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國內法规

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6-9-14

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

98,《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新聞發布會在中國測繪創新基地召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王春峰出席會議,介紹了規劃總體情况,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王春峰簡要介紹了規劃編制的背景、規劃提出的願景和目標。他指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局聯合印發,這是首個由兩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性規劃,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重視和支持,以及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于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廣泛融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戰場,主動服務于重大戰略實施,保證規劃任務落實,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的印發, 對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改革創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國家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確保各項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地,推動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

發布會上,國家局機關有關司室、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和專家介紹了規劃印發的背景和總體情况,解讀了規劃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情况等,幷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新聞社、工人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測繪報、國家局網站等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發改地區[2016]1907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

 

爲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有關要求,推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加快發展,不斷拓展覆蓋領域和空間,全面提升服務保障能力,我們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實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測繪地信局

2016831

 

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

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十三五”時期是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爲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有關要求,推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加快發展,不斷拓展覆蓋領域和空間,全面提升服務保障能力,特制定《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新時期全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作出總體部署。

本規劃所指的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包括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公益性事業和以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爲核心的地理信息産業。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間,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實施需要,堅持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宗旨,加快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支撑、保障和服務作用,爲“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展方向更加明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爲行動指南,圍繞國家發展改革大局,確立了“全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産業發展,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發展定位,明確了測繪地理信息總體發展思路,著力建設科學完備的政策法規體系、基礎測繪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地理信息産業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隊伍體系,全面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管理能力、基礎地理信息資源供給能力、公益性服務保障能力、地理信息産業競爭能力、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能力,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方向目標更爲清晰,有力保障了“十二五”規劃任務的全面完成。

發展基礎更爲堅實。統籌建成2200多個站組成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形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實現我國陸地國土1:5萬基礎地理信息全部覆蓋和重點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資源三號”衛星影像全球有效覆蓋達7112萬平方千米,後續星研建進展順利。“天地圖”實現30個省級節點、205個市(縣)級節點與國家級主節點服務聚合,形成網絡化地理信息服務合力。333個地級城市和476個縣級城市數字城市建設全面鋪開。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初步構建起支撑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的生産組織、技術裝備、人才隊伍等體系。信息化測繪基礎設施更加健全,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能力。測繪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機載雷達測圖系統、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等方面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研製的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産品在國際上産生重要影響。

全面改革扎實推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審批事項,促進了市場活力釋放和激發。各級測繪地理信息管理機構逐步健全,職責職能得到强化,執法力量得到加强。政企分離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生産服務組織體系進一步優化。積極引導地理信息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創新平臺,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善。修訂印發《地圖管理條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法規制度進一步完善。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能力有所提升,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不斷深化,地圖市場特別是互聯網地圖市場更加規範。

服務成效日益彰顯。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主體功能區建設等重要領域,大力開展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應用和地理國情監測試點示範。形成1000多個基于“天地圖”的業務化應用,爲公安、水利、海關、郵政等提供了高效的基礎服務。累計開發數字城市應用系統超過5600個,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爲新疆和田、雲南魯甸、四川蘆山等地震灾害救助和恢復重建等提供了及時可靠的應急測繪保障。爲APEC會議、第三次經濟普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不動産登記等重大事項和各級政府决策、環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持與産品服務。地理信息産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形成千億級的産業規模,有力促進了智能交通、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精細農業等相關産業的發展,爲人民群衆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地理信息産品和服務。

(二)“十三五”發展形勢

“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更加錯綜複雜。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深化的趨勢更加明顯,經濟發展前景廣闊,但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要求更加緊迫。中央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作出了以創新發展新經濟、以改革培育新動能的重要部署,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

