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發布201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成績單。海關統計,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若以美元計價,則增長了3.4%。這兩個數字均大幅低于年初制定的7.5%目標,這已經是此項重要數據連續三年沒有達標。此外,進出口貿易順差達到2.35萬億元,擴大45.9%,也創下歷史新高。專家表示,外貿統計數據依然折射出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外需不振,內需疲軟的狀况。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稱,在主要貿易夥伴經濟表現不盡人意的情况下,我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不容易,預計2015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增長仍面臨一定壓力,因爲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第3個月下滑。但他同時表示,“一帶一路”等戰略將使得2015年我國外貿總體增速高于2014年,對外貿易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會進一步提高。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對記者說,如果剔除2013年的套利因素,2014年的進出口增速在6%以上。
低成本優勢削弱
2014年外貿增速按美元計爲3.4%,按人民幣 計算則爲2.3%。2014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擬定的進出口增速目標是7.5%。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我國外貿增速連續第三年沒能完成預期增長目標。
“這個增速雖然與年初的預期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能够取得這樣的成績,也確實不容易。”鄭躍聲說。他認爲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無法支撑我國外貿的高速增長。
“2014年全球經濟沒有表現出迅速回暖的迹象,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明顯分化:美國經濟的復蘇較爲明顯;但歐洲的復蘇乏力,日本則是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也在進一步放緩。我國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表現多不盡人意,這樣就無法支撑我國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鄭躍聲說,“根據我們每個月對近3000家外貿出口企業的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下半年有4個月的新增出口訂單的指數較前一個月有所下滑,特別是第四季度,連續三個月下滑。”
通過對外貿行業市場調查分析瞭解到,近年來,我國外貿進出口當中的低成本比較優勢不斷削弱,發達國家對我製造業的投資下降抑制了進出口也是外貿增長進入中低速的原因。
“儘管當前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但比較成本優勢正在發生變化,包括勞動力、融資等經營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的約束加大,我國傳統的産業競爭優勢在削弱。”鄭躍聲說,我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産品在發達經濟體的國際市場份額出現了下滑。“2014年的前三個季度,我國的服裝、紡織品等7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産品在美國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下滑了0.8和2.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一些發達國家對我國製造業的投資降溫。“2014年前11 月,我國的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而我國的外貿出口約有一半是外商投資企業所創造的。製造業上實際利用外資的下降,將對出口形成中期的制約。”
套利、價格因素影響外貿增長
2014年外貿增速下滑,其實跟2013年貿易虛增有很大關係。
2013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達4.16萬億美元,增長7.6%,我國一舉成爲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也是首個貨物貿易總額超過4萬億美元的國家。
2013年的外貿高基點直接影響了2014年外貿增速走勢。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和一些權威機構的判斷一致,認爲貿易套利影響了2014年中國的進出口增速。如果剔除套利貿易因素,2014年中國進出口增速在6%以上。
除此以外,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下滑,也拉低了中國進口值的增長。2014年5月份以來,全球大宗商品持續下跌,美國商品調查局公布的CRB指數,從2014年5月年度最高位504.5一路下跌到12月份的437.7的年度最低點,跌幅達到13.2%。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拉低我國進口值增速3.3個百分點。”鄭躍聲說,“地緣政治和大國關係博弈等風險也對我國的外貿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一帶一路”將促進外貿復蘇
“目前,我國的對外貿易正處于增速的換擋期和結構的轉型期,幷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區間。”鄭躍聲說,但預計2015年外貿增速要好于2014年,因爲“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演進和世界貿易組織通過的《貿易便利化協定》,都將爲中國外貿帶來利好。
鄭躍聲說,據初步測算,2014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進出口雙邊貿易值接近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7%左右,占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一。其中,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出口增長超過了10%,進口增長約爲1.5%左右。“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共建的不斷深入,這個數據還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商務部世貿司負責人稱,《貿易便利化協定》作爲WTO成立近20年來達成的首個多邊貿易協定,是多哈回合談判啓動以來取得的最重要突破,對世界和我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根據國際機構測算,有效實施《協定》將使發達國家貿易成本降低10%,發展中國家成本降低13%~15.5%。《協定》實施最高可使發展中國家出口每年增長9.9%(約5690億美元),發達國家增長4.5%(4750億美元),帶動全球GDP增長9600億美元,增加2100萬個就業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