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增境外鐵礦石產能超1億噸 2015年,新增境外鐵礦石產能超1億噸,粗鋼消費量約7.5億噸 醞釀一年之久後,11月7日,工信部在其網站正式發佈《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綜合預測2015年國內粗鋼導向性消費量約為7.5億噸,其間行業總體上將呈現低增速、低盈利的運行態勢。 《規劃》首次作出預測,中國粗鋼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間進入峰值弧頂區,最高峰可能出現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峰值約7.7億~8.2億噸,此後峰值弧頂區仍將持續一個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產鋼6.3億噸、體量龐大的中國鋼鐵業,這一個5年的首要目標乃需解決品種“質量關”。 11月6日,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公開表示:“十二五”時期,對大多數鋼鐵企業來說,其任務是“將產品升級放在首位”,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其中,進口量較大的高強高韌汽車用鋼、矽鋼片等品種需實現規模化生產,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90%以上;船用耐蝕鋼、低溫壓力容器板、高速鐵路車輪及車軸鋼、高壓鍋爐管等高端品種自給率達80%,400兆帕及以上高強度螺紋鋼筋比例則需超過80%。 同時,完成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不含鑄造鐵)、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 7日,聯合金屬網鋼鐵分析師胡豔平表示,此次公佈的十二五計劃,和以往相比有所不同,“量化目標都比較明確,重點比較關注其中提及的如何建立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 按照工信部的要求,2015年,中國“將新增境外鐵礦石產能1億噸以上”。 過去5年,中國新增查明鐵礦石資源儲量151億噸,平均每年增加30.2億噸,國內鐵礦石年產量從4.2億噸增加到10.7億噸,年均增長20.6%。 此外,規劃還提出,將改善鋼鐵工業長期以來“北重南輕”的佈局,建成湛江、防城港鋼鐵精品基地,從根本上解決“北鋼南運”問題。 至2015年,“大幅度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這意味著,鋼鐵業還將繼續兼併重組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