大型跨國生物醫藥企業加快進入我國的戰略布局,兄弟省市與國外大型生物醫藥企業合作發展提速,對我省在人才、資金、項目和市場以及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諸多緊迫的挑戰。
二、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重大部署,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市場主導與政府推動相結合的原則,以壯大産業規模、提升國際競爭力爲主要目標,著力加强創新基礎能力建設,著力培育龍頭骨幹企業,著力促進産業集聚發展,著力完善産業發展環境,促進生物醫藥産業規模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發展,推動生物醫藥産業成爲我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支柱産業,促使廣東從生物醫藥産業大省向生物醫藥産業强省轉變。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廣東基本建立起一個門類齊全、技術先進、産業鏈較爲完整的現代生物醫藥産業體系。
——産業規模明顯擴大,全省生物醫藥産業實現總産值1800億元,實現增加值600億元 ,年均增長15%左右。
——擁有一批骨幹企業,其中年銷售收入超500億元企業1家,超100億元企業3~5家。
——突破掌握一批創新成果,獲得100項以上具有良好産業化前景的國際或國家發明專利,擁有30 個左右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生物醫藥新産品。
——形成2~3個特色鮮明、産業鏈完善、具有較强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
——創新産品國際市場拓展成效顯著。10個左右生物醫藥新産品通過國際認證進入國際市場。
三、主要任務和發展重點
(一)主要任務。
1. 優化産業布局,促進産業集聚。
按照重點突出、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原則,整合空間資源,促進産業集聚,形成“雙核、兩岸、三區”的生物醫藥産業布局。
核心發展區。充分發揮廣州和深圳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總部及其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優勢,依托廣州和深圳國家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將廣州、深圳打造成爲全省生物醫藥産業的核心發展區。
優勢産業帶。充分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産業配套能力强的優勢,依托佛山國家醫療器械産業基地、珠海三灶生物醫藥産業基地、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産業基地,進一步完善基地配套設施建設,將佛山、珠海、中山和東莞、惠州打造成爲珠江兩岸生物醫藥優勢産業帶。
特色産業區。充分發揮粵東、粵西和粵北山區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綠色生態環境優勢,結合我省海洋生物産業及山區綠色産業發展布局,推進山區標準化原料(GAP)基地建設,形成山區道地藥材和嶺南特産中藥材原料産業集群,將粵東西北地區打造成爲全省生物醫藥産業特色産業區。
2.加强創新能力建設,增强産業競爭力。
加强關鍵技術研發。圍繞生物醫藥産業重點領域,堅持“仿創結合、創新爲主”的原則,著力抓好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攻克一批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産品。鼓勵在生物醫藥領域組建若干産學研合作創新聯盟,促進産學研合作創新。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積極爭取國家級創新平臺落實廣東,吸引生物醫藥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遷入廣東或在廣東設立分支機構。加强創新平臺資源整合和統籌布局,推進建設一批省級創新平臺。集中資源建設和完善一批生物醫藥産業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和檢驗檢測及認證服務機構。優化創新平臺資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促進平臺資源開放共享。
推進創新成果産業化。圍繞生物醫藥産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組織實施國家和省高技術産業化專項,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關鍵技術和創新産品實現産業化。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優先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通過産學研合作,承擔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技術創新項目和産業化項目。支持依托龍頭企業組建産學研戰略聯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鼓勵企業産學研聯合建設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和國內外研究機構成立聯合實驗室。
3. 培育龍頭企業,壯大産業規模。
鼓勵企業做大做强。鼓勵生物醫藥龍頭企業整合行業資源,推動生物醫藥企業間、生物醫藥企業與科研機構間的合作與重組,擴大企業規模,增强企業實力,推動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創新能力强、發展潜力大的龍頭企業。
支持重點優勢産品。支持企業加大對市場需求量大、産品市場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生物醫藥品種進行二次開發,提高優勢産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標準,打造品牌優勢,加大品牌推廣力度,提高産品市場占有率。
4.發展生物醫藥服務業,培育産業新增長點。
構建生物醫藥服務體系。鼓勵企業開展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和測試外包服務,推進新藥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藥物安全監測以及醫療保障等標準化外包服務業加快發展,進一步提升專業服務水平,促進生物醫藥科技服務社會化、專業化和標準化發展,構建網絡化和連鎖化的生物醫藥科技服務體系。建立生物醫藥科技服務的市場化和企業化運作機制。
打造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外包基地。按照國際標準要求,進一步完善廣州、深圳國家生物産業基地服務外包綜合配套設施建設,推進華南(國家級)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服務大平臺建設,形成完整的生物服務外包産業鏈。
5. 加强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化水平。
積極“引進來”。抓住國際生産要素重組和産業轉移的機遇,重點引進國外生物醫藥領域大企業、大集團和處于生物醫藥産業高端環節的大型産業項目。鼓勵國際著名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在廣東設立研發機構。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和創新科研團隊到廣東工作、教學和從事研究工作。
