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世界航運崛起“中國力量”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1-28

世界航運崛起“中國力量”
        新世紀前10年,中國航運以開放的政策、崛起的企業、多贏的理念成就“中國因素”,與日益強大的祖國一起揚帆起錨,以自主創新和放眼全球的胸襟,成為全球矚目的“中國力量”。
        將時間倒帶回到10年前的2000年,魏家福還在苦苦思索中遠集團的發展之路;李克麟在中海集團正大刀闊斧、壯志雄心;中外運集團和長航集團還未“牽手”……彼時中國航運界正處於即將入世的焦灼與期待之中。
        新世紀畢竟還是來了。在經歷了兩個五年規劃、爆炸增長的10年之後,我們發現,新世紀的前10年絕對無愧於“航運大時代”的稱謂。
        入世拉開新時代序幕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對於新世紀的中國航運業而言,這是序幕的開始,影響深遠。
        當時擔任交通部副部長的張春賢表示,加入WTO後,中國航運業對外開放將堅持“一個承諾,兩個程度”。“一個承諾”即凡是國家在WTO談判中承諾的所有事項,交通部都無條件履行。“兩個程度”即一是廣度上擴大範圍,二是深度上強化,逐步放開。
        加入WTO,為中國航運業開創了廣闊的國際競爭空間,“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名詞橫空出世,航運業這一“外向型經濟”以超前的意識,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在“引進來”、“走出去”的互動中,積極地融入世界經濟當中。
        10年來,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和運作規則,中國航運業積極推進航運投資和經營主體一體化,建立公平准入和競爭秩序。
        2001年5月1日,中國水路客貨運價全面放開,實行市場調節價。2005年8月,放開港口內貿貨物裝卸作業價格。此外,在國際國內水路運輸、船舶代理、客貨代理、船舶管理、理貨等服務領域也按照WTO規則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水路運輸市場准入資質管理。2003年,中國港口開始進行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政企分開。民營航運企業也迅速發展壯大,2010年10月6日,發軔于山東青島的海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開始了嶄新的發展歷程。
        10年來,中國認真履行國際公約,全面加強船舶、港口設施保安工作;加快制定並完善水路運輸應急預案,有力地保障“迎峰度夏”和特殊時期的煤炭、原油等重點物資運輸;形成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快速反應的水上險情應急機制和海空立體救助體系;以“四區一線”為重點水域,以“四客一危”為重點船舶,以“四季三節”為重點時段,全面加強水運安全管理,強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督促檢查,積極推進航運安全長效機制建設。
        10年來,與臺灣、香港與澳門地區的航運聯繫更為緊密,共生共榮,共同發展。
        2004年1月1日,內地與香港、澳門簽署的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全面實施。CEPA包括了多項海運服務內容,實施後,香港航運、物流、碼頭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機遇更多,內地與香港航運業的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得到加強,進一步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兩地的航運業都得到了實惠。
        2001年1月1日,福建與臺灣金門、馬祖、澎湖海上客貨運直航的“小三通”開通;2008年11月,《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在臺北簽署,實現了兩岸同胞渴望已久的兩岸海上直航。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港口舉行海上直航首航儀式,標誌著兩岸間海運進入了全面、雙向、直航的發展階段。2010年6月29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在重慶簽署,兩岸從經貿文化交流到航運港口之間的合作,都日益頻密。
        開放潮流湧動九州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當天,國務院發佈第335號令,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國加入WTO的所有有關海運服務的對外承諾都在條例中以法律條文的形式予以載明,體現了WTO公開、透明的原則,外國航商在華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中國的國際海運業對外開放已取得積極成果,成為基本與國際接軌、充分競爭的行業,開放水平高於其他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基本相當。中國航運市場的開放為境內外航商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商業機遇,同時也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便利的運輸服務。
        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時,在中國2800多個近洋航班和669個遠洋航班中,境外航運公司分別佔有47.5%和70%的份額。外國籍船舶在中國港口使用各種港口服務,包括碼頭設施的利用、裝卸費用、燃油及淡水供應等方面,完全享受國民待遇。
        中國加入WTO後,外商進入中國航運市場的規模繼續擴大。根據承諾,中國對班輪運輸的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從2002年起取消班輪資格審批,改為登記制,新開航線備案即可,大大方便了班輪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到2009年底,外國航運公司在中國設立了40家獨資船務公司以及185家分公司;外商在中國設立了獨資集裝箱運輸服務公司7家,分公司73家。其中2009年12月,地中海航運在上海設立獨資公司。
        而在沿海運輸這一一般由本國承運人和本國旗船隊經營的領域,中國也作出了開放的姿態。2004年3月24日,交通部向國內外從事化工品運輸的公司發佈了“設立中外合資船舶運輸公司從事中國國內港口之間化工品運輸”項目招標公告,7月8日,招標完成,共有5家中外合資企業進入中國國內化工品運輸市場。這是中國政府在海運業管理中的一次改革和創新。
