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藥用精細化工業市場漸別低迷期
雖然全球藥用精細化工市場目前處於波動狀態,但這一行業的長期發展前景仍然看好。藥用精細化工生產商和合同生產商們表示,這一行業正從過去兩年的經濟衰退期中逐漸恢復過來,行業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了積極的勢頭。 但對於近期的前景,業內仍持謹慎態度。目前,總體積極的外包趨勢被市場持續的波動所抵消,比如監管部門對新藥的審批更加嚴格、客戶們正在努力降低化學品的營運資本等等。 釋放積極的信號 行業大多數高管們謹慎樂觀的是,在經歷了兩個飄忽不定的年份之後,市場正在恢復正常。那兩個年份所呈現的特點是產品研發線萎縮、庫存下降以及訂單模式多變。不過,市場是否能恢復到經濟衰退前的水平還有待觀察。 令人鼓舞的是,企業正在復蘇,大藥廠的外包趨勢肯定將會有助於這種復蘇勢頭。“輔料和通用名藥原料藥將會延續其增長勢頭,這也得益於全球新興制藥市場繼續強勁增長。”巴斯夫公司高級副總裁、下屬原料藥及全球服務部門主管Martin Widmann說。 “風險創業和資本投資正在回頭,現在的水平可以與2007年相比。”Sigma Aldrich精細化工(SAFC)負責合同生產服務的副總裁Mark Cassidy表示。 外包業務需求繼續增強 行業面臨的壓力不斷加大對合同精細化工產生了影響,但外包業務將會繼續增長,因為制藥公司越來越多地在尋求剝離固定成本和研發資產。 新興市場上的合同生產商有可能將從中受益。印度和中國精細化工生產商將會在未來提高它們佔有的市場份額。帝斯曼公司負責合同研究和生產服務(CRAMS)的商務總監Christian Dowdeswell表示,西方制藥公司不斷減少它們的制造型資產意味著,外包業務將會繼續增長,印度和中國公司預計將提高它們的市場份額,不過,應該會預見到產能過剩以及服務提供商之間出現整合,一些公司由此可能會退出CRAMS領域。 復蘇中的現實壓力 市場分析人士和生產商們表示,即使藥用精細化工行業已經從低迷中開始復蘇,但是價格壓力仍然是這一行業的主要隱患。目前,貨幣匯率和產能調整等各種可變因素的變化速度遠遠超過以往,因此,始終如一地關注總體的生產成本、確保在必要的時候實施價格調整在今後來說將是至關重要的。 原材料價格在不斷上升。西方生產商大多依賴中國供應中間體,而中間體價格也在不斷上漲。由此,西方生產商不得不為此支付更高的價格,這導致了生產成本的增加。 精細化工生產商們表示,轉嫁更高的成本是一大挑戰。龍沙公司定制生產主管Kutzer表示,客戶依然希望從公司獲得更低成本的產品以及更高水平的服務和質量,這種情況又受到了市場產能過剩以及來自亞洲廠家的競爭不斷加劇的影響。 除了價格壓力、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市場整體波動以外,藥用精細化工行業還面臨著監管審批更加嚴格、產能過剩等挑戰。而從整個供應鏈的質量和風險管理來看,也存在著更大的壓力,這其中包括製成原料藥的各種成分。監管機構正在要求生產廠家向GMP看齊,來自消費者的壓力也在增大。 與此同時,全球制藥行業預計將會繼續增長,並且經營重心將會更多地集中在重要的新興市場上。總體上看,這種發展趨勢對精細化工行業來說將是積極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