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限塑令三年遇冷尷尬源于監管盲區尚存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6-3

限塑令三年遇冷尷尬源于監管盲區尚存

        限塑令到今年6月1日,已將滿三年。三年的實施時間裏,限塑令也曾引起過熱議,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限塑令的影響力也將逐漸消退。

        為何限塑令遇冷?

        “競爭這麼激烈,如果塑料袋收錢,誰還來買我的東西?”在長春市臨河街一家農貿市場,一位蔬菜攤販一邊對記者說,一邊順手從攤床邊拽下一個塑料袋,熟練地遞給顧客。

        “‘限塑令’剛出臺時,一些店鋪確曾拒絕免費提供塑料袋,但隨著時間推移,‘限塑令’好像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市民宋小姐說,“現在我出門也很少自帶購物袋了。”

        2008年6月1日,我國開始實行“限塑令”,即“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時隔3年,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雖然各大超市仍在堅持“塑料袋有償使用”,但在一些農貿市場,“限塑令”已形同虛設,在小超市、小吃店,超薄塑料袋的銷售和使用也隨處可見,商家安然地“饋贈”,消費者坦然地接受。

        限塑令遇冷尷尬源于監管盲區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一組數據顯示,限塑令實施後,我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的塑料購物袋年使用量減少240億以上,累計減少塑料消耗60萬噸,相當於節約石油3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萬噸,應該說“成效明顯”。但這項利國利民之舉,當前為何日現“疲軟”?

        “配套監管沒有跟上,限塑令面臨執行力考驗。”吉林大學商學院教授沈頌東說。人民網一項相關調查也顯示,有34.2%的網友認為,“限塑令”遇尷尬源于“尚存監管盲區”。

        “經營者為了招攬生意,消費者為了圖方便,因而執法力度的大小,是限塑令能否落實的關鍵。”一位網友表示,工商、質監、交通等部門應聯合執法,對超薄塑料袋的生產、經銷、運輸以及使用的商戶常抓不懈,堵住其流通渠道。同時,政府還應拿出一定財政補貼,鼓勵零售商戶向顧客提供環保購物袋。

        多措並舉讓限塑令走得更遠

        “多措並舉,‘限塑令’才能走得更遠。”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員李曉群建議,明確限塑工作的責任人,建立集大眾監督、媒體監督、政府職能部門監督為一體的立體監督體系;同時,補充鼓勵性條款,因為“原有規定都是禁止性條款,沒有鼓勵和示範性措施”;此外,還要積極研發推廣物美價廉的替代產品,並大力普及“限塑”知識,提高消費者和經營者的環保意識,改變買賣雙方離不開塑料購物袋的習慣。

        “僅僅指望通過對塑料購物袋收費來‘限塑’是不太現實的。商家完全可以把這些成本攤到商品上,再免費向顧客提供塑料袋,實際上買單的還是消費者,而最終全體國民都要為白色污染買單。”李曉群說。

打印】【關閉
上一篇:
看看火鍋企業底料公示情況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