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綜合實力提高 戰略轉型加快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6-2

綜合實力提高 戰略轉型加快

        根據2010年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年報數據,通過對企業規模、效益和研發進行綜合考核,經企業和地方主管部門核對,並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最終審定,第25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正式揭曉。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位居榜首,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分列第2、第3名,列第4~10名的企業分別是:長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是電子信息產業回升調整的一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積極落實國家擴內需和調結構的各項政策措施,在戰略轉型、科技創新、國際經營、兼併重組、生態發展等多方面成效明顯,成為推動行業增速回升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堅力量。

        綜合實力持續提高 繼續成為行業發展排頭兵

        (一)收入規模持續擴大
        本屆百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合計為15354億元,比上屆增長20%以上,占全行業總量的24%。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27家,比上屆增加5家;華為、聯想、海爾3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其中華為入圍2010年《財富》全球500強企業,成為繼聯想之後又一成為《財富》全球500強的企業。本屆百強企業入圍門檻為20億元,比上屆提高1億元。百強企業資產總計達到14159億元,企業平均資產規模比上屆增長30億元。
        (二)效益水平保持領先
        本屆百強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52億元,比上屆增長50%以上,占全行業總量的33.7%;利潤率達到6.2%,比上屆提高1.1個百分點,比全行業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其中,利潤總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9家,超過20億元的企業有9家;利潤率超過5%的企業有57家,超過10%的企業有20家。
        百強企業的經營水平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企業平均總資產周轉率達到1.6次,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5.1%,平均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31%,均達到《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中所設定的電子行業優秀值水平。
        (三)產品產銷位居主導
        百強企業是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生產銷售的主導力量。
        2010年生產微型計算機2682萬部、彩色電視機7367萬台、手機17452萬部、集成電路322億塊、程控交換機1829萬線,分別占全行業總量的10.9%、62.3%、17.5%、49.3%和58.4%。百強企業在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010年內銷收入超過1萬億元,對全行業內銷收入的貢獻達到四成;在家電下鄉工作中,海爾、海信、TCL、長虹和康佳等百強企業在銷售量和銷售額均位居前列。

        研發能力不斷增強 繼續成為技術創新的領頭羊

        (一)研發實力不斷加強
        本屆百強企業研究開發人員共計25.5萬人,占全部員工數的19%;研發經費投入合計達73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4.8%,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其中,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3家,比上屆增加了4家;研發投入最高的華為達到203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10%。共有29家企業研發投入比例超過5%。
        (二)技術創新成效明顯
        截至2010年底,百強企業專利總數7.4萬件,比上屆增長了1.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3.5萬件,占比近50%。2010年,在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排名前100位公司中,中興通訊以1863件的申請量居於第2位;華為以1528件的申請量位居第4。在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選中,華為、中興、大唐、上海貝爾等百強企業的多個科研項目榮獲二等獎。
        (三)標準協作深入推進
        百強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合作,主導成立了多個產業聯盟,在標準制定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由大唐、中興、華為、上海貝爾等百強企業為主導開發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通信技術標準TD-LTE,被國際電信聯盟確定為4G候選標準之一。多家百強企業參與的WAPI產業聯盟制定的基礎框架方法標準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定為國際標準,成為我國基礎性信息安全領域的第一個國際標準。百強中的彩電企業主導成立中彩聯公司,建設並運營彩電專利池,目前專利池包含彩電專利超過2000件,在促進產業共贏和協同發展方面開創了新的模式。

