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七年之癢”陽光私募大洗牌 2011年,陽光私募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清盤、發行遇阻、並購重組等集中出現。在經過7年的高速擴展之後,2004年誕生的陽光私募正在面對“七年之癢”的挑戰,也迎來了行業誕生以來的首次大洗牌。分析人士指出,經過整合與洗牌之後,陽光私募行業增長的速度會有所降低,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高。 陽光私募首次進入洗牌期 自2004年初趙丹陽推出首個信託私募產品“赤子之心”以來,陽光私募行業已經順利地經歷了7年的高速增長。7年來,國內陽光私募公司從1家增長到513家,資產管理規模從不足2億元增長至近1600億元。然而就在市場普遍認為私募前景大好之時,行業卻迎來了多重的考驗與危機。 今年以來,陽光私募整體業績迅速下滑,不少規模較小的陽光私募正面臨生存危機。隨著業績的大面積虧損,上百隻陽光私募產品淨值也逼近清盤紅線。據私募排排網統計,今年上半年清盤的非結構化產品已達12只,而結構化產品數量更多。虧損和清盤還不是陽光私募面臨的所有問題,深圳某大型私募新品發行失敗、多家明星私募發行延期、行業並購重組愈演愈烈,這些也都表明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些現象顯示陽光私募行業已經進入首次洗牌期。”融智評級副總監龍舫指出,陽光私募進入門檻較低,行業內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很多私募公司在投研、產品等方面也未跟上行業的發展。“這次股市調整使得行業積累的眾多問題暴露出來,接下來洗牌在所難免。” 至少已有4起並購重組案 私募行業迎來洗牌期的一個重大標誌是行業內出現了並購重組案。今年3月,上海寶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並購了陝西創贏投資理財有限公司,從而獲得陽光私募產品創贏1號的投資運作權,此舉拉開了陽光私募並購重組的序幕。此後,沃園投資旗下的非結構化產品“新東風成長”嫁入長金投資,愛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愛康1號”易幟為“鼎鋒11期”。而在昨日又傳出,陝西創贏與廣東獵豹投資已經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陝西創贏成功接管獵豹投資旗下兩隻信託產品獵豹一期和獵豹二期。 “私募行業出現重組除了信託公司賣賬號外,很大一個原因是私募業績分化越來越大,不少公司業績難以為繼。”融智評級副總監龍舫表示,私募並購重組是今年才開始有的新鮮事,顯示私募行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開始發揮作用。“洗牌和整合都是陽光私募快速擴張的必然結果,有利於行業的健康長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