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到“十三五”末,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需要充分發揮測繪地理信息的基礎支撑和服務保障作用。“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爲創新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撑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測繪地理信息覆蓋範圍,儘快掌握全球和海洋地理信息資源。加强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多規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形成更爲全面有效的基礎支撑。落實“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促進大數據發展”等行動計劃,爲發展地理信息産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全面深化改革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要求。黨的十八届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落實上述要求,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需要切實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變職能,切實加快政企、政資、政事、政社分開,推動公益性服務和産業化服務協同發展;需要在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領域有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探索建立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爲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創造有利環境和條件。更好地服務保障重大改革任務,要求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進一步創新工作理念和發展方式,提供更高水平的産品和服務。

總體國家安全觀賦予測繪地理信息新使命。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構建國家安全體系。地理信息作爲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一個時期,爲應對地緣政治壓力、保障邊境地區穩定、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全球戰略利益,需要進一步加强海洋、邊境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加强測繪地理信息統一監管,强化地理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提高公民的安全保密意識和國家版圖意識,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

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爲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注入新動力。國際上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及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全球化布局加快推進,對地觀測系統向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方向發展,地理信息處理更加自動化、智能化,爲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提供了技術指引。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催生各種地理信息新應用、新産品和新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載雷達、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新型技術裝備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將極大地提升生産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面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强勁需求以及改革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測繪地理信息事業還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適應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新格局的政策法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待完善;測繪地理信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需求與服務有機銜接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的應用需進一步深化拓展,應急測繪保障服務能力仍顯薄弱;全球和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嚴重滯後;地理信息産業整體水平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强;自主創新能力對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支撑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加强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强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産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强國”的總體發展思路,著力科技創新,加强能力建設,豐富地理信息資源,拓展服務領域,推進依法行政,創新體制機制,弘揚測繪精神,加强隊伍建設,形成業務體系更加完善、保障服務更加有力、經濟社會效益更加顯著、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的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新局面,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總體發展思路,把握時代特徵,抓住發展機遇,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强發展動力,以優質高效保障服務拓展發展空間,厚植發展優勢,促進軍地測繪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制度設計、規劃計劃、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統籌引導作用,穩妥有序地推進傳統領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促進新型業務領域創新發展,增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動力。

——堅持法治建設。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健全依法决策機制。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强測繪基準、地圖市場、成果應用等方面的監管,完善綜合執法機制,推進依法測繪,爲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提供良好法治環境和有力法治保障。

(三)發展目標

堅持以改革爲動力、以創新爲驅動、以法治爲保障,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體制機制和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構建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地理信息産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使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整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新格局,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强有力的保障服務。

——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獲取“一帶一路”沿綫及重點區域的地理信息資源。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地理信息、地理國情信息、應急測繪保障信息等資源實現有效融合。

——公共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基礎測繪成果供給更加有效。向相關行業和社會公衆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全面形成。地理國情監測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監測業務常態化。基本建成4小時抵達80%陸地國土和重點海域、覆蓋全國的應急測繪體系。“天地圖”具備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臺。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體制改革、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更加健全,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協同創新,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自主創新效率顯著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標準體系更加科學完善。

——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法律規範體系更加完備,職責明確、機構健全、監管有力、運轉協調的測繪地理信息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更加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測繪地理信息市場體系基本形成。

——産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强。地理信息産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0年總産值超過80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較强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較好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三、重點任務

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擴展測繪地理信息業務領域,打造由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五大業務”構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

(一)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按照陸海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的要求,構建以北斗衛星以及自主技術裝備爲主要支撑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豐富基礎地理信息內容,拓展覆蓋範圍,推進各級各類數據庫的建設、優化、整合和更新,形成適應新技術、新産品、新服務的生産組織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基礎測繪的質量和效益。

1、加快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加快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完成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北斗化升級改造,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實現我國地心坐標框架的動態維持與更新,形成覆蓋全國的分米級實時位置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準和位置服務水平。統籌開展全國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建成新一代全國統一的厘米級似大地水準面。完善國家重力基準,開展重力空白區航空重力測量,構建新一代高階重力場模型。建立國家測繪基準數據庫,提升測繪基準成果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强化國家、行業及地方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統籌管理、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加强測繪基準服務機構建設,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建設標準和技術規範,形成一體化管理和協同服務機制。深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拓展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業務範圍、産品體系和服務模式。

