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火鍋企業底料公示情況
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在5月底前,全省各餐飲單位要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單上,公示自製火鍋底料、自製飲料(包括調製和鮮榨)、自製調味料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昨天是6月第一天,添加劑公示“大限”已到,餐飲店執行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餐館:很多沒有公示
在走訪了杭州市10多家餐飲店,包括川味觀、傣味、一席地等火鍋店及普通餐館和奶茶店後,記者發現公示的實施情況並不理想。
在莫干山路傣味火鍋和建國北路的一席地,都沒有張貼公示。兩家店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聽說有這麼一回事,但並未接到要求張貼公示的通知。建國北路的果麥、慶春路的幾家小奶茶店表示,沒聽說過此類要求,也未接到相關通知。而莫干山路半畝地等受訪餐飲店還表示,店內製作的底料、菜品和飲料均不使用食品添加劑,沒有必要公示。
川味觀雖然張貼了公示,但公示的是一些原料配料,並沒有食品添加劑。如火鍋底料配料:幹辣椒、甘草、花椒等以及現調飲料冰橘茶、酸梅湯的配料。
走訪中我們發現,多數火鍋店的底料和配料都是從廠家直接購買,並非自製,對於其中的成分,火鍋店本身也不知道。還有很多餐飲店不知道什麼是食品添加劑,也不知道怎麼公示。即使是現場調製飲料的奶茶店,所使用的濃縮果汁也都是由公司統一配送或直接購買,搞不清楚原料成分。
顧客:多數並不知情
對於要求餐廳主動公示添加劑的舉動,受訪的消費者雖然表示肯定,但多數並不知情,更沒看到過什麼公示。
剛走出川味觀的趙女士認為,餐廳擺放公示的位置不夠醒目,自己根本不可能看到。“我一進來就找位子坐下,吃完付賬走人。如果沒人告訴我有公示,我是不會看到的。”記者在店裏找了一圈,在收銀台一側的牆面上發現貼有公示,但這張公示只有A4紙大小,除非特意去找,否則根本看不到。
還有消費者對餐廳公示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一位姓馮的顧客說:“就算公示寫的是那樣,但我們不可能沖進廚房檢查,火鍋中實際添加了什麼誰知道?”還有顧客表示,如果不加強監管,不動真格,公示最後又只會是走形式。
政府:繼續加強監管
對於記者採訪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有關部門均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讓顧客吃得放心。
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餐飲處負責人表示,從各地情況來看,確實還存在一些餐飲單位不執行公示的情況。為確保公示得到落實,省局將於6月赴各地進行督查,重點針對使用較多的添加劑,像甜味劑、防腐劑、香精香料、食用色素等。
“對於沒有公示的餐飲店,我們首先會責令其整改,如果在檢查中發現有非法添加,就要被罰款。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罰款起步是2萬元,力度很大。”這位負責人說。
不僅如此,從現在起到年底,全省將嚴厲打擊餐飲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同時,如消費者詢問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餐飲單位有責任如實告知。
專家:加大宣傳力度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樓明副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非常有必要。他說:“添加劑公示是對公眾知情權的保護,百姓有權利知道,吃進肚子的是什麼。”
他表示,要想真正將公示落到實處,政府部門除了要加強監督檢查之外,還應該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要讓百姓明白究竟什麼可以添、什麼不能添,發動群眾監督舉報。
在樓明看來,在加大宣傳的同時,還應正確引導公眾科學認識添加劑。“當前,很多人談劑色變,沒必要。只要按照國家的相關法規、標準執行,在合理的使用範圍內,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