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零部件國產化難度大
高檔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缺失,成為中國高檔數控機床發展的最大掣肘。
“十二五”期間,機床工具行業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推進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產業化進程。然而,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在中國的產業化難度非常大。
“國內現在主機廠很多,但關鍵功能部件生產企業量少勢弱,在行業內隨便拉一批人,3個月內可以辦起主機廠,但即使投資20億,這些人在3個月內也辦不成功能部件廠。”王黎明說。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國內產學研結合難度較大,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奔著項目資金去研究,一旦資金短缺就很難有進程,缺乏可持續性,而日本等國外企業基本具有明顯的研究方向和持續的目標,產學研配合較好,產業化全方位優勢能得到體現。
王黎明還稱,國內機床行業普遍存在一個共識,即配件產品生產不受企業和政府重視,所以投資者紮堆整機生產。
據介紹,國家目前在這方面也有一些投入,但研發和產出的成效是一個漫長過程,而社會資金投入又比較少,加上人才、技術的缺失,導致產業化規模和基礎研究都比較薄弱,在開發、基礎研究、裝備製造等方面與國外存在很大差距。
“產業化進程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機床不是急功近利的行業,不能忘了基本功和基本原理。”劉宇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