2、加强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

擴大高精度基礎地理信息覆蓋範圍,實現省級基礎地理信息對陸地國土必要覆蓋,市縣級基礎地理信息對全國縣級以上城鎮建成區全面覆蓋。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聯動更新機制,持續做好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重點要素年度更新,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重點區域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及時更新。進一步加强邊疆地區、農村地區、自然灾害頻發地區基礎測繪工作。持續推進我國海島(礁)測繪工作。組織開展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沿海地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沿海灘塗、近海海域等測繪工作。持續開展極地測繪工作,提升服務極地考察活動能力。繼續推進內陸水體水下地形測繪。加快開展地下管綫測繪,構建地下管綫信息系統。

3、開展新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

優化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模型與結構,豐富數據內容,拓展社會、經濟、人文、資源、環境等要素,建成綜合性强、應用面廣、標準化程度高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體系,形成全國基礎測繪成果“一個庫”。選擇合適地區開展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探索建立基于地理實體的成果采集和管理模式,逐步推動現有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向地理實體數據庫的轉型,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集成應用和聯動更新。

(二)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

健全地理國情監測體制機制,構建監測技術支撑體系,提升監測工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監測成果,爲政府、企業和公衆提供多樣化監測服務。

1、開展基礎性和專題性監測

對我國陸地國土範圍的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交通網絡、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開展基礎性監測。適時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國家級新區建設格局、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海岸帶保護利用狀况等專題性監測。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服務于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推進地理國情監測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評價、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領域。

2、形成常態化監測支撑體系

充分利用各種對地觀測技術手段,建立空天地多方位、立體化的地理國情監測網絡。構建地理國情信息時空數據庫,建立地理國情信息在綫服務平臺。開展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和開發應用,形成多樣化的監測成果。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指標、技術規範、工藝流程,形成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能力。逐步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組織實施、部門協作及信息發布等機制。推動各地將地理國情監測納入年度計劃和部門預算管理。

(三)加强應急測繪建設

建立健全應急測繪保障服務體制機制,形成反應迅速、運轉高效、協調有序的專業化應急測繪保障體系,全面提升應急測繪綜合保障服務能力。

1、建立應急測繪業務體系

根據國家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要求,完善應急測繪體制機制,重點加强聯動響應、資源統籌、數據服務以及日常運維等機制建設。按照上下協同、部門協作、軍民融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保障區域,明確保障職責,布局國家應急測繪業務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測繪標準。加强應急測繪業務機構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增强國家和省級應急測繪專業力量。

2、强化應急測繪綜合保障

加强國家航空應急測繪能力,建設12個國家航空應急測繪保障區,重點裝備高性能無人機航空測繪應急系統。增强國家應急測繪現場勘測能力,建設3支國家應急測繪保障分隊,重點裝備多功能、集成化的地面采集與處理設備。提升國家應急測繪數據處理能力,重點加强數據快速處理、製圖、存儲和服務等系統建設。提高國家應急測繪資源共享能力,建成國家應急測繪資源數據共享網絡及平臺,豐富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數據庫。各地針對當地特點和需求,開展區域性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加强協作,實現軍地、部門、區域應急測繪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協同服務。

(四)統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

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航空航天測繪遙感影像資料獲取的統籌協調和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多種類、多分辨率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對重點區域的及時覆蓋,對陸地國土的全面覆蓋,以及對境外區域的有序覆蓋。

1、加强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和管理

實現優于2.5米分辨率衛星影像每年全面覆蓋陸地國土一次。獲取我國500萬平方千米優于1米分辨率影像。加大城市地區優于0.2米分辨率的航空影像獲取力度。推進機載激光雷達、傾斜攝影、航空重力等新技術生産應用。加强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的統籌規劃,建立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定期分區更新機制、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分級分區獲取機制。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的保管、提供、使用制度以及資料信息定期發布制度。

