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煤電短缺 華電國際6億火線投資煤炭中間商
對於華電國際(600027•SH)來說,雖說是第一次投資碼頭建設,但就運輸這塊的投入並不是第一次,之前公司已經入股寧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鐵路建設。
而真正屬於“大姑娘上轎頭一回”的則是此次對煤炭貿易企業的增資,近6個億的投入,也是華電國際首次通過對煤炭中間商的投資來滲入上遊行業。“這樣不僅可以加大公司的存煤量,還可以降低原料成本。”華電國際證代張戈臨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煤炭的出礦價與運到電廠後的價格相差近一倍,也就是說中間的流通環節佔據了煤價的50%,費用太高了。”
搖身變為煤炭中間商
既然煤炭運輸中間的流通費用如此昂貴,作為“倒煤”中間商的利潤如此可觀,公司投入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塊大蛋糕的誘惑力是不容置疑的,華電國際成功加入。就在5月23日,華電國際發佈《華電國際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其中顯示,華電國際擬使用不超過6億元募集資金向峰源公司進行直接增資,用於開拓臨汾、朔州、張家口、進口煤及煤炭季節性儲存和深加工等業務。其中所指峰源公司是河北省發改委批准的具有煤炭經營資質的煤炭貿易企業。
“峰源公司具有買煤賣煤的資格,通過增資,公司將有實力買進大量煤炭,量上去了,和煤炭供應商談價格也更有主動權,壓價也容易些。”張戈臨對記者表示,“同時,既能保證自己電廠需要的煤炭量,又能保證煤炭能夠及時準時運到電廠。”
買回了大量的煤,用戶去哪里找?張戈臨並不認為這是個問題,出於兩方面,“一是進貨量每次都會很大,進貨價格自然偏低,這就使得我們在賣煤時的價格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二是公司的銷售渠道完善,可以保證。”
看來煤炭的銷售問題公司並不擔心,但是,“公司應該擔心的是煤炭的採購問題,”大同證券研究所分析師于洪對記者指出,“現在大家都在找煤,如何能夠保證我的公司一定能夠買到大量的煤炭。”同時,他也認為,公司這樣的投資風險是很大的。
針對這個問題,張戈臨認為並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的煤企煤炭資源是很緊俏,但很多地區規模一般的煤企還有很多,他們很多都在尋找買家。”同時,他表示,公司專門安排人員去各地尋找煤企,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由此看來,華電國際的這筆買賣做的可謂是萬無一失,6個億的投入使其搖身一變又多了一個身份,就是煤炭中間商。今後在享受煤炭中間商帶來的回報的同時,又能保證自家發電煤炭供應量,成本降低是必然的。
“神華模式”可借鑒
“目前,國內大部分機組的單機裝機容量在20萬千瓦左右,公司此次投資的萊州一期火電項目,煤耗量降低了20%,肯定是賺錢的。”張戈臨對記者表示,公司肯定是要投能賺錢的項目。
據悉,華電國際擬投入10億元左右用於建設萊州一期火電項目,該項目也是山東省及山東電網重點電源建設項目,總規劃裝機容量為4×100萬千瓦,先期進行的一期兩台100萬千瓦機組的工程建設,預計於2012年實現投產。
“裝機容量越大,煤耗量越低。”張戈臨表示,同時,對萊州碼頭建設項目的參與,又為公司減少了運輸成本。
而對電力企業來說,投資碼頭,鐵路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五大電力企業都有這方面的投資,”一位電力行業專家指出。只是,該位專家並不認為這項投資會給企業帶來大的收益。“這種項目的建設週期一般都較長,並且建成後只有滿負荷運行,盈利才會可觀。僅是參股,企業的盈利能力很有限。”當然還是有一點可取之處的,就是能保證自家所需煤炭的運力。
既然靠參股參與上游,對於電力企業來說某種程度上還不是最好的方式,那麼,怎樣的發展模式更好呢?大同證券研究所于洪認為,中國神華(601088•SH)的發展戰略模式值得借鑒。
據公共資料顯示,神華集團實行礦、路、電、港、航一體化開發,進行煤炭資源的開採以及與之配套的鐵路、港口、航運船隊以及電廠等項目,實現產運銷一條龍經營。
“這樣就從各個環節減少了成本,達到利潤的最大化,”上述電力行業專家同樣認為,“只是對於華電國際,動手有點太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