支持“走出去”。積極支持企業參與國際重大前沿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國際合作、收購兼幷等多種方式,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生産基地,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本、技術、管理和人才等先進資源,建立國際營銷渠道,提高國際競爭力。鼓勵生物醫藥企業吸引國際風險投資,到海外上市,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國際化認證體系建設,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或國際先進標準,加强産品國際認證,改善産品出口結構,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支持企業與國外相關機構和先進企業的合作交流。
6. 加强行業管理,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完善行業中介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協會、學會、商會等行業中介機構在項目審核、技術評估、資格認證、新産品、名牌産品申報的初審及推薦等方面的作用,積極開展行業標準化工作,推進實施藥品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範(GLP),保障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加快注册申報專業服務機構、新藥項目評估機構、知識産權保護機構建設,儘快形成功能完備、專業高效的中介服務體系。
加强國際認證體系建設。鼓勵相關行業機構加强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在健康醫藥政策、法規及市場研究等方面的交流。通過行業組織,支持企業申請FDA(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CE(歐洲統一)、c GMP(動態藥品生産管理規範)、WHO(世界衛生組織)認證及其他國際市場准入認證,開展藥品的國際注册和境外營銷;支持生物服務企業申請國際GLP(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範)、ALAAAC(評估和認證動物飼養和使用標準國際權威機構)認證;加强與國外行業協會、商會合作,支持建立符合ICH(人用藥品注册技術規定國際協調會議歐洲、日本、美國三方藥品管理當局及三方制藥企業管理機構)標準的藥品臨床試驗基地,提高生物醫藥行業國際標準水平。
(二)發展重點。
——生物技術藥物。提升生物技術藥物規模化生産能力。著力解决大規模哺乳動物細胞培養技術、抗體藥物人源化和人源性抗體關鍵技術及藥物製備關鍵技術等制約生物技術藥物研究開發的瓶頸技術幷推進其産業化。重點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産權的單抗藥物、靶向藥物、治療性疫苗、多肽藥物等生物技術新藥;建立幹細胞治療産品生産和安全評價的標準體系,發展以幹細胞爲種子細胞的組織構建技術和組織工程化産品;推進海洋生物藥物加快發展。
——化學藥物。 大力推進高效、安全創新化學藥物産業化發展。重點解决藥物新製劑及釋藥系統、藥物評價動物模型研究與製備、藥效評價及新機理研究、藥物安全性評價等方面的關鍵技術,按照仿製藥、仿創藥、原研藥的路徑,重點開發自主創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療效好、副作用小、市場前景大的化學藥物創新品種。
——現代中藥。重點發展新工藝和新劑型開發,加强名優中成藥的二次開發,培育中藥大品種。强化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建設,開發安全有效、質量穩定的中藥大品種,推進中藥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藥材、飲片、成藥的中藥産業鏈範圍內建立統一的技術評價標準,使其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
——醫療設備和醫用材料。促進先進性、低成本、高性能醫療系統工程技術和設備發展。重點推進核技術醫療裝置和材料、家用醫療設備網絡化産品、低生理負荷生理信號檢測技術和設備、家用保健康復治療儀器等普及型産品、社區/個人醫學信息技術和系統、替代進口生物檢測自動化分析儀器系統和配套軟件、大型中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等領域發展;大力發展以動物組織爲原料的天然生物材料及再生型人工器官産品、以再生生物材料爲載體(或支架)的幹細胞應用技術,形成特色生物醫用材料産業體系。
——診斷試劑。著力推進高敏度定量分析技術和快速診斷技術産品開發。重點推進傳染病、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系列臨床診斷試劑、産前篩查和産前診斷試劑、食品安全、檢驗檢疫快速檢測技術和試劑、診斷試劑重要生物原料(抗原、抗體、工具酶)以及産品質量控制技術和産品標準、標準物質和質控品等領域發展。
——生物醫藥服務。重點發展新藥臨床前研發和臨床試驗檢測外包服務,大力扶持第三方公共醫學檢測、安全評估、咨詢中介等服務業發展,建立生物醫藥研發創新外包服務體系,推動醫藥服務外包向高端化、集聚化發展。
四、重大工程
(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新藥創制公共技術平臺建設,促進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提高産業發展創新能力。協調各部門資源,整合地方、國家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和行業研究機構技術力量,以新體制新機制,構建由共性技術研發中心、GMP生物醫藥中試中心、醫療器械樣機試驗中心、臨床前新藥評價中心等平臺組成的關鍵共性技術創新體系。推進動物實驗公共服務平臺、各專業檢測認證中心建設,建立健全生物醫藥創新檢驗、檢測體系以及標準化體系、藥物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完善成果轉化“孵化器”和産業化“加速器”,加快華南新藥創制臨床評價中心建設,進一步發揮其“孵化—加速”創新醫藥産品産業化發展作用;加快建設南藥與海洋藥物開發技術平臺、公斤級哺乳動物表達系統與分離技術平臺、新型自組裝多肽緩釋系統技術平臺、幹細胞産品開發及治療技術平臺、現代中藥提取分離純化及中試技術平臺。
(二)骨幹企業培育工程。
以市場爲導向,以資本和品牌爲紐帶,通過聯合、重組、兼幷或合資等多種形式,推進企業强强聯合,培育和認定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强、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對産業帶動作用大的生物醫藥産業骨幹企業,充分發揮骨幹企業的引領帶動和資源整合作用。積極支持企業打造名牌産品,重點扶持有市場競爭力的産品實施名優、名牌産品工程,扶持名牌産品和著名商標生産企業做大做强,把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和區域品牌構建結合起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和國際競爭力的品牌,通過品牌建設形成優勢龍頭企業。
(三)産業集聚發展工程。
圍繞生物醫藥産業重點領域,深化提高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建設水平。以集群發展爲出發點,以廣州國家生物産業基地、深圳國家生物産業基地、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産業基地、佛山國家醫療器械基地、珠海三灶生物醫藥産業等基地園區爲載體,加快完善其配套設施和産業鏈配套,引導企業入園集聚發展,同時引進國際頂尖人才落戶園區創業。對具有廣闊市場前景、提升産業集群水平、配套完善産業鏈有關鍵作用的重點項目進入園區,給予優惠支持政策,進一步提高産業的集中度,打造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在生物醫藥領域建設一批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
