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工有望注入研究院所資產
據有關人士透露,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正在研究推動“事業單位改革”的計劃,有望不晚於2015年前完成集團內事業單位的分類和改革,並由此進入資本市場。 中國重工作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明確承諾的上市旗艦企業,預計未來幾年內將持續受益於“事業單位改革”的政策,可望通過不斷收購控股股東的優質資產,大幅提高軍工、海洋工程、能源交通裝備、環保裝備等非船舶類業務比重。 著手科研院所改制 據介紹,事業單位將分成三類:參照公務員類、自收自支類、財政補貼類,其中,自收自支類即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將逐步轉為企業。 消息人士透露,中船重工集團已經開始著手進行集團內事業單位的改制,並計劃為此設立投資平臺,將集團內研究院所資產納入該平臺,待時機成熟就會啟動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計劃。 資料顯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是我國除中科院之外的第二大科技研究機構,下轄28個服務于國防建設尤其是海軍建設的研究所,4萬多技術研發人員;技術和產品涉及通訊、電子、材料、能源裝備、環境監控和保護等領域。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推進,這些研究院所走上了軍民結合的發展道路,已將其科技產業能力拓展到民用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 而這也將提高中國重工未來的增長空間。5月30日,中國重工股價收盤報11.03元,當前股價相當於2011年20倍左右的市盈率,遠遠低於軍工板塊的動態市盈率52倍。作為軍工上市公司龍頭,中國重工投資價值已嚴重被低估。 高端裝備領先國內 中船重工集團研究院所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產業能力。 在節能環保領域,中船重工集團為海軍裝備的主要提供商,其艦船特種機電設備與系統、船用柴油機及動力裝置、船舶以及陸地環境系統工程和化學及其它能量技術應用研究獨步國內。 隨著軍工技術轉民用,船用技術轉陸用,中船重工集團已開發了餘熱發電機組、有害氣體淨化設備、城市汙水處理等設備,廣泛應用或配套服務於環保、城市建設等行業或部門。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中船重工集團在自動控制、慣性導航、平臺羅經、無線電導航、綜合導航系統、計程儀領域;作戰指揮系統、控制系統、情報系統領域;軍用光電裝備領域;通信系統和設備研究、製造及通信電子工程開發和設計等領域擁有雄厚實力。 特別是在通訊衛星測量等尖端領域;在城市軌道交通、樓宇自動化、消防工程、技防安防及監控系統、工業過程控制,智能小區系統等民用工程領域;在靈巧型電子模塊、GPS跟蹤定位系統、石油數控計算機系統領域;中船重工集團與國外著名通信公司建立了廣泛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關係,相關科研產業化項目大都被列入國家或省部級計劃。 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中船重工集團開發了多種國家級高端裝備產品進入軍、民用市場。 比如,在能源、石化、機械、自控、機電一體化等領域,中船重工開發了數百個工程項目和高新技術產品,並成為西氣東輸工程中線、東線增壓站項目的總承包商。 公司研製生產的柴油機及國產化備件、柴油發電機組、機艙自動化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石化工程及設備、液力和機械傳動系列產品、鍋爐控制系統及燃燒器等產品享有良好聲譽,覆蓋了包括臺灣在內的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並輻射到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船重工已成功研製海洋聲學環境測量分析儀、水聲導航測深儀、船舶消防系統和設備、系列超聲設備等有特色的高技術產品,應用於不同行業的半自動、全自動非標超聲清洗和焊接設備。 特種材料前景廣闊 在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中船重工在鈦合金、金屬基複合材料及其成形、樹脂基複合材料及其成形、特種鋁合金及其成形等方面積累了豐厚的技術和產業能力。在艦船新型材料、材料新工藝、減振降噪隱身材料、腐蝕與防護技術、艦船設備與結構的破損失效分析等50多個專業領域以及關鍵零部件的製造方面具有雄厚的研究、試製與生產能力。 公司貫徹“以軍為本,軍民結合”的方針,推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先後開發並形成了金屬波紋管膨脹節、腐蝕與防護技術及產品、鈦合金材料製品、特種材料管件、特種鋼及合金鑄鍛件、金屬爆炸複合材料、特種材料壓力容器、橋樑管道支座、心血管介入療法醫療器械等高新技術產業。 在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轉型之際,國家提出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將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中船重工的研究機構將利用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向民品領域進一步拓展,在相關戰略性新興領域獲得更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