2、强化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應用服務

建立和完善系列測繪衛星應用系統,提升衛星測繪數據獲取、處理、提供的業務能力。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産品體系,加大立體測繪影像産品、專題應用産品及增值産品的開發力度。推進多傳感器、多視角、多時相遙感影像數據的標準化處理,基于傾斜航空攝影測量、衛星立體測繪等技術,建設高識別度、高容量、高現勢性的三維實景中國影像數據庫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常態化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産品生産和分發服務能力。探索建立測繪衛星用戶委員會機制,理順衛星用戶與衛星運營單位之間的關係,促進衛星測繪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五)推進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

大力開展全球地理信息獲取與位置服務,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數據采集、管理與在綫服務一體化的生産技術支持體系,形成全球地理信息綜合服務能力。

1、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

加强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確定建設重點、細化建設內容、明確技術路綫。加快形成全球多尺度地理信息數據快速采集與處理能力,逐步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的覆蓋和更新範圍。完成“一帶一路”沿綫及重點區域約4500萬平方千米多分辨率數字正射影像、數字地表模型及地理名稱等數據生産,開展中巴經濟走廊、東盟非盟等重要區域的數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多時相地表覆蓋等數據生産。加快建立多分辨率、多時相的全球地理信息數據庫,形成多尺度、多類型、多樣式的全球地理信息産品。

2、强化全球地理信息服務應用

依托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境外分布式數據中心,形成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强化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集成,完善邊境地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形成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構建國産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提高全球衛星資源接收處理能力。制定全球地理信息數據産品、生産工藝及應用服務標準規範。構建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快速處理、高效管理、動態更新與實時服務的技術裝備體系。

四、能力建設

夯實發展基礎,激發服務活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能力、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地理信息産業競爭能力、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協調融合發展能力。

(一)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加强地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構建以“五大業務”爲支撑的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起保證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强按需定制服務相協調的服務架構,著力提高網絡化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水平。

1、加强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面向全社會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基本公共需求,深化供給側改革,强化新型基礎測繪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等普惠性服務的有效供給。擴展基礎測繪成果內容,發展以地理實體爲主要表現形式的公共産品。推出標準化的三維實景影像産品,拓寬應用領域、提高應用頻次。加强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簡化成果提供審批程序,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開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區域性地圖産品、反映國家輝煌成就地圖産品、國家大地圖集、城市地圖集等系列專題地圖編制工作。

2、拓寬公共服務的發展空間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拓展定制化專題服務的領域。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自然資源資産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開展重要地理國情監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項的落實。强化城市地下、水體水下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做好基于地理空間的孕灾環境分析和監測服務。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應用服務領域。在繼續做好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基礎上,健全數字城市維護更新和管理應用的長效機制,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臺試點示範應用,提升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支撑能力。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强政府與企業在地理信息資源開發服務中的合作。

3、提升網絡化綜合服務水平

强化“天地圖”公益性服務的戰略性地位。建設“天地圖”國家數據中心、區域數據中心,融合集成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地理國情信息時空數據庫、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數據庫等信息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權威信息和全球熱點地區重要信息,加强地理信息大數據開放共享和深化應用。加强涉密版、政務版“天地圖”的統籌建設,發揮其以地理信息聚合部門數據、促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基礎平臺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公衆版“天地圖”建設,惠及群衆生産生活。推出覆蓋全行業、一站式的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

(二)提升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

以加强重大技術裝備建設爲重點,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生産、服務技術體系的網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滿足“五大業務”協同發展的迫切需要。

