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就匯通八方的支付結算大網
如果把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比喻成護衛首都的兩扇東大門,那麼,山東省長島縣的大欽島無疑是這門戶間的海上要衝。5月28日上午,經過兩個小時的海上顛簸,大欽島的輪廓漸漸在記者眼前清晰起來。離島不遠,一個個碩大的浮球連成串列成陣隨波逐浪,形成一道道彎彎的曲線,那下麵是滄海“良田”的累累碩果。海島碼頭上,船卸車載一片忙碌。
登上海島,記者直奔長島縣農村信用聯社欽島農村信用社。一位剛剛辦完業務的漁民小夥與記者走了個對面,簡單地聊了幾句後,得知他剛辦完一筆農信銀快匯業務,800元現金匯往煙臺牟平,入賬短信已反饋到他的手機上。農信社業務主管張瑞永,一位敦實的小夥子,臉上的一副眼鏡還能捕捉到他與島民的些許不同。這位原籍濰坊的大學生畢業後來信用社工作,目前已在島上娶妻成家。他告訴記者,大欽島有居民4000多人,以海上養殖捕撈為主業,所產海帶、海參、扇貝等多出口國外。這幾年隨著經濟發展,信用社存貸款年年增加。特別是2007年開通的農信銀快匯業務為島上海產品交易搭建了支付結算平臺。客商多了,產品旺銷,直接帶動了信用社存款的變化。2006年年末,信用社存款餘額6000萬元,而截至今年4月末存款餘額已達1.72億元。張瑞永解釋道,一些商人看到商機上島收購,只要買賣談成,通過信用社快匯業務可立即將資金匯到指定賬戶,不必像以前或腰纏萬貫顧慮重重,或通過其他金融機構幾經周折才能收到匯款而貽誤商機。農信銀快匯業務不僅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商人和資金,同時,到外埠做生意的人把錢存入信用社,持卡出行便捷安全。更重要的是,農信銀快匯業務的快捷和手續費的低廉,使本地居民確實感到了實惠,他們願意把錢存到農信社。農信社資金實力增強了,又推動了島內經濟的發展。
採訪時,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副總裁尤進倫告訴記者,2011年年初,中心適時推出了“農信銀快匯”業務品牌,並協同全國8萬家機構網點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業務宣傳推廣活動,以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製作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將支付結算知識普及到村鎮、社鄉,有效地提升了廣大農村客戶對非現金支付方式的認可度,推動了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在農村地區的應用和發展。
當回顧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這些年創業發展的歷程時,尤進倫介紹道,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於2006年10月16日上線運行,到2010年7月3日,已全面聯網32家股東及成員單位核心業務系統,形成了聯通全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8萬家機構網點的跨省、市、自治區異地實時支付清算網絡。先後開通了實時電子匯兌、銀行匯票、個人賬戶通存通兌、專項匯款等各類資金清算業務,為全國城鄉百姓架起了一條安全、快捷的支付結算高速公路,使廣大農村客戶能夠享受到同城裏人一樣的金融服務。在系統開發建設方面,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相繼建成了電子商業匯票系統、自助結算終端系統、網上銀行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共享災備系統,使得農信銀機構具備了與全國性商業銀行相同的異地支付結算手段和條件,覆蓋了其他銀行所輻射不到的地區和人群。
幾年來,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含農村商業銀行)網點,通過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辦理的各類支付結算業務量逐年翻番,2006年業務量96萬筆,清算資金115億元;2007年業務量302萬筆,清算資金720億元;2008年業務量1111萬筆,清算資金2291億元;2009年業務量2355萬筆,清算資金4047億元。到2010年已達到4164萬筆,清算資金8774億元,這一數據相較于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開通運行第一年(2006年)分別增長了43 倍和76倍。
2011年,僅僅5個月的時間,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含農村商業銀行)通過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清算資金量已經近6000億元,為去年全年清算資金量的68.38%,全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已經毫無懸念。剔除個人賬戶資金劃轉的因素,2011年1-5月,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通過辦理通存通兌業務,帶動其儲蓄存款淨增一千多億元,有效提高了成員單位進一步為“三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記者從農信銀中心有關專業人士處瞭解到,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農信銀中心成立以來,一直注重對科技的研發與投入,帶動了多項業務系統建成上線。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態勢顯現,單純的現金支付已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地區支付結算需要,為適應新的變化,農信銀中心通過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力度,完善系統功能,研發新業務系統。
據瞭解,目前,農信銀中心已開發了14類、33個業務及管理運行系統。2006年開通實時電子匯兌和支付信息查詢、查複系統;2007年初開通農信銀銀行匯票業務系統和農信銀個人賬戶通存通兌業務系統;2008年引進遠程培訓教學理念開發建成了農信銀遠程學習系統;2009年開發運行了農信銀電子商業匯票系統、農信銀共享網上銀行系統,以及農信銀自助結算終端系統;2010年開發上線運行了農信銀共享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今年4月,農信銀機構省級綜合業務系統共享災備系統(簡稱農信銀共享災備系統)投產運行,該系統標誌著國內首創的“多層次、多異構”共享災備系統建設模式取得成功。
農信銀中心研發運行的一系列支付結算新產品和共享系統,有效推進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科技化和電子化的發展,同時將電子支付網絡延伸到邊遠地區,使農戶和商戶享受到非現金支付服務的便捷,也使得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具備了與全國性商業銀行同樣的異地支付結算手段和條件。
採訪結束時,尤進倫告訴記者,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曾深刻指出,要想真正實現“一卡在手,走遍神州”,不把農村金融機構各個網點納入到整個支付結算體系中,這個願望是難以實現的。今後,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將繼續以服務股東、服務“三農”為宗旨,以不斷改善農村地區支付環境為目標,為加快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構建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農村支付結算服務環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