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經濟成熱詞 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和臨港先進製造業 加快金融創新,發展海洋經濟多種融資模式 繼5月24日浙江省政府與28家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後,5月25日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又聯合浙江省海洋經濟工作辦公室出臺了全省金融業支持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各金融機構將根據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導向,從加強資源集聚、鼓勵先行先試、加快金融創新、拓寬融資渠道、提升金融服務、深化多方合作等方面入手,為全省海洋經濟發展構建一個強有力的金融支撐體系。 此前,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這是中國第一個海洋經濟示範區規劃,也是浙江省首個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規劃。 事實上,海洋經濟已是浙江經濟領域中最熱的一個詞。 跳出陸地,發展海洋已成了浙江發展的必然選擇。 引領浙江新一輪產業轉型 根據規劃,到2015年,浙江海洋生產總值接近7000億元,占全國海洋經濟比重的15%。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力爭突破1.2萬億元,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占35%左右。 對此,浙江將從優化海洋經濟佈局著手,形成“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的海洋經濟大平臺。一核即寧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託腹地為核心;“兩翼”即以環杭州灣產業帶以及其近岸海域為北翼,以溫台沿海產業帶及其近帶海域為南翼;“三圈”即杭州、寧波、溫州三大沿海都市圈;“九區”則包括杭州大江東、杭州城西科創、寧波杭州灣、寧波梅山物流、嘉興現代服務業、紹興濱海、舟山海洋、台州灣循環經濟、溫州甌江口九大產業集聚區。 在這一空間佈局中,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舟山、台州7個市47個縣(市、區)被納入浙江海洋經濟的版圖。 在浙江的預想中,海洋經濟要成為浙江經濟新一輪快速發展的突破口,通過海洋經濟,將完成浙江產業的轉型升級。 “新格局要成為浙江新的增長極。”在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看來,儘管浙江海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海洋經濟總量、占GDP比重與浙江佔有的海洋資源優勢並不相稱。“石化、鋼鐵、船舶修造等臨港產業和海洋旅遊、海水淡化、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興產業要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 據瞭解,按照《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浙江將把國家戰略需要與浙江特色優勢結合起來,把浙江建設成我國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海洋海島開發開放改革示範區、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示範區、海陸協調發展示範區、海洋生態文明與清潔能源示範區。 根據規劃,浙江將按照“一個中心、兩個平臺”總體思路,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構建“三位一體”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和臨港先進製造業,提升發展現代海洋漁業。 為此,浙江將打造國家級海洋先進裝備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基地、海水淡化技術裝備製造基地、海洋能研究與開發基地、海洋休閒旅遊目的地、大洋勘查技術與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基地等,同時擇優發展新型環保石化、船舶、汽車、造紙、鋼鐵等先進製造業。 “發展海洋經濟,對於浙江來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再造‘海上浙江’。”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說。 再辟民營經濟發展新領域 不久前,一艘由樂清民營企業欣順船業集團研發、達到德國勞氏船級社(GL)船舶入級標準的集裝箱多用途重吊船,緩緩駛入位於樂清灣南的甌江入海口。 這條噸位不大的船,造價卻達兩億元,是溫州造船業目前承建的附加值最高的船舶。這標誌著溫州造船業在船舶整體設計、動力裝置、建造工藝和管理方面達到一個新水平。 此前,從事服裝製造業的莊吉集團,也已將大量資金投向船舶製造,並創辦莊吉輪船有限公司,經過短短幾年,造船業已成為莊吉集團的第二大產業。 事實上,隨著新一輪海洋經濟開發熱的到來,蔚藍色的海洋正受到越來越多浙江民營企業的關注。已基本通過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環保部等論證的廣廈集團舟山黃澤山島項目,“初步設計規劃將建設2500萬噸的儲油能力,開建兩個30萬噸碼頭、1個20萬噸碼頭 、1個10萬噸碼頭和兩個5萬噸的碼頭。”廣廈控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樓忠福說。 在大型船舶製造、石油化工、港口物流、口岸貿易、海洋旅遊、船舶工業、清潔能源等項目上,華立、萬向、華儀電氣等一大批浙商也開始大手筆投入。在溫台沿海產業帶,嗅覺靈敏的浙商則已紛紛進入核電、風力發電、潮汐電站等清潔能源領域。 發展多種融資模式 5月24日,工行、農行、中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人保、平安保險及中金、中投公司等數十家全國性銀行、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齊聚杭城,與浙江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各金融機構將在資金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浙江發展海洋經濟。此前,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未雨綢繆,專門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就金融業支持海洋經濟發展這一核心主題展開腦力激蕩。 其中,在港航、船舶融資方面,專家認為,加快金融創新,發展海洋經濟多種融資模式。各金融機構將積極開展船舶融資業務,在做好大型化散貨船、集裝箱船、化學品船三大主流船舶融資的基礎上,重點支持鑽井平臺、鑽井船、深水作業工程船、遠洋捕撈船等海洋工程裝備和特種工程船舶,積極扶持船舶零部件行業發展,推動完善浙江船舶行業產業鏈。提升港航物流金融服務,著力加強與大宗商品儲備基地、專業物流倉儲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等的合作,對重大港口基礎設施、物資儲備基地和集疏運項目建設,將優先安排信貸資金重點支持。 大力發展金融租賃業務,重點支持船舶工業、海洋工程、海洋裝備製造業等海洋新興產業和港口碼頭建設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船舶製造企業設立金融租賃公司,從事船舶租賃融資業務。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融資和外匯業務,重點滿足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醫藥和生物製品、海洋水產品等產品出口貿易的資金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