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流通行業洗牌加速 行業集中度將明顯提高 商務部5日發佈我國首個藥品流通行業專項規劃 《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簡稱《規劃綱要》)。其中提出,力爭到2015年,形成1至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的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60%以上;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至2/3以上。 業界人士認為,在政策推動下,藥品流通行業的“洗牌”或將加速。 行業集中度將顯著提高 提高行業集中度,鼓勵藥品流通企業做大做強無疑是《規劃綱要》的一大亮點。其中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藥品流通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收購、合併、託管、參股和控股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國際化經營。”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面臨企業“多、小、散、亂”等困境,上述措施的提出,無疑是對症下藥之舉。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萬多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149家,下轄門店13.5萬多家,零售單體藥店25.3萬多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38.8萬多家。 企業數量多導致行業集中度較低。2009年,我國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70%,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39%;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為1/3。特別是藥品批發前三強(國藥集團、上海醫藥、九州通)僅占全國銷售總額的20%,零售前三強僅占全國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的5.6%。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綜合部主任許銘對記者說,美國藥品銷售額占世界藥品市場份額的40%,但美國藥品批發最大的三家企業佔據市場份額的90%以上。德國最大的三家藥品批發企業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70%。相比之下,我國藥品流通行業市場集中度仍較低,行業整合亟待推進。 瑞銀證券的有關報告指出,行業整合將為醫藥流通行業帶來新的市場結構,顛覆行業的低利潤率狀況。在此過程中,龍頭企業有望顯著受益。 2015年國內市場規模,有望達8000億元 《規劃綱要》提到,未來5年,全球藥品市場將維持快速擴張態勢,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09年的7730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2萬億美元以上,年均增長8%左右,全球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和流通效率將繼續提高。 從國內市場來看,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副司長溫再興對記者說,預計到2015年末,藥品流通行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這一目標意味著,未來幾年藥品流通行業將以年均8%的增速增長。 在藥品市場增長空間方面,商務部認為,隨著我國開始向中高收入國家邁進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需求和消費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對醫療衛生服務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將大幅增加,藥品市場增長潛力巨大。藥品市場規模的增加也會為藥品流通行業帶來新的機遇。 據介紹,2009年,我國藥品流通企業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總額3964億元,占全國商業銷售總額的60.74%。其中,年銷售規模排名前三的為國藥集團(705億元)、上海醫藥(263億元)、九州通(222億元)。 行業准入標準近期有望發佈 伴隨著《規劃綱要》的出臺,記者瞭解到,《藥品流通行業標準》也有望在近期發佈。 早在2010年初,相關部門就在研究制訂藥品流通行業標準。此前有關人士對記者說,“商務部的標準並非是強制標準,而是給予流通企業一個衡量標準,來確定企業在行業內所處的層次和水平。” 但事實上,業界人士預期,相關標準可能被作為確定行業准入的重要依據,國家可能據此來嚴格控制藥品經營企業的數量。 《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完善准入退出機制,提高行業准入標準,嚴格控制藥品經營企業數量。 記者還瞭解到,為保障醫藥流通行業按既定目標發展,商務部還提出要研究制訂鼓勵性政策措施,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完善相關基礎設施。 在融資方面,《規劃綱要》提出鼓勵企業利用產業基金、融資擔保、信用保險、上市融資、應收賬款和倉單質押等金融工具,多渠道籌集資金。此外,《規劃綱要》還提到,有條件的地方應爭取財政、土地、金融、專項資金等優惠政策,支持藥品流通行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