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能源礦產開發國土空間藍圖劃定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6-10

能源礦產開發國土空間藍圖劃定

        我國首個全國範圍內的國土空間開發規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下稱規劃)全文9日發佈。規劃首次對我國能源礦產開發格局做出明確定位。業內人士認為,以往能源礦產規劃都是行業內的專項規劃,尚未有從國土空間角度出發制定的全國性系統規劃。該規劃的出臺,對我國能源礦產開發具有全局性指導意義。

        有序建設東中部核電基地

        按照規劃定位,到2020年,我國要重點在能源資源富集的山西、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盆地、西南、東北和新疆等地區建設能源基地,在能源消費負荷中心建設核電基地,形成以“五片一帶”為主體,以點狀分佈的新能源基地為補充的能源開發佈局框架。

        具體說來,山西的定位是合理開發煤炭資源,積極發展坑口電站,加快煤層氣開發;鄂爾多斯盆地以煤炭開採加工和火力發電建設為主,加大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和風能開發力度;西南地區以水電開發為主,加快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開發,有序開發煤炭資源和建設坑口電站;東北地區加強石油勘探,穩定石油產量,加快蒙東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坑口電站和風電;新疆則適度加大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的勘探開發,加強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建設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接替區。

        對於核電,規劃特別提到,核電要在完善核電安全保障體系的前提下,在一次能源資源匱乏的東中部負荷中心有序佈局建設核電基地,逐步形成東中部核電開發帶。

        有關新能源的部分,規劃指出,到2020年,要重點在資源豐富的西北、華北和東北以及東部沿海地區佈局建設大型風電基地。近期重點在光伏產業較發達的山東半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佈局建設大型太陽能基地,中遠期逐步在河西走廊、蘭新線、青藏線、寧夏和內蒙古沙漠邊緣等地區建設大型太陽能基地。

        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資深太陽能專家馬勝紅認為,在山東半島以及長珠一帶建設大型太陽能基地固然可以節省長距離輸電投資,但這些區域的土地成本十分高昂,因此,如何落實尚需進一步統籌規劃。

        加大西部礦產開發力度

        關於礦產資源開發的空間佈局,規劃明確,我國西部地區要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建設一批優勢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基地;中部地區大力推進礦業結構優化升級,強化綜合利用;東部地區則要重點調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

        具體說來,未來我國西南地區要合理開發利用攀西釩鈦資源,把攀西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釩鈦產業基地。合理開發利用雲南、貴州、廣西的銅、鋁、鉛、鋅、錫等資源。提高雲南滇中、貴州開陽甕福磷礦的開發利用水平,將滇黔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磷化工基地。

        西北地區要合理開發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鐵稀土礦,將其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稀土生產基地。合理開發利用內蒙古、陝西、甘肅、新疆的銅、鋅、鎳、鉬等資源,加強青海、新疆鹽湖資源開發,加大對鉀、鎂、鋰、硼等多種礦產綜合開發利用的力度,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青海柴達木、新疆羅布泊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基地。

        中部地區要合理開發利用山西、河南鋁土礦,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的銅、鉛、鋅、錫、鎢等資源。促進山西呂梁太行、湖北鄂東、安徽皖江和江西贛中鐵礦的開發利用。除此之外,還要做好贛南贛北、湘南鎢和稀土的保護性開發,提高湖北宜昌磷礦開發利用水平,發展磷化工深加工產業。

        東北地區則要充分挖掘遼寧鞍本鐵礦資源潛力,合理開發利用黑龍江、遼寧、吉林的鉛、鋅、銅、金、鉬等資源以及菱鎂礦等非金屬礦產。東部沿海地區要綜合利用好河北承德釩鈦磁鐵礦、冀東鐵金礦、海南鐵礦,整頓並合理開發利用山東鐵礦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廣東、福建的銅、鉛、鋅等資源。

        業內專家表示,通過規劃可以看出,到2020年,全國範圍內礦產資源的開發,體現出西部重勘探開發,中部重礦種優化,東部重綜合利用的格局,這種定位對產業投資將有一定的引導意義。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作為我國首個從國土空間發展規劃,規劃中涉及能源礦產的部分對於行業而言雖然新意不多,但從國土角度出發對二者做出的系統性闡述,對於我國能源礦產的空間佈局發展有特殊意義。
打印】【關閉
上一篇:
東北門企攻勢不減 品牌建設跨一大步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