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7月20在日內瓦開始對中國進行貿易政策審議。這是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第六次接受審議,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會上介紹了自上次審議以來中國經濟和貿易投資形勢,主要改革和對外開放措施,以及積極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情况。100多位世貿組織成員駐日內瓦大使或代表出席此次審議會議。
根據世貿組織相關規則,該組織所有成員都要定期接受審議,審議頻度取决于該成員的國際貿易規模,貿易額位居前四位的經濟體每兩年接受一次審議。目前每兩年接受審議的經濟體有中國、美國、歐盟和日本。根據規則,中國向審議機制提交了政府報告,世貿組織秘書處也提交了對中國的審議報告,各成員主要圍繞這兩份報告進行審議。出席本次的審議的中國代表團成員還包括中國常駐世貿組織大使俞建華、來自中國16個政府部門的30多名代表。
根據審議議程,王受文首先介紹了自2014年7月審議以來中國的經濟貿易發展情况,“中國在保持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也爲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15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5%以上。”
王受文介紹說,中國經濟在過去兩年中保持中高速增長,成功實現了經濟增長由投資和出口拉動爲主向由服務業和消費拉動爲主的轉型。2015年,中國成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國之一,連續24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中國對外投資範圍擴大,增勢强勁。中國政府還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政府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王受文指出,加入世貿組織15年來,中國始終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堅定支持者和重要貢獻者。中國致力于多哈發展回合取得進展,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框架內所有其他規則制定與市場開放談判,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堅决反對保護主義。中國認真履行成員義務,嚴格執行世貿組織裁决。王受文說:“截止2016年6月,中國已對所涉及的22個世貿組織爭端案做出回應,對于其中11個已經有結論的爭端案,中國或者執行世貿組織相關機構做出的裁决,或者與相關主訴方在規定期限內達成了滿意的解决方案。”
王受文還表示,中國始終踐行正確的義利觀。自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最不發達國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已對33個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産品實施零關稅。中國政府積極響應世貿組織的促貿援助倡議,連續兩年向“中國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及其加入項目”捐款。王受文最後表示:“中國將繼續支持幷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努力推動多哈回合談判,使這一重要機制朝著更爲平衡、共贏和包容的方向發展。”
世貿組織貿易政策審議機制是一個重要平臺,有助于成員之間相互瞭解彼此貿易政策和宏觀經濟走向。據瞭解,圍繞本次審議,中國已收到34個成員提交的約1800個書面問題,爲歷次審議數量最多,中國方面正在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歸納,幷在一個月內做出答復。
7月22日,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瑞士日內瓦就世貿組織對中國進行第六次貿易政策審議的有關情况接受了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鳳凰衛視記者聯合采訪。
問:本次審議和上次相比有何特點?各成員對中國貿易政策都有哪些評價?
王受文:世貿組織對貿易額前四位的成員每兩年審議一次,對中國的上次審議是在2014年,本次是對中國第六次審議。
這次審議有兩個特點:一是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經貿體制的積極評價和肯定比較多,二是成員高度重視,對中國的關注比較多。
成員對中國改革給予積極評價。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改革步伐幷未放慢,特別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得到了成員支持。開放新舉措得到肯定,“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廣泛響應,在自貿試驗區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得到成員高度肯定。成員積極評價中國爲多邊貿易體制建設提供的領導力。對中國2014年擔任APEC主辦國、2016年作爲G20 主席國期間在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貿易便利化協定》早日實施方面展現出的領導力表示贊賞。成員高度評價對中國給予最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比如中國給予33個建交幷換文的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産品實施免關稅待遇,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加入世貿組織,2011年在世貿組織建立“中國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及其加入項目”均得到認可。
此次審議中成員關注較多,提出的問題達1964個,大大超過以往。提問成員、發言成員數量均多于以往。澳大利亞駐WTO大使認爲,成員對中國貿易政策興趣高是因爲成員將中國成功與其自身成功緊密聯繫在一起。
本次審議這兩個特點說明中國在全球貿易經濟中的地位在上升,中國在世貿組織中的作用在增强。
問:各方提出的1964個問題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可否舉些例子?對這些問題,中方是如何回應的?
