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嚴格的環保檢查使五大電企屢上各級環保部門的“黑名單”,幷被嚴格責令整改,否則將暫停審批燃煤機組新、改、擴建項目環評。
近日,環保部發布通知,解除對貴州省、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燃煤機組新、改、擴建項目的環評限批。
此事起因于今年5月份的减排核查。環保部5月14日公布的《2012年度全國主要污染物總量减排核查處罰情况》中,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下稱“華電集團”)由于脫硝脫硫項目未按目標責任書落實,華電集團連同內蒙古、河南、貴州三省區,自公布之日起被暫停審批燃煤機組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另外,環保部還因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處罰了包括華電集團在內的15家企業。
經過三個月的整改,環保部表示,華電集團和貴州省對存在的問題積極整改,加快了燃煤機組脫硫脫硝改造進度,目前均已按照要求建成投運。經我部現場核查,達到瞭解限要求。
實際上,自今年以來,因脫硝脫硫工程未完成、减排不達標等問題,五大電企幾乎無一例外地被國家環保部和地方環保部門通報。
2月份,山西省環保廳對外公布2012年度燃煤電廠烟氣脫硝建設工程情况,其中大唐國際(山西)神頭髮電有限公司、華能榆社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山西漳澤電力河津發電分公司等13家燃煤電廠因未按時完成烟氣脫硝工程被通報,幷進行了處罰。
除了管理方面的問題,脫硝脫硫設施安裝及維護成本過高,同時補貼過低成爲火電企業對强制脫硝脫硫消極應對的主要原因。
五大電企的一位負責人就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根據測算,加裝烟氣脫硝裝置後,廠用電平均增加約0.2個百分點,再加上材料人工成本,目前0.8分/千瓦時的脫硝電價難以彌補投資運營費用。
“根據我們現在的運營情况,脫銷電價補貼1.2分~1.5分/度才够。脫硫電價補貼1.5分/度也是不够的,因爲含硫量不同,機組容量也不同,1.5分/度的補貼只有在100萬千瓦的機組、日用小時數在5000小時以上的燒烟煤的電廠才够用。另外,供熱機組沒有電價補貼,但也必須脫硫脫銷。”上述負責人說。
不過,華電集團在6月份召開的主要污染物總量减排措施整改落實情况視頻會議上介紹,計劃于2013年年底完成100台以上機組脫硝脫硫改造,超額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减排目標責任書》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