(四)服務平臺建設工程。
加快建設廣州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深圳國家生物産業基地生物醫藥企業加速器建設。建立行業基礎數據庫,提供全面的技術和市場信息。構建來源分類、數據集中、研究分頭、信息共享、費用共擔的數據信息對稱化機制,爲企業開發技術、開拓市場以及政府科學决策提供比較全面的數據和信息支持。建立健康信息化管理服務網絡、數字化健康信息資源共享及信息交流服務平臺。建立技術和産品交易服務平臺,加快生物醫藥營銷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推進物聯網與生物醫藥産業的融合,構建産銷一體化聯盟。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在廣東省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全省生物醫藥産業自主創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統籌各部門生物醫藥産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産業發展重大政策,協調各領域要素資源投入,形成合力,促進産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據規劃發展目標、方向和任務,結合落實廣東省促進生物産業加快發展實施方案的要求,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與分工,分解落實各項任務,推進全省生物醫藥産業加快發展。
成立廣東省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適時及時就産業發展路徑等重大技術性問題提供咨詢意見,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學性。
(二)政策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産業政策,結合廣東實際,在土地要素、資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對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制定實施細則,切實落實國家鼓勵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
支持創新産品市場應用。將自主研發、擁有發明專利或國家二類以上新藥證書,幷在廣東生産的生物醫藥産品優先列入省自主創新産品目錄。對于其中屬于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藥物優先納入廣東省增補基本藥物目錄以及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符合政府采購政策的産品,優先列入政府采購範圍。在省級定價權限內,對目錄中的生物醫藥創新産品,統籌考慮生産成本、研發投入、創新程度、市場環境等因素,采取支持性價格政策,幷逐步試行按藥物經濟性評價辦法定價。
促進創新平臺資源開放共享。加强創新平臺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資助等方式,支持公共服務平臺的開放共享。
加强知識産權管理和應用。支持生物醫藥企業在化合物、製備工藝、臨床用途及包裝等多方面申請國內外專利,形成創新藥物的專利保護網。建立生物醫藥産業專利信息數據庫,及早做好專利到期藥物的搶仿工作。完善生物醫藥領域知識産權保護機制,加大對知識産權侵權行爲的查處力度。
(三)資金保障。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專項資金中,劃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于支持生物醫藥産業發展,重點支持重大關鍵技術研發、重大創新成果産業化、創新能力建設等項目。積極爭取生物醫藥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創新能力建設、高技術産業化等項目資金支持,幷保證項目地方配套資金支持。
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推動設立廣東省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基金,以公共財政爲引導,發揮各方投資積極性,帶動和促進社會資金重點投向生物醫藥産業等領域。爭取與國家聯合設立生物領域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基金,鼓勵社會資金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建立以財政資金爲引導、社會資金爲主導的創業投資體系。
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在境內外上市,鼓勵企業開展股權融資及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融資産品。積極推進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産業鏈融資等金融産品創新,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産品研發和産業化項目、國家和省生物産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貸支持。
(四)人才保障。
加强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的引進。充分利用我省關于引進領軍人才和創新科研團隊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吸引、培養和使用三個環節相關政策待遇,加强國際高端人才的引進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外生物醫藥研發團隊和領軍人才。對企業“請進來、派出去”的人才培育模式給予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推動建立高校、科研機構創新人才向生物醫藥企業流動的機制。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人才激勵和考核評價機制,提高科研人員創新動力和活力。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企業家,政府給予必要的表彰和相關獎項,提高其社會地位和認同感,營造重人才、用人才、靠人才的環境氛圍。
構建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推進生物醫藥類學科專業建設,探索生物醫藥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鼓勵海外生物醫藥行業優秀人才來粵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積極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支持在大型企業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立企校産學研聯合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各類職業院校加快培養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上一篇:
“十二五”衛生發展總體目標將加强保健食品、化妝品等監管執法
下一篇: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