王受文:目前共收到34個成員提出的1964個書面問題。這次審議所提問題創歷史最高紀錄。爲什麽他們這麽關注?因爲中國的貿易投資地位重要,是120個成員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進出口對他們的市場影響很大,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也很多,成員看重中國市場,希望來華投資,也希望能吸引中國的資本。
成員的關注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貿易的非關稅措施,如農産品的檢驗檢疫標準、工業品的安全標準等。投資政策,關心中國是否仍歡迎外資和對外投資政策。國有企業,成員關注是否得到補貼、是否受到政府支持、競爭是否公平。成員還關注知識産權保護、鋼鐵等産能過剩等問題。利用審議的機會,商務部牽頭,組織貿易政策審議部際工作組的75個部門認真準備,進行了回答、澄清和解釋,取得良好效果。
例如外資問題,有些成員感覺外資在華不如以往受歡迎。對此,我們介紹了中方進一步擴大外資開放領域的情况,如在4個自貿試驗區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負面清單下一步還要進一步壓縮。如果經過自貿試驗區的試點後風險控制效果理想,那麽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可在全國推廣,這對外資將是重大利好。
個別成員提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會否導致相關改革步伐放慢。我們介紹了中國近兩年推出的一系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包括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國有企業改革、行政審批制度、金融領域改革等。廣大成員對中方的介紹非常滿意,認爲中國的改革在推進,對外開放的步伐在進一步加快。
問:本次審議,中國向世貿組織成員傳遞了哪些信息?
王受文:一是擴大開放的舉措。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政府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沿綫國家予以積極評價,對下一步與中方開展合作加深了瞭解。積極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除上海外,2015年又在廣東、天津、福建設立三個自貿試驗區,自貿試驗區數量從1家變成4家。上海自貿試驗區實施的負面清單中的特別管理措施由最初190條减少爲122條,下一步還將繼續减少。
二是深化改革的措施。中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國有企業、行政審批、金融體制等領域的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强化知識産權執法保護。
三是在多邊貿易體制發揮積極作用。在中方主辦的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貿易部長會議上批准《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首份《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明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决定將不采取新的保護主義的措施延長2年,推動20個大國在年底批准《貿易便利化協定》。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對此均予以好評。
四是進一步在世貿組織和國際經貿領域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中方對最不發達國家加入世貿組織予以技術支持,希望更多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加入世貿組織。此外,我們在服務業豁免方面給予最不發達國家更多優惠待遇。
問:中國一再敦促WTO成員儘快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的義務。關于中國能否在今年底入世15周年之際獲得世貿組織框架下的“市場經濟地位”,本次審議是否有所涉及?
王受文:按照世貿組織貿易政策審議規則,貿易額排名全球前四位的成員每兩年接受一次審議。本次不涉及審議其他國家,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不屬于中國義務,因此本次會議未涉及。
中國加入議定書清楚地規定,世貿組織成員在對中國出口産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時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的做法應于2016年12月11日終止。這就像雙邊合同,中國已履行義務,其他成員也應按期履行,終止反傾銷“替代國”做法。
目前有兩種論調,說中國不是市場經濟,說中國産能過剩,因而拒絕停止使用反傾銷“替代國”做法。這些論調既不合法,也站不住脚,根本違背國際條約義務。不管承不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不管是否存在産能過剩,今年12月11日,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均應履行其放弃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的義務。我們相信幷呼籲成員切實履行其義務,如同中國已履行自己的義務。
問:中國一直是多邊貿易機制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中國也在努力推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間的自貿區建設以及區域經濟合作。中國是如何看待全球範圍的多邊貿易機制和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各自存在的意義?中國如何看待這兩者間的關係?
王受文:世貿組織是全球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最核心平臺,有160多個成員,占全球貿易90%以上。他們之間如達成協議,效果會很大。世貿組織成員既有發達經濟體又有發展中經濟體,如果一起達成協議,將對發展中成員的貿易起到促進作用。聯合國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可通過貿易發展推動實現。更重要的是,規則、補貼等問題只能通過世貿組織來談,幷不適合區域協定磋商。因此,世貿組織具有核心作用。中國政府始終支持世貿組織在全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主導作用。
但畢竟世貿組織成員多、談判和决策時間長,達成協議幷不容易。與此同時就出現了一些區域、雙邊貿易協定。區域協定成員少,談判遇到困難少,達成協議機會多,區域貿易協定也可以推動區域內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只要區域貿易協定符合世貿組織規定,開放、非歧視、透明,與世貿組織自由化便利化的努力是一致的,那麽我們也持支持、開放態度。中國認爲以WTO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全球貿易規則的主渠道,區域貿易自由化是其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