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個稅法草案本月或再審 專家稱改革調節收入差距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6-10

個稅法草案本月或再審 專家稱改革調節收入差距

        個稅修正案草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未表決國務院提交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知情人士曾經表示將匯總相關意見修改草案後,進入二審階段,甚至有可能進行第三次審議。

        記者從騰訊財經與《經濟參考報》8日聯合舉辦的個稅法修正案專家研討會上獲悉,將於6月中下旬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有可能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在備受關注的該不該提高免征額、要不要減少個稅占稅收收入比重、怎樣更好地發揮個稅調節收入分配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推進個稅整體改革等方面,與會專家提出不同的觀點。

        建言,改革應進一步調節收入差距

        談到如何從本次個稅改革中吸取經驗,以促進下一次改革,各位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出應該進一步優化收入分配。

        賈康說,現在的方案還屬於徵求意見的階段,作為研究者能提什麼樣的建設性改進意見還有空間。此次方案清晰鮮明地體現了壯大中等收入階層的導向。但是建議適當加強個人所得稅調整收入差距的作用。這樣可能更有助於我國形成橄欖形結構,促進社會的長遠穩定。

        劉佐表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數量應該增加,但是按照這次的改革方案,納稅人比重實際上比現在還要降低,這不利於分配的公平。參考美國的情況。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實行累進稅率,光說聯邦一級,每年有1.4億人申報,只有43%的人免稅或者退稅。交稅的人裏面50%的人交納了97%的稅款,剩下的低收入人群只交納了不到3%的稅款。從這個結構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個人所得稅對個人收入的調節作用。

        華生表達得更激烈一些。他認為,通過這次調整,主要的受益者是中等收入階層,收入的差距不管多少總之是擴大了。他建議,對於個人所得稅的改革,首先應該對低收入人群多加考慮。雖然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本來就不需要交稅,但是要看到他們的一大負擔是社保繳費,是不是國家可以考慮分擔一部分低工薪收入人群的社保繳費。

        不過劉佐也強調,儘管解決分配問題需要通過稅收,通過個人所得稅去配合,但是光靠稅收不夠,也要靠很多其它的措施配套解決。收入問題涉及的領域很廣泛,比如說一些勞動者希望提高他的素質,或者直接增加工資,而不是減個人所得稅;對於農民來說,他們現在沒有個人所得稅的問題,更希望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對於退休老人來說,可能希望增加養老金,並且在醫藥費報銷上照顧一下。

        呼籲,整體稅制改革亟待提速

        從對個稅改革的討論入手,專家們進一步探討了對我國整體稅制應該如何進行改革,並呼籲整體稅制改革提速。

        華生說,個稅免征額的機制跟個人的收入相關,收入變了,物價水平變了,免征額就要改革。全世界都是這樣做的,是稅務財務部門的一項例行工作,沒有國家像中國這樣浪費那麼多的社會資源、行政資源討論這種芝麻大的問題。有人說這次的個稅改革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減稅,但是減稅有減稅的方法。當前中國最要減的是非稅收入,或者減商品稅、增值稅。“大頭的不減,只減芝麻有什麼作用?”

        華生認為中國當前的整體稅制存在三大問題。第一,整體的宏觀稅負增長速度過快;第二,稅外收入太多,特別是土地財政收入,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的法制;第三,稅收結構要調整,大幅度降低商品稅比重,提高個人所得稅和財產稅比重。

        李稻葵呼籲,雖然這一輪的改革也許不可能做大規模的調整,但是可不可以選擇一兩個地方做試點進行更大幅度的改革?看一看改革後當地服務業是不是發展了,整體的稅收是不是提高了。個稅改革的大方向是促進社會的和諧,設法建立出一批現代化的福利制度,所以應該建立在試點的基礎上討論。“不要說這個不行,那個反對。中國改革的基本經驗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劉佐也表示:“個人所得稅改革方向已經確定,就是實行綜合徵收和分類徵收。下一步這個改革應該加快進行。”他說,在這次個稅修正案討論過程當中,有很多的民眾都提出了問題,但無論是調整扣除額還是調整稅率,這些問題還是屬於小的層面的問題。真正大的問題還是要改變稅制徵收模式,實行綜合徵收為主,分類徵收為輔。
打印】【關閉
上一篇:
住建部:各地保障房11月末前須全面開工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