        戰略轉型步伐加快 繼續成為結構調整的引領者

        (一)轉型調整步伐加快
        百強企業積極適應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的新趨勢,主動加快戰略調整,成為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領跑者。一是進一步突出移動互聯和雲計算的戰略。2010年以來,聯想確立了移動互聯戰略,華為發佈了全球雲計算戰略,浪潮提出了雲海戰略,其共同的特徵是在技術研發、商業運營方面實施開放共贏的策略,著力於發展移動智能終端和行業解決方案,並通過平臺化的形式整合資源和提供服務。二是加快製造向服務的轉型。海爾、方正等多家企業提出了服務化轉型的戰略,將經營重心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對資金、物流、信息等體系進行整合,將原有的內部支撐服務部門變成對外提供的業務。同時,基於網絡、服務的戰略,多家百強企業進一步加快向內容的延伸,通過資源整合建立出版、影音、娛樂等內容體系,並依託整機、網絡等提供信息服務。
        (二)產業鏈條更加完善
        二十幾年來,百強企業的行業結構經過了從彩電企業一方獨大、向各類整機全面發展、再向基礎領域逐步延伸的變化過程。在本屆百強企業中,軟件、元器件、材料等基礎行業類企業接近一半,改變了過去產業相對依賴整機發展的局面。同時,為完善產業鏈,很多整機企業積極向上游延伸,TCL、長虹、創維、熊貓等進軍上游平板顯示器件領域,多條高世代面板生產線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產,海信、康佳、創維等企業的液晶模組規模不斷擴大;上海華虹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建成投產,標誌著我國芯片製造進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中興、華為、大唐等通信設備企業大力拓展軟件、芯片設計領域,在完善產業鏈的同時也為上游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三)新興領域發展迅猛
        近幾年,隨著國內光電行業的快速發展,LED、多晶矽、太陽能電池成為產業發展的熱點,一批新企業入圍百強企業,並呈現迅猛的發展態勢。本屆百強企業中,太陽能電池和多晶矽企業收入合計達到295億元,增幅超過100%,占百強整體收入的1.9%,比去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比亞迪依託新能源電池優勢進軍汽車領域,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晶龍集團大力發展太陽能電池,在全球光伏市場逐步佔據重要的位置。還要看到,百強企業信息技術服務比重不斷提高,特別隨著物聯網、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基於不同行業和業務類型的各種PaaS(平臺即服務)新模式不斷湧現。

        國際化戰略成效顯著 繼續成為跨國經營的主力軍

        (一)出口規模穩步增長
        本屆百強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4197億元,比上屆增長28.2%,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27.3%。其中,出口交貨值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華為、長城、中興、聯想、海爾等7家,其中華為達到887億元,列百強企業首位;出口比例超過50%的企業共有20家,超過30%的企業有33家。從主要產品看,計算機出口1460萬台、手機出口10725萬部、彩電出口3253萬台、集成電路出口220億塊,占產量比重均超過50%。
        (二)國際經營水平提升
        百強企業在“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國際經營水平不斷邁上新的臺階。一是產品結構不斷升級優化,出口檔次不斷提高,3G手機、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在同類產品中的比重不斷提升,平板電腦、臺式一體機、3D和智能電視等新型產品不斷湧現,單純產品出口向技術和服務輸出的趨勢有所顯現。華為、中興等企業面向全球通訊市場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在全球LTE商用或實驗網絡部署中,兩家企業分別佔據23%和21%的份額。二是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從傳統發展中國家拓展到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TCL、長虹、海信、康佳等企業成功進入南非、南美市場;海爾成功紮根歐美市場,在美國家電銷量超過4000萬台,在歐洲成功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在印度、巴基斯坦、中東非等新興市場也取得優異成績。三是本地化經營趨勢突出。百強企業實現從市場營銷向產業本土化轉型,海爾、海信、TCL在東盟、非洲等國家建立了完整的研產銷體系,本地化率達80%以上,華為在印度的研發機構人員超過3千名,多數源自當地;百強企業還積極在海外發展自主品牌,部分企業海外自主品牌占比已超過 30%,海爾成為入選“印度消費者最信任品牌50強”的中國品牌。
        (三)全球地位更加突出
        經過多年發展,百強企業國際化經營業績不斷顯現,多家企業出口和海外經營收入占比超過一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在全球產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日益突出。華為、中興已經步入全球電信設備提供商的一線陣營,營業收入規模分別排名世界第二和第四。聯想在全球PC市場份額中排名第四,在與NEC合資後,有望進入前三名。海爾、海信、TCL在世界家電領域的地位日益突顯,部分產品份額躍居世界前五名。聯創與亞信合併後,成為國內全球第二大電信BSS/OSS(業務/運營支持系統)企業。京東方、同方、廣州無線電、海康威視在液晶面板、安檢系統、ATM機、視頻監測系統等產量均進入世界前十名。除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外,百強企業還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上積極爭取話語權,華為、中興、上海貝爾等百強企業參加了ITU、3GPP等上百個國際標準組織,並在其中多個標準技術組中擔任主席、副主席職位,為主導國際標準發揮積極作用。

