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狀況及面臨的挑戰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6-9

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狀況及面臨的挑戰
        (1)出口穩步增長。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共完成出口總額451.8億美元,是十五期間的5倍多,出口到世界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2008年出口金額達134.2億美元,是出口最多的年份,同比增長54.3%,是2002年的18倍。2008年出口占國內銷售額(2773億元)的33%,比2002年的8%上升了25個百分點。自2008年10月以來,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出口開始急劇下滑,2009年2月降至最低點而後開始緩慢上升,2010年增長幅度逐漸加大,最高的10月份月增長達到72.8%,出口總額為103.4億美元,同比增長34.2%,占國內全年預計銷售額4000億元的16.8%,比2009年僅上升1個百分點。其中履帶挖掘機、裝載機、大馬力推土機、平地機、壓路機、履帶起重機、塔機、叉車和牽引車等產品增長幅度較大。
        (2)在海外建立營銷體系、服務備件中心和融資租賃公司。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頭兵企業徐工、中聯、三一、柳工、山推、龍工、廈工、玉柴重工、山重建機、安徽合力、山河智能、成工、江蘇常林、力士德、鼎盛天工等公司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幾百家經銷商,在北美、拉美、亞太、歐洲等地設有多家海外子公司、服務配件中心和成立海外融資租賃公司,開拓了國際市場,擴大了利潤空間。
        (3)設立海外研發機構或收購相關科研院所。
        目前,設立海外研發機構或收購相關科研院所,是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佈局的首選。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引進外資企業的先進科技理念和研發能力,提升企業自身競爭能力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手段之一。部分大型骨幹企業,在歐美並購或設立海外研究機構。企業並購的研究機構與企業現有的研究部門形成了良好默契,為企業的研發工作創造了有力平臺。
        (4)設立海外工廠。
        從前,由於我國工程機械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產品出口較少。近幾年,隨著“中國製造”的牌子越來越響,這種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改觀。在國內生產好產品,再經過港口等運輸方式運抵海外市場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有些企業開始尋求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的機遇。
        例如:柳工印度工廠在印度中央邦印多爾市投產。該工廠從開始建設到完工投產,投資約2000萬美元,年可生產3000台裝載機,成為印多爾地區最大的外國投資項目之一。
        三一重工在2007年開始其海外製造基地的佈局。先是2007年年初在印度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工程機械生產基地;隨後,同年9月,與美國喬治亞州政府簽署備忘錄,擬投資6000萬美元新建工程機械製造廠;2009年,與德國北威州政府正式簽訂投資協議,出資1億歐元在科隆建設三一歐洲機械製造基地。
        (5)並購海外企業。
        海外並購,特別是並購同行企業,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講,機遇和風險並存。例如: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2008年6月,中聯重科攜手弘毅投資、高盛公司和曼達林基金,斥資2.71億歐元收購CIFA100%的股權。其中中聯重科出資1.626億歐元,獲得CIFA60%股權。最新的數據表明,CIFA經營狀況不斷好轉,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復蘇,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從市場份額、全球覆蓋率、品牌運作以及產品線幾個方面來看,中聯重科已經成為混凝土機械行業的世界級企業。柳工收購波蘭HSW(HutaStalowaWola)公司工程機械事業部。雙方於2011年1月18日在北京簽署了收購初步協議,波蘭HSW公司成立於1937年,是波蘭著名的軍工及民用工程機械製造企業。1952年開始生產工程機械,並在隨後的40年裏,發展成為中歐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之一。該公司向全球80多個國家出口其產品。近年來,波蘭政府實施了國有企業的私有化進程,其中對HSW公司的民用產品部分即工程機械事業部的私有化進程開始於2010年1月,柳工通過公開競標成為優先收購方,並經過近半年的調查和項目談判,終於與HSW公司達成了初步收購協議。
        (6)參加國際知名展會。
        比如:德國bauma、美國Conexpo-Con/Agg、法國Intermat、上海bauma、北京BICES等。
        (7)出口促進了人才引進。
        從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技不如人是普遍現象。隨著整個行業全球化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企業間的競爭已經悄然演化為一種國際企業間的博弈。設備引進、技術合作的路子已經成為常規手段,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正逐漸通過產品出口、並購重組吸納國際高端人才,不斷縮小自身與國際巨頭間的差距。
        (8)外資(合資)企業與國企、私營企業三分出口份額。
        目前,國有企業的出口額占總額的30.6%,外資(合資)企業占36.5%,民營企業由15.8%上升至30.6%。

打印】【關閉
上一篇: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佔領海外市場之徐工攻略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