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日本央行發佈金融系統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一、日本金融系統的外部環境
有跡象顯示日本金融系統的外部環境出現改善,但未來不確定性仍很高。
全球金融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厭惡情緒逐漸減弱。實體經濟方面,美國經濟出現溫和復蘇趨勢,中國經濟也出現回升跡象。然而,為根本性解決歐債危機,許多問題還有待解決。
日本自2012年下半年起經濟仍相對疲軟,但近期出現增長跡象。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企業在融資方面已採取謹慎態度,企業財務狀況也普遍出現改善。然而,一些中小型企業財務狀況依然不佳,有家庭住房貸款的家庭償還本金壓力仍較大。公共部門政府債務不斷積累,持續財政赤字。
二、金融機構的運營情況
日本企業和家庭財務狀況是寬鬆的。商業票據(CP)和企業債券發行條件整體良好。銀行的國內未償貸款增加,尤其是營運資本以及與合併和收購相關的資金。國內主要銀行已增加了海外貸款規模,一些地區性金融機構已採取措施支持本地中小型企業擴張海外業務。然而,新創公司投資和貸款增長緩慢。
三、金融系統性風險
從宏觀金融風險指標檢驗結果看,迄今沒有跡象顯示金融失衡源于樂觀預期。然而,事實上金融機構持有的日本政府債券(國債)未償貸款規模仍較大,仍應重點關注。此外,儘管由銀行和信用金庫承擔的風險已經下降,但其核心盈利能力仍在下降。
四、金融系統彈性
宏觀壓力測試表明,日本金融系統整體彈性較強。即使發生重大負面衝擊如經濟衰退(類似出現雷曼危機的情況),銀行業整體也能避免出現重大虧損。儘管如此,由於銀行核心盈利能力或銀行貸款質量較低,銀行資本充足率可能出現大幅下降。日本銀行業整體(在本幣和外幣上)似乎擁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
五、確保金融系統穩定性的挑戰
日本金融系統整體維持穩定。然而,為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需解決以下挑戰:
首先,金融機構需提高盈利能力。對金融機構來說,通過提高對正拓展業務的客戶公司的有效支持,挖掘金融服務潛力是必要的。可以通過如下方式提高有效性:增強專業領域知識以識別項目的增長潛力和風險,以及有效利用一系列金融工具。此外,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提高業務效率或通過並購擴大客戶網絡來提高盈利能力。
其次,金融機構需擴大資本金。這是金融機構提高資本充足率,繼續在高風險地區發揮作用以及在國內和海外擴展業務不可或缺的條件。
第三,金融機構需加強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鑒於近期海外貸款和大額貸款的增長,金融機構抑制與國內外貸款組合相關的資金集中風險,並加強對大額貸款的風險管理是很重要的,同時要進一步支持企業重建。金融機構需掌握與所持債券相關的風險。金融機構也需繼續對與所持股票相關的市場風險進行管理,考慮影響股價的因素,如企業利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