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家電業就十二五期間發展方向形成共識
“在北京各大家電賣場和商場裏,無論是大家電還是小家電,產品數量和市場規模上好像國產品牌占優,但經過比較後我卻發現,雖然國外產品的數量不多,但幾乎都是以高端為主,價格較貴,但給人一種質量非常好的感覺。”今年6月份即將裝修新房的余先生,為到底該選購國內還是國外品牌的家電而感到糾結。
這種感覺並非沒有道理。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統計,在“十一五”時期,中國作為家電大國的地位進一步確定,中國家電產量在全球的比重,電冰箱占了50%,洗衣機50%,空調器75%,微波爐占75%,是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徐東生表示,家電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將努力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產品和技術升級“衝鋒在前”
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最近心情不錯。在業內最為看重的第109屆廣交會上,格力電器的成交額達2億美金,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
能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取得如此給力的成績,在董明珠看來,這與格力一直堅持掌握核心技術的戰略密不可分。據介紹,格力主研發的G10變頻技術,推出的純天然環保綠色製冷劑R290以及作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核心設備的格力高效離心式冷水機組,不僅幫助中國空調行業實現了對核心技術的掌握,還為推動低碳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支持。
“我們堅守超過10年,但並不是說到現在就停止了對節能變頻技術的研究,我們還在研究更節能、更高效的產品。”格力電器副總裁、總工程師黃輝表示,正是由於格力在技術研發上不計成本的投入,獨立掌握核心科技,產品的銷量也因此大幅增加,一方面給企業帶來很好的利潤,同時也給社會帶來很好的低碳環境,引導綠色消費觀念的發展。
“家電產業的升級首先表現在產品和技術的升級,其次表現在服務的升級,再次表現在行業細分。”寧波沁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葉建榮也認為,技術是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技術升級也是產業升級的重點。
葉建榮告訴記者,我國家電產業的技術升級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這樣幾項:一是新技術的自主開發和國際先進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對傳統產品和技術起到革命性創新,使得產品升級換代;二是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提升傳統產品的品質和美感,使得產品向更精緻化方向發展;三是基礎配件的技術創新,使得產品使用更方便、更經濟、更環保;四是其他成熟技術的嫁接,化繁為簡,使得產品的功能更豐富。
服務與標準提升“緊隨其後”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事先有“預謀”,在今年的3月份,國內兩大空調巨頭格力和美的,不約而同地將今年空調行業的競爭引向了服務之爭。不僅如此,空調的服務升級,正向冰箱、洗衣機等白電領域蔓延。業內人士認為,家電行業技術如今日趨成熟,各大企業的競爭焦點從產品、技術、市場逐步蔓延到服務環節,消費者對售後服務質量的日趨關注,使各大家電企業爭相打出“服務牌”。
葉建榮認為,家電行業服務的升級也應從售前、售中、售後三個方面入手,在售前對消費者的消費意向進行充分挖掘,讓消費者認識到產品能對其精緻生活帶來眾多的幫助;在售中對消費者進行專家式的、顧問式的產品介紹,讓消費者能充分瞭解產品的功能,並指導消費者正確使用;在售後積極幫助消費者瞭解如何保養,並高效、優質地解決消費者需要解決的產品問題。
家電行業的服務之爭,不僅引領了家電產業的服務升級,也帶動了我國家電產業的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早已從產品競爭演變為標準的競爭。因而,對中國家電業來說,加強中國標準在世界的競爭力便成為首要的任務。
在標準戰略的指引下,中國家電企業開始利用自身在行業內的優勢行動起來。作為國內首個試點企業成為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的家電行業,誕生了海爾等一大批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成績突出的企業,為中國標準晉升國際標準道路上積極開路,也為我國家電產業的升級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地基。
品牌與創新能力“最終制勝”
“要實現從家電大國向家電強國的轉變,核心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甚至是組合創新,包括利用一些工業設計,來提升產品的質量。應當說,關於自主創新和品牌全球化,是實現家電強國非常關鍵的因素。”徐東生說,目前家電產業已經具備了轉型升級的良好條件,企業必須抓住這個機遇,來提升自己的實力,助力全行業產業升級和整體質量提升。
在徐東生看來,目前在全球市場取得不錯成績的小家電,在自主創新方面做出了表率,如豆漿機的誕生、浴霸的功能完善等,都是企業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產品與技術的創新,等於創造了一個新的品牌。另外,還有電飯煲這樣已經有著一定歷史的產品,同樣在功能上進行不斷完善,從追求將米飯煮熟到煮得香,也是一種質量的進步。
據悉,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剛剛完成的《中國家用電器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走向家電強國的關鍵時期,家電產品質量工作應成為調結構促轉變的重要內容,家電工業要基本建立起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發展模式,產品質量和檔次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和自主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顯著提升,通過10年的努力,實現由家電大國成為家電強國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