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火爆的土地市場今年以來却顯得有些冷清。根據中國 指數研究院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1-7月,130個城市住宅用地共成交1.89億平米,同比下降10.4%;而商辦用地則成交5534萬平米,同比大幅增長41.7%。對此,長江證券首席地産分析師蘇雪晶就表示,今年房企拿地確實沒有以前積極,“主要還是對今後的政策沒把握,不知道今後的調控方向。”
而在有關部門表態將制定新一輪“限購令”的7月,土地市場成交量的下降更爲明顯,住宅和商辦用地成交量環比降幅分別達33.9%、47.3%,同比降幅分別爲37.2%、12.4%。
住宅用地溢價持續走低
在成交量同比下滑的同時,住宅用地的成交價格與溢價方面也是持續走低。
2011年1-7月,全國住宅用地平均溢價水平僅爲16.2%,不及去年同期一半,亦低于去年全年的33.6%(2009年爲51.7%);商辦用地溢價水平爲21.4%,亦比去年同期低17.9個百分點。
而在有關部門表態將制定新一輪“限購令”的7月,住宅用地溢價率進一步降至9.7%,接近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
同時,1-7月份全國單價和總價地王的價格水平均明顯低于去年同期,幷且隨著調控的深入,其價格水平也是逐月走低。
2011年1-7月,住宅用地總價前10名地塊有7塊在1-3月份成交,而5、6、7三個月份則分別只有一宗。其中總價前四名地塊有三宗屬于底價成交。成交總價前十名之和爲去年前十名之和的49%。
單價地王方面,前十名平均水平爲去年全年的56.3%,且有8宗在1月和2月産生,4-5月2宗,6-7月無地塊進榜。
企業拿地謹慎
數據顯示,2011年1-7月,全國130個城市招拍挂市場共推出住宅用地2.3億平米,同比下降13.7%,計劃完成率約30%(國土部公布2010年全年完成率爲67.9%)。而在住宅用地遇冷的同時,商辦用地推出6600萬平米,同比增長16.9%。
對此,有開發商就表示,其實今年的土地供應還是很充足的。雖然從絕對值上看,供應量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很多開發商缺少拿地熱情。所以說供應量幷不少。
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統計就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土地流標數量達到353塊,比去年同期增長242%,其中,住宅類土地流標數量爲163塊,占比達到46%。7月份的土地流標數更是達到61塊,相當于1-2月流標數的總和。包括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鎮區等熱點地塊均遭遇流標,而中糧萬科長陽半島(論壇)項目此前還曾因銷售火爆而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因此,在這種地塊都遭遇流標的情况下。顯然,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幷不高。
幷且,爲了控制風險,開發商們更多的開始選擇合作拿地,幷且單次拿地的面積也越發“袖珍”。
中原地産的研究報告則顯示,中海、保利、招商、萬科、綠城等9家標杆房企在2011年上半年,共在全國共獲得了100宗地塊,其中單幅出讓面積在10萬平米一下的地塊比例比往年有所增加,占到了54宗,超過了所拿的地塊的一半。
而在以往,大型品牌房企在拿地時更多的是關注出讓面積比較大的地塊。因爲相比于小地塊,面積大的地塊更容易大開發商進行合理的規劃,進而産生更大的收益。而隨著大型房企越來越多的介入小幅地塊的競拍,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無疑會更加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