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中藥材 太子參年漲十倍
太子參,又名孩兒參、童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分佈于華東、華中、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地,藥材主產于江蘇、山東,安徽等地亦產,目前已被衛生部確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
和前陣子的“菜賤傷農”相比中藥材的命運可謂截然相反。為何同是長在地裏的東西,蔬菜幾毛錢無人問津,從50元到500元——只花一年時間太子參身價翻十倍?是天災、遊資助推還是中間商加價?
根據中國中藥協會的監測數據,2010年全國市場537種中藥材中有84%漲價,平均漲幅為109%,漲幅超過100%的品種多達96個。而2011年3月以來,中藥材漲價進入第四輪高峰,與此前三次相比,這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猛的漲幅。而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蔣二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更表示,中藥材價格今年還將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且近期無降價趨勢。
漲價原因很複雜
據業內人士分析中藥漲價存在四大因素,一是社會因素,隨著近年來社會對中醫藥的重視程度提高,導致中藥材的需求量上升;二是環境因素,近年來自然災害增加,洪澇、地震、乾旱等都造成中藥材減產;三是熱錢湧入,很多資本從房地產、股票等市場撤出,瞄準了中藥材這個新的投資途徑;四是人為因素,中草藥種植成本增加了,但是瘋漲的價格卻沒有轉化為藥農的收益,而是越來越多人湧入經銷鏈條,多重代理層層加價。”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用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肖培根明確表示,中藥材價格難題就在於這個指導價如何定下來。業內人士認為,在投資者看來,中藥材的投資價值和依然方興未艾的普洱茶相似,這種“無標準”正是獲利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