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醫藥行業集中度藥企國有化加速 2011年5月20日隨著醫藥流通行業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醫藥商業企業或將迎來一場整合熱潮。 醫藥流通行業的“整合春天”已到來並將維持兩年,醫藥商企或將由目前的1.3萬家減少到6500家左右,相應的市場格局,也將由目前的民企數量佔據大半個江山,改變為由國有控股醫藥商業統領市場。 行業集中度過低 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調研顯示,中國有1.3萬家醫藥商業企業。其中,以年經營規模10億元起步,在1.3萬家醫藥商企中,可以產生百強企業。“但達到50億元的企業不超過20家,過百億的更是不到10家。”一位醫藥商企人士介紹。 相關人士表示,雖然中國的醫藥商業企業數量龐大,但集中度非常低。三家領頭羊——國藥、上藥、九州通的市場佔有率相加,剛剛超出20%。相比之下,美國三大巨頭控制著是90%的市場份額。 更能說明問題的在於,目前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的費用率達7%,而美國、日本在1%~1.5%之間。流通費用率過高,但醫藥商企的平均利潤率卻太低,為1%左右,美國則是1.5%~2%之間,日本為1%~1.5%。 商業巨頭整合忙 據瞭解,目前各省控股的醫藥商企在3~4家左右,由於這些商企背景深厚,當地的三甲、大型醫院的配送,都被他們獨攬。知情人士稱,各省商務部門對於當地的醫藥商企發展規劃,肯定會作出一定扶持和限制,從而加速醫藥商企的整合。 在該人士看來,各省扶持的很可能是國有控股的醫藥商企,而限制的或將是中小規模的民營醫藥商企。事實上,醫藥商企三大巨頭國藥、上藥、九州通,早已經開始了大面積圈地整合。 據國藥控股人士介紹,今年和明年,國藥每年都將拿出200個億左右的資金進行市場整合,市場還將進一步擴大。 上藥則實行以點帶面的方式以穩步擴展市場。上海地區是上藥的主戰場,90%的市場歸於麾下。在擴張中,上藥整合了廣州的中山醫藥、福建的省醫藥公司。今年4月份,再度耗資35億元將中信醫藥收購。在上藥的思維中,不會每個省都兼併布點,但會從目前已有的上海、北京、廣州、福建,作為重心,逐漸輻射周邊。據上海醫藥公佈的2010年年報,公司實現收入374.1億元。 九州通是一家民營性質的醫藥商企,靠二級醫院、私人醫院、藥店等配送渠道,迅速擴張發展,其目標是占到整個藥品流通市場份額的10%,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12.5億元,“不久,山西太原的網絡將順利完成佈局。”九州通相關人士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