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官方漠視拖延的態度比“塑化劑”更可怕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6-2

官方漠視拖延的態度比“塑化劑”更可怕

        目前已經有206家臺灣企業愛到牽連,可能受到污染的產品達522項。這個數字太驚人了,要知道522項產品可不是522件產品。

        原以為,塑化劑這個新概念誕生於臺灣,與咱們關係不大——我估計,我們的監管部門也是這麼想的。但是事態發展到如今,我知道我們都錯了。咱們老百姓的錯,正好是因為監管部門的錯——我們的監管者沒把塑化劑當回事兒,老百姓也以為這真不是個事兒。畢竟,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食品不安全事故,對一切沒有直接奪人性命的事,都見怪不怪。

        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不對勁兒。塑化劑風波起始于一周之前,已有15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波及,臺灣方面第一時間公佈了檢測結果。而美國在前些天就對兩款來自臺灣的飲料全部下架;菲律賓政府則對來自臺灣的所有飲料實施了監控,並要求臺灣方面提供涉事產品名單;香港回收了白蘭氏成長鈣片後,又在臺灣產的百香果汁中驗出塑化劑。與臺灣經濟關係最為密切的大陸市場,莫非比其他國家(地區)更安全?相比之下,大陸的監管部門卻顯得不慌不忙。直到6月1日,我們才看到國家質檢總局關於暫停進口臺灣問題食品的公告,名單上僅5家企業,與涉事的206家相距甚遠;衛生部也是在同日晚上宣佈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黑名單。

        臺灣這次食品安全危機,肯定會影響大陸的。統一集團已承認,流入內地市場的“有毒”蘆筍汁約有500-600箱,目前已封存。但媒體報道稱,這些蘆筍汁在東莞仍有零售。其他企業的其他產品呢?206個廠家的522項產品,涉及食品、藥品、嬰兒用品和保健品,這些都與我們毫無關係麼?既然大陸此前並沒有禁用相關添加劑,那麼大陸企業所生產的同類產品,是否安全?

        世界上最令人痛苦的事情,大概不是面對越來越多的有毒食品讓你無從下嘴,而是你正在吃的東西不知到底是有毒還是沒毒。塑化劑危機發生在臺灣,但臺灣民眾不見得比我們更難過,起碼他們知道哪些食品不能吃,或者即使你想吃也未必吃得到。而我們,到底有沒有吃到塑化劑,只能靠猜。

        據說各地現在都開始查塑化劑。這種被動的作為,顯然無法令人安心。聯想到前幾天曝光的“毒玩具”的檢測雙重標準,會更加讓你不放心——國內銷售的玩具多用劣質染料,居然也可以放行;而出口的玩具使用的則是優質染料,高標準生產。莫非,國內百姓身體的抵抗力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這樣的雙重標準在專家身上也有體現。譬如,中山大學毒理學教授楊杏芬(其另一個身份是廣東省衛生檢驗中心副主任)稱,塑化劑DEHP對人致癌的證據不足;而臺灣師範大學利用生物信息與毒理基因組學分析,稱塑化劑會造成基因毒性,長期食用不只會干擾內分泌,甚至會造成心血管、肝臟與腎臟的疾病。

        顯而易見,這種不把塑化劑當回事的監管態度,比塑化劑本身要可怕得多。咱們通過塑化劑危機的各方反應,可以更直觀地看到監管的差異。於是又想到《第一財經日報》6月1日刊載的一篇文章,文章引述學者鄭永年的話說:中國現在食品的問題,是因為監管者有一個市場退出機制,不用從市場取得這個食品,因為他有一個特權系統。一定級別的官員都有自己的特供系統,不用從市場上購買。這段話,也許是咱們食品監管為何總是不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我想,官方總是有人把塑化劑這類添加劑的危害不當回事兒,不知道他們自己吃了這些東西,態度會不會有所轉變呢?

打印】【關閉
上一篇:
家電行業電子商務競爭不能局限于價格戰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