1、加快裝備現代化

積極推動“資源三號”後續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重力衛星等的立項、研製和發射,逐步形成多源航天遙感數據獲取體系。加快建設多分辨率、多傳感器、全天候綜合航空遙感體系,大力發展長航時航空遙感平臺,促進無人飛機、輕型飛機、浮空器等新型平臺和機載激光雷達、重力儀、傾斜攝影儀等新型傳感器的推廣應用,配套建設數據傳輸和通信指揮系統。加快推進地理信息地面獲取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水下、地下測量裝備水平。加强數據規模化快速處理系統建設,提高多源海量數據綜合處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實時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測繪産品質量檢驗和測繪儀器計量檢測體系。探索建立衛星測繪應用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2、推進生産服務體系信息化

加快生産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産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核心技術、重大裝備、資料數據等方面資源,建設生産管理信息平臺,形成生産原始資料數據集中管理、分布式處理、生産質量統一監管和生産成果集中入庫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生産布局。加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構建國家、省、市三級互聯互通的測繪地理信息傳輸網絡。

3、增强安全防護能力

建設國家互聯網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平臺,形成由國家級互聯網地圖監管中心和省級互聯網監管分節點組成、上下聯動的監控網絡。加强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管理,同步規劃、設計和建設相關安全基礎設施。加快開展網絡基礎設施核查分類,完成網絡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大力推進行業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工作,加强關鍵網絡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完善地理信息定密和新技術測繪成果公開使用政策,加强新型地理信息成果保密處理技術研究,促進地理信息安全使用。加强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地理信息安全維護的意識和能力。

(三)提升地理信息産業競爭能力

加强地理信息産業政策引導,優化地理信息資源、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著力擴大地理信息消費,推動地理信息産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

1、發展地理信息産業重點領域

大力發展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開展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的商業化獲取和增值服務,建成較爲完整的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取、處理、服務産業鏈,培育35 家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龍頭企業。推動地理信息系統通用軟件開發應用,推進高性能遙感數據處理軟件以及行業領域應用軟件的産品化和産業化,培育23家以地理信息軟件開發和集成爲核心業務的龍頭企業。引導和推進現代高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業的資源整合,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端遙感技術裝備和高端地面測繪裝備生産製造企業。推進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類企業兼幷重組,促進産業鏈各環節均衡發展。支持面向中亞-西亞、俄蒙日朝韓、東盟的北斗産業化應用。

加快推進地理信息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的融合,支持發展以移動通信網絡、互聯網和車聯網爲支撑,融合實時交通信息、移動通信基站信息等的綜合導航定位動態服務。積極發展測繪基準服務業。繁榮地圖出版業,發展地圖文化創意産業,形成地圖文化産業集群。

2、優化地理信息産業發展環境

適度放寬地理信息成果使用許可和增值開發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展社會化應用和增值服務。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以及安全保密監管等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國産測繪遙感衛星數據有關政策研究制定,推進遙感數據的商業化應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繼續推進地理信息産業分類標準、産業單位名錄庫和統計指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相關學會、協會在促進産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産業基金、産業基地等支持企業創新創業。

(四)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體制機制,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1、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公示、成果轉移轉化統計和報告等制度,健全科學研究、信用評價、創新團隊認定、科技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政策。優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布局,加强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科研基地(平臺)建設,積極開展創新聯盟、協同中心、創客或衆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强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參與制定科技規劃、政策和標準,支持申報國家和地方人才計劃、牽頭實施國家科技項目。建立以企業爲主體的創新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具有較强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型地理信息企業。支持野外觀測台站、檢校場、大型科研儀器設施等科研條件平臺的建設與共享。加强地理信息技術和知識産權交易平臺建設。

2、加强科技攻關和標準化

以支撑重大工程和成果廣泛應用爲重點,統籌優勢科技力量,著力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海洋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地下空間測繪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强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研究,支持對大地測量基準、位置智能感知、遙感機理、數據挖掘與地理信息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加快測繪地理信息新型智庫建設,加强發展戰略研究。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標準體系。建立跨部門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協調機制。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制修訂程序,重點研製地理國情監測、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方面的標準,促進標準制定與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的相互轉化,發揮標準的技術考核作用。加强科技標準宣傳貫徹。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綜合試點。