        同時,伴隨著中國碼頭經營的放開,跨國航運公司近年來紛紛參與沿海集裝箱碼頭的開發和經營,由北到南,中國沿海主要港口都留下了外資航運公司的身影。2006年12月10日,洋山港二期竣工啟用,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一舉拿下其中32%的股權。
        中國航運發展的突飛猛進使得外資船東獲利豐厚。很多船公司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紛紛在中國買樓,設立地區總部。韓進海運(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金煌中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強勁的發展趨勢將持續10~15年,為了保證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好地完善銷售網絡,韓進海運在中國本部的所在地––上海購買了新的辦公室。”
        溝通世界服務全球
        “中國因素”自2004年被首次提出以來,如持續的狂潮席捲全球海運業。中國航運界認為,未來若干年,“中國因素”將以其對市場的重要影響吸引著全球海運業的目光,國際航運業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實現與“中國因素”的共同成長、實現共贏。
        2010年11月,魏家福表示,“中國因素”仍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他說,從2000年到2009年,中國經濟增量對世界貢獻率達到了15%,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相信“中國因素”會繼續在推動國際海運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因素”內涵變化將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中國的進口增長明顯加快,並大力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經濟,這將為國際綠色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中國航運業在經歷了被世界影響和改變的過程後,正在影響和改變著世界。這一點,在全球航運業者的認知中,毫無疑義。
        中國加入WTO之後,為中國航運業進入國際航運市場提供了自由的空間,這無疑對國內航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頗有裨益。隨著國內市場更加開放,對外貿易的國際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中國參與世界經濟的分工交換,經濟對外依存度提高,大大促進了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國際貿易運輸量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從而促進了中國航運業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貿易向國際化、多元化、一體化的方向發展,航運企業也加快以港口為樞紐,以現代綜合物流為主軸,形成向內向外兩個扇面的綜合性國際運輸網絡。
        10年來,中國航運企業參與第三國運輸逐漸增多,開始大膽走出去,開闢了更多的航運市場,建立了更為廣泛的市場網絡,通過聯合、聯盟等形式擴大了在國際市場中的影響力。同時,外商大量准入中國市場,其在中國利益上升,從而增加了中國在國際海運談判中的主動權。
        中國航運相關機構積極參與WTO、國際海事組織等多邊活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樹立了良好的海運大國形象。中國船級社(CCS)參與了《油輪和散貨船共同結構規範》的制定,並於2006年5月開始,作為國際船級社協會的主席單位,以“和諧理念”在國際海事界刮起“中國旋風”,確立了CCS乃至中國海運業在國際海事組織中的地位。
        中國入世以後,中美兩國於2003年12月8日簽署了新《中美海運協定》,新協定於2004年4月21日生效。根據協定,美商獨資船務公司在華經營範圍進一步擴大,包括自船自代、集裝箱多式聯運和物流服務等,而且設立分支機搆沒有數量和地域的限制。與此同時,美國承諾給予中國國有航運企業“受控承運人”豁免,享有在美國的所有外貿航線上在制定和實施運價方面與其他承運人相同的待遇,為中國公司提供了穩定、可預見的經營環境。
        截至2010年底,中國已與世界主要海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海運協定,連續12屆當選為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較好地完成了履約國的義務,維護了中國良好的海運大國形象,在世界海運界的地位顯著提升。
        未來五年目標初定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2010年11月表示,中國新近提出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指出,在適度超前的原則下,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明確把發展水運業列為積極發展的重要任務,並把發展海洋運輸列為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內容。
        2010年12月3日,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召開年度務虛會,初步擬定加快內河水運發展、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加強重點物資運輸保障、加大水運建設與管理力度、拓展海洋運輸、加快水運法制建設、促進海峽兩岸水路交通和諧發展、推進水運信息化和技術創新進程、打造航海文化、促進綜合運輸協調發展等“十二五”十大工作重點。
        2010年12月28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在2011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表示,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初始之年,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他強調要加快內河水運發展,強化運輸保障能力建設,進一步推動節能減排,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
        
打印】【關閉
上一篇:
俄羅斯降低不銹鋼管的保障措施關稅
下一篇:
2020年6月鎳鐵産量環比增加2.99%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組織結構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