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一元光伏”成真 國內市場爆發臨界點到來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5-24

“一元光伏”成真 國內市場爆發臨界點到來
        兩年前,包括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晶澳太陽能、賽維LDK等13家光伏企業發佈《洛陽宣言》,宣稱要在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成本每千瓦時1元的上網電價目標。
        如今,這個目標已提前實現。記者多方獲悉,國內最大的光伏企業之一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英利”)的發電成本已經降低到1元/千瓦時以下。英利集團內部人士證實了上述說法。
        長期以來,制約國內光伏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便是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遠高於常規電力。1元/千瓦時的成本被認為是光伏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的臨界值。
        2010年8月份的光伏特許權項目招標中,最低中標電價約為0.73元,已經低於1元以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稱,在目前的條件下,光伏發電成本還很難普遍做到1元/千瓦時以下。但他認為,2012年1元/千瓦時的目標將能基本實現。
        一元成本價
        5月20日晚間,英利將公佈2011年一季報。截至本報發稿,相關數據還未公佈,但分析人士預測,根據相關數據測算,英利的光伏發電成本在一季度將低於1元/千瓦時。《洛陽宣言》使“一元工程”正式成為國內光伏產業的共同目標。只有發電成本低於1元,企業才會有可能形成盈利空間,其積極性便會提高。
        這意味著兩年前的“一元”目標將得以實現。英利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製造商之一。由於擁有光伏行業完整產業鏈,該公司被認為是業內成本最低的光伏企業。
        光伏發電的成本分為三個部分: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材料和設備和相關配套。此外,還包括建設電廠的成本,比如土地、電纜等其他的配套。
        這其中,組件成本佔據了光伏發電成本的70%~80%。熟悉英利的人士稱,在光伏領域,英利的組件價格一般都賣得比同行更低,因為它們擁有自己的矽料,成本更低。
        英利集團首席技術官宋登元曾告訴本報,光伏組件的成本中,上游矽料的成本佔據了60%以上。在國內,矽料絕大多數依賴於進口。“目前,英利的矽料僅有60%多依賴進口,並且隨著矽料廠的相繼投產及擴產,矽料的對外依賴度將進一步降低。”英利相關人士稱。
        2010年8月份,英利宣佈,旗下子公司六九矽業正式投產。六九矽業是英利旗下主要生產矽料的子公司。此外,根據規劃,到2013年,英利還將在海南建立3000噸電子級矽材料項目。
        據上述人士透露,目前英利的矽料僅有1000噸,若兩個項目6000噸全部達產,將大大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此外,太陽能電池的轉換率也很關鍵。目前,英利的單晶矽和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轉換率分別達到19.89%和18%。這是目前此兩類太陽能電池用於商業化生產的最高轉化率。據測算,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發電成本可降低約7%。
        能否實現?
        事實上,早在2008年,英利便在敦煌10兆瓦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中提出0.69元的超低價。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曾稱,即便是這個價錢,英利仍然有利可圖。不過,0.69元的價格最終並未被採納。
        在2010年8月第二期的特許權招標中,所有項目的最低報價均跌破1元/千瓦時,最低報價為新疆哈密20兆瓦項目的約0.73元/千瓦時。
        孟憲淦稱,第二期特許權項目的招標企業基本上都是央企,並不能真正反映整個行業的實際情況。“相對而言,像尚德、英利這樣的龍頭民企的數據更加可信,它們光伏發電的成本走勢決定著整個行業的走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光伏企業高層稱。不過,在孟憲淦看來,若按照合理成本+合理利潤的原則,目前還很難將發電成本降到1元/千瓦時以下。“像英利這樣的企業畢竟少。不過,經過預測,2012年基本能夠做到發電成本1元/千瓦時以下。”孟憲淦說。
        上述不願具名的光伏企業高層稱,目前光伏發電千瓦投資在1.8萬~2萬元之間,相對應的上網電價為1.3~1.5元。
        目前,有保利協鑫投資4.2億元,總裝機容量20兆瓦的徐州協鑫地面光伏電站成為國內光伏發電千瓦投資最低的項目。
        該項目是國內迄今裝機容量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孟憲淦透露,該項目最低能夠做到千瓦投資1.6萬元,相對應的每千瓦發電成本接近1元,但利潤微薄。“預計到2015年,光伏發電千瓦投資將降到1.5萬元,屆時將能夠完全實現發電成本每千瓦時1元。”孟憲淦稱。
打印】【關閉
上一篇:
我國風電在“成長的煩惱”中步入優化整合階段
下一篇:
國家信息中心課題組:2025年中國經濟運行態勢研判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