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銀行存貸比:從“時點”邁向“日均” 有助於促銀行經營均衡發展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6-2

銀行存貸比:從“時點”邁向“日均” 有助於促銀行經營均衡發展

        “端午超短期理財搶購,7天收益率高達4.7%。”每到月末,這種銀行發售理財產品的短信廣告隨處可見。和以往月末、季度末一樣,5月末銀行為應對存貸比監管指標“沖時點”現象一如既往地上演。

        不過,未來隨著監管層對商業銀行存貸比指標的監測從“時點”邁向“日均”,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將有助於解決月末銀行存款“虛胖”的現象,而監管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有助於促進銀行經營更加均衡發展。

        理財產品月末衝動或是末路

        5月末,各銀行依然在為吸儲而戰。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5月21日~27日這周,31家銀行共發行了309款理財產品,較上周增加24款,其中29家中資銀行發行304款,其餘5款由2家外資銀行發行。

        而近期打著“端午節”旗號憑藉高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眼球的節日理財產品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本周端午節之前預計發售的理財產品新品達到220只之多。

        一般而言,為了達到存貸比不超過75%的監管指標,要麼是做大存款的分母,要麼是減少作為分子的貸款,然而,在銀行不願意減少貸款的情況下,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增加存款就是最為直接的辦法。

        齊魯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程嬌翼表示,各大銀行集中發行理財產品的現象與近期銀行攬儲壓力直接相關,存貸比大限將至,5月或許是“沖時點”的最後一月,銀行試圖通過這樣的捷徑來解燃眉之急。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太雷表示,目前各大銀行拉存款的主要途徑仍是發行理財產品和採取各種優惠手段。“短期資金拆借、短期產品發行是銀行通用的資金調用手段,近期理財產品短期化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隨著日均存貸比指標的使用,這種僅為“沖時點”而存在的理財產品將會越來越沒有必要,尤其是一些超短期的理財產品將會逐步消失,理財產品市場將會經歷一個擠泡沫的過程。

        “日均存貸比”監管短期效應已經釋放

        按月度對銀行日均存貸比進行監測早在去年底就已經提出,在今年4月份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又在2011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強調,要“對流動性風險實施持續、動態的監測,按月度監測日均存貸款流動性水平”。而事實上,各家銀行早已經在“自測”、“調整”,不少銀行其實在目前情況下這一指標已經可以達標,對於銀行業的經營衝擊並不大。

        程嬌翼表示,從一季度開始,商業銀行已經在為“日均貸存比”做準備,部分銀行的日均貸存比其實在第一季度末已經達標。由於上半年監管部門已經開始對日均貸存比進行監測,所以對商業銀行二季度的經營直接衝擊並不明顯。

        “其實,要求銀行日均存貸比高於75%的監管標準的短期效應已經釋放得差不多了。”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邱志承表示,前期銀行已經在開始為日均存貸比指標進行收緊,到現在整個收緊幾近結束,由於日均存貸比監管帶來的收緊效應將降低貨幣的投放,上周股市出現大幅走低也與整個收緊過程不無關係。

        根據國信證券的測算,銀行業日均存款餘額與月末時點存款餘額的差距平均在3%~5%,將影響到3%左右的貸款水平。

        將促銀行經營更加均衡穩健發展

        分析人士表示,持續上演的吸存大戰導致的“沖規模”不僅會使存款波動劇烈,穩定性差,同時也增加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從這一角度看銀監會引入“日均貸存比”將有利於商業銀行的穩健發展。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銀行業研究員許文兵表示,日均存貸比指標將會給銀行業經營模式帶來一定的變化,存貸款業務的發展將更加均衡。

        此前,銀行在存貸比的考核上已經形成一個循環,即為了完成任務而沖到更高的指標,此時“虛胖”的存款需要繳納更多的準備金,從而降低銀行的實際可用資金,進而造成更大的指標壓力。

        程嬌翼認為,加強貸存比的日均監管,主要是兩個目的:一是增強銀行的負債即存款的穩定性和真實性,防止月末、季末沖數導致的存款虛增;二是配合今年的信貸控制目標,防止信貸超額。

        “如果以往銀行需要衝1元,而現在就需要衝30元。”許文兵認為,日均存貸比指標將“攤薄”以往銀行“沖時點”的效應,促進銀行更為注重平時的業務發展及業務規範,提升業務能力。銀行在存款業務方面必須更為扎實,否則就只能通過降低貸款這一可控的因素。

        從監管層面來講,日均存貸比的指標再配合資本充足率等時點指標將使整個監管體系更加完善,而按月度日均存款的監管方法也更為科學,在傳遞監管意圖方面也更加精確。
打印】【關閉
上一篇:
保障房:大躍進之困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