3、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推動地理信息技術、裝備、標準、服務“走出去”,積極接納發達國家的地理信息産業外包業務,開拓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地理信息産業鏈、價值鏈。繼續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及人才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及區域性測繪科技合作計劃和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制訂,爭取主導編制4項國際標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211)主導的30%以上國際標準。根據受援國意願和我對外戰略需要,研究推動向相關國家提供測繪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援助。

(五)提升協調融合發展能力

促進各地區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打破軍民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技術、標準和行業壁壘,加强軍民測繪融合發展。鼓勵各有關領域、行業根據需要加强測繪能力建設與數據資源共享,提升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協調融合發展水平。

1、推進區域測繪協調發展

圍繞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推動形成西部、東北、中部、東南沿海和京津冀等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協調發展格局,支持建立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聯盟。加大跨行政區域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統籌力度,通過建立跨行政區域測繪地理信息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跨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等方面合作,促進地理信息産業集群發展。鼓勵發達地區對相對落後地區進行幫扶,爲貧困地區提供精准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加大對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援助力度,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强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

2、深化軍民融合發展

加强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與頂層設計,做好規劃銜接和項目、需求對接、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軍民力量整合、資源聚合、信息融合。推進國家空間基準、航天遙感測繪、海洋測繪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統籌共建,加强測繪基礎設施、北斗系統、地理信息、科技資源等方面的共享應用,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地理信息資料成果通報匯交和位置服務站網共享機制,以及應急保障、國防動員等方面平戰結合機制,形成軍民兼容的測繪技術標準體系。按照國家軍民融合示範要求推進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試點示範工作,引導多種力量參與測繪地理信息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富有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地方立足實際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五、實施保障

(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

全力抓好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以及不動産測繪、地下管綫測繪、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職責職能的落實。圍繞服務于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主體功能區建設監測、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等新業務工作,完善市縣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管理部門職責。根據國家關于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的有關要求,科學確立測繪地理信息中央和地方事權,中央層面上,重點圍繞國家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方面的重大戰略需求,做好全球、全國及跨區域重大測繪地理信息工程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地方層面上,主要針對本地區範圍內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本地區的測繪地理信息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等工作。

(二)加强法規制度建設

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國情監測、地理信息共享應用、應急測繪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完善測繪地理信息資質、市場監管和信用管理的挂鈎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和制度,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承接主體多元化。健全衛星測繪應用政策,推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强化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與國土資源等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力量和效能。

(三)優化生産服務組織結構

按照“五大業務”發展需求,改造生産服務工藝流程,優化調整生産事業單位布局。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合理控制生産事業單位人員規模。整合國家測繪基準生産服務機構,統籌全國測繪基準服務,提升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服務能力。强化測繪産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功能定位,建立布局合理的測繪産品質量監督檢驗體系。進一步簡政放權,全面完成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的脫鈎改制工作。

(四)强化人才隊伍支撑

加强黨建工作,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党管幹部原則,弘揚新時代測繪精神,打造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湛的測繪地理信息幹部隊伍。强化高層次人才培養,尤其是注重行業領軍人才的接續發展,圍繞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新格局的需求,加强跨領域複合型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繼續實施測繪地理信息專業認證,推進注册測繪師職業資格制度實施。

(五)抓好規劃組織實施

明確各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主體責任,抓好《規劃》實施,幷將《規劃》指標的落實作爲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發展改革部門加强指導支持和統籌銜接。强化與各相關部門溝通銜接,推動落實各項支持舉措。做好各級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之間,以及與國家和地方總體規劃、專項規劃之間的銜接。統籌安排年度計劃,健全規劃、計劃及項目、資金安排等有效銜接機制,確保《規劃》目標和任務得以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適時開展《規劃》實施評估。

打印】【關閉
上一篇:
88項紡織、黃金、化工、冶金、有色行業標準報批公示
下一篇:
海關調整進口鐵礦品質檢驗監管方式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