        兼併重組有序推進 繼續成為產業集中的推動力

        (一)兼併重組深入推進
        百強企業為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需要,努力尋找合作機會,加快推進兼併重組,整合優勢資源,為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發揮了積極作用。計算機行業中,長城在對冠捷形成實質性控股後,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器製造商。聯想與NEC成立合資公司,進一步整合PC研發、製造和零部件採購,將影響在亞太乃至全球PC市場的格局。方正科技與宏基達成戰略合作,將旗下PC業務品牌租賃給後者託管,致力於從硬件製造商向服務和內容提供商拓展。視聽行業中,TCL與三星、創維與LG分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上下游合作和市場拓展方面進行深入的合作。通信行業中,大唐增資中芯國際,將集成電路製造產業納入其主體產業佈局,進一步打造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和整機的完整產業鏈。此外,多家軟件企業還通過跨國並購,整合外包服務能力,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渠道。
        (二)產業集中趨勢明顯
        隨著大公司戰略的積極推進,百強企業日益成為推動產業集中的重要力量。百強企業以不到全行業0.5%的數量比重,創造了全行業1/4的銷售收入、1/3以上的利潤和1/2以上的稅收。在百強企業中,一半以上的營業收入又集中在前10家企業裏,本屆排名前十位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合計達9062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量的59%,比上屆提高2.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576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額的60.5%,比上屆提高2.1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2772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額的66%,比上屆提高3.1個百分點。
        (三)集聚帶動作用突出
        百強企業總部主要集中于沿海產業發達地區。本屆百強企業,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三大經濟區域占80%以上,其中廣東、江蘇、北京、浙江等省市百強企業均超過10家。在這些主要區域中,百強企業進一步聚集靠攏,並依託其輻射效應和帶動作用促進了中小企業向周邊聚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產業集群效應日趨顯現。同時,百強企業還通過建立研發基地和產業園區發揮輻射作用,華為、中興在深圳、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成都等地建立了多家研究所,東軟、中軟、浙大網新在軟件外包、醫療電子和服務等領域形成了多個特色軟件園,海爾、海信、TCL、長虹、康佳等整機企業也在各地建設了生產基地,這些企業通過經營模式複製和區域集聚發展,在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有力促進了各地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改善。

        經濟貢獻日益突出 繼續成為企業公民的新典範

        (一)經濟貢獻不斷增強
        本屆百強企業共上交稅金751億元,比上屆增長近20%,占全行業總量的60%以上;員工人數達到135萬人,比上屆增長19萬人,占全行業從業人員總量的15%以上。百強企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大力度推動信息技術應用,促進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的互動發展,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服務和支撐作用,為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做出了突出貢獻。海爾、聯想、方正、同方、浪潮等百強企業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農業數字化、工業自動化、中小企業服務支撐、社會保障信息共享等領域積極開展相關業務,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果。
        (二)節能環保全面推進
        廢舊電子產品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綠色發展成為行業共識,百強企業積極推進節能降耗、綠色製造,並從設計源頭將綠色理念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在整個行業中發揮了表率作用。海爾、海信、康佳等企業紛紛推出節能平板電視,能耗比普通產品下降50%以上;中興、華為積極推進通信設備、機房佈局的綠色設計,促進單位業務量平均能耗大幅下降;聯想、同方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選用LED屏幕及其他節能部件,採用全方位低能耗設計,產品能效大幅提升。百強企業積極落實國家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海爾、海信、TCL、長虹等新成立了多家公司,完善家電回收和循環利用體系,多家企業還被評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好服務更好的換新家電品牌。
        (三)履行社會責任力度不斷加大
        在企業做強做大的同時,百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力度也不斷加大。在上海世博會籌辦期間,聯想、方正、中興、上海貝爾等百強企業鼎力相助,從計算機平臺、傳媒信息化平臺到通訊設備,為世博會順利舉辦發揮了積極作用。多家百強企業參與、基於AVS標準的3D電視技術試驗系統取得重大進展,並成功應用于廣州亞運會,讓全世界觀眾提供新的體驗;中興、TCL、同方等百強企業作為亞運會設備供應商,為亞運場館提供上萬台設備並全程提供維護保障服務,以“零故障”成績全力護航賽事順利進行。此外,百強企業還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希望工程及其他公益慈善事業,在履行企業公民責任上做出了積極的表率。
        百強企業的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產品結構不斷優化調整,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國際化經營不斷邁上新的臺階,已經成為我國本土電子信息企業的主導力量。進入“十二五”新時期,電子信息產業面臨結構調整和戰略轉型的迫切任務,也需要培育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骨幹隊伍,肩負著重要使命。我們要圍繞中央提出的主題主線,加快實施大公司戰略,繼續完善電子信息百強發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加強宏觀引導,加快結構調整,促進上下游合作,真正推動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做大做強,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打印】【關閉
上一篇:
關注環境 2011中日綠色博覽會在京舉行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