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生物質能“十二五”或迎發展良機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4-25

生物質能“十二五”或迎發展良機
        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明確了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等幾類新能源的發展目標。與風電、太陽能發電的超量數倍完成規劃任務相反,生物質能成為唯一個沒能如期完成規劃中全部指標的新能源產業。在中國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十一五”時期,為何生物質能卻偏偏遇冷?已被列入“十二五”規劃的生物質能能否在下一個五年迎來其發展的暖春?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調查。

        遠未完成的規劃目標

        2007年9月公佈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5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總容量達到30萬千瓦。

        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近日發佈的《201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累計裝機容量已達4473萬千瓦,比原定規劃目標增加將近8倍。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同樣實現突飛猛進。有權威業內專家稱,預計中國去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100萬千瓦,這也意味著僅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便為既定目標的3倍多。

        然而,同樣的發展奇跡卻未在生物質能上重現。

        據瞭解,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550萬千瓦,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到190億立方米,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

        然而,本報記者根據散見於國家能源局、農業部等多個部委的公開數據以及採訪業內人士獲取的信息,上述5個目標中有3個並未如期實現。

        各項指標具體完成情況如下:截至2010年底,生物質發電裝機約550萬千瓦,沼氣年利用量約130億立方米,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為50萬噸左右,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產量為20萬噸,生物柴油年產量為50萬噸左右。除生物質發電和生物柴油外,另外3項完成情況並不理想,而非糧燃料乙醇更是僅完成了既定目標的10%左右。

        “熱”能源緣何坐“冷”板凳?

        實際上,生物質能在“十一五”時期的前半程,曾經被火熱追捧過一段時間。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能專委會秘書長袁振宏,用“熱鬧”來形容生物質能產業的這段輝煌期。據其回憶說,2006年國家出臺《可再生能源法》後,隨後實行了生物質能發電上網電價制度,因此,業內人士、投資機構和企業對國家繼續出臺支持生物質能發展政策的預期走高。所以在此後的2007年到2008年,國內企業一窩蜂似地上馬生物質能相關項目。以生物柴油為例,2008年、2009年時我們產能規模一度擴張到近200萬噸,但是由於後續支持政策沒跟上,時間一長,多為民營性質的這些企業逐漸難以為繼,相繼出局。”談到這些,袁振宏語氣不無惋惜。沒有及時出臺後續扶持政策是制約“十一五”期間生物質能發展的主觀原因。

        “此外,從客觀原因來看,近年來氣候變化造成糧食減產漲價,尤其是2008年糧價猛漲過一次,對糧食乙醇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其次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際油價突然由每桶100多美元跌到每桶30多美元,這也不利於生物燃料發展。”劉德華說。

        我國生物質能發展當時尚處於起步階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種種問題,由此造成“十一五”期間生物質能發展規劃多項指標未能完成。“追根溯源,主要在於我國生物質能剛剛起步,尚無完整清晰的發展規劃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就造成各地在發展生物質能時盲目投資,發展混亂,產業定位不清晰,甚至不符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發生與民爭地、與民爭糧等現象。

        “十五”期間,在時任總理朱鎔基的過問下,我國陳化糧制乙醇產量突破百萬噸,一躍成為全球燃料乙醇第三生產大國。受這一成績鼓勵,“十一五”規劃加大了燃料乙醇的規劃產量。然而,實際上當時某些國有糧庫為騙補而誇大了“陳化糧”規模。真相大白後,糧食乙醇項目被冠以“與民爭糧(地)”的惡名,甚至被叫停。“糧食制乙醇行不通,非糧乙醇技術進展緩慢,燃料乙醇完不成規劃任務也便不足為奇。”上述專家無奈地說。

        生物質能原料的分散性、季節性特點,也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一個因素。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曾指出,“十一五”期間由於忽略了上述因素,導致生物質能的原料供應出現問題,這也是目前整個生物質能產業鏈中最薄弱、也是最需要加強的一環。

        “十二五”生物質能將較快發展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生物質能再次被列入了新的五年規劃。但是它會不會重蹈“十一五”遇冷的覆轍?如何促使其在“十二五”期間健康快速發展?這些疑問成為業內人士熱議的話題。

        “十二五”期間國家應該會切實加大對生物質能的扶持力度,這一產業也將較快發展。“這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調整經濟結構、利用可再生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劉德華說。

        對於如何推動生物質能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劉德華建議,首先國家應從政策層面,大力支持關鍵技術研發。比如第二代燃料乙醇(纖維素制乙醇)、海藻生物柴油、木本油料植物栽培等技術。“此外,政府在進行扶持資金傾斜的同時,也要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到這個行業中。”

        “十二五”期間要實現生物質能發展,要從兩個方面下功夫。“第一是要注重能源植物品種開發,保證生物質能原料供應。”他表示,之前發展生物質能主要靠農作物秸稈、廢棄物,將來更應該發展能源植物,利用中國沙漠、荒山、荒地等邊際性土地比較多的優勢,將精心培育出的耐寒耐寒植物,與植樹造林、荒山綠化、沙漠改造、防風固沙等工程結合起來,慢慢培育我國的生物質資源基地,這將促使我國生物質能有大的發展。

        第二就是加大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能貪全求快。“任何能源形式都有其優缺點,生物質能也是如此。”袁振宏表示,種植能源植物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種樹要5、6年方能成材,而培育優良品種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政策制定者要有戰略眼光,不能為了政績和GDP而追求短期效益。國家應制定長期且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支持生物質能發展的政策和規劃,這樣可以用法律來規範,保證產業支持政策不因人亡而政息。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不久前的一次生物質能會議上表示,生物質能要滿足現代能源需求,必須能大規模生產質量合格、價格合理的產品,應按照工業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思路來發展。 史立山進一步解釋說,工業化是指要轉變思路,按工業化的方式發展生物質能;規模化是指應積極探索推進大型沼氣利用,通過提純壓縮,利用管道送到更廣範圍的農村市場;專業化是指要培養專業化的投資、服務公司開拓市場。要把建立生物質原料的加工、生產、供應系統作為“十二五”戰略重點,通過發展科學的能源農業,形成持續不斷、高質量、低成本的原料供應體系。

        國家發改委2007年9月公佈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狀況,重點發展生物質發電、沼氣、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和生物液體燃料。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5000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到440億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1000萬噸,生物柴油利用量達到200萬噸。

        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到2020年達到2400萬千瓦,沼氣和垃圾發電分別達到300萬千瓦;到2020年,使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成為普遍使用的一種優質燃料,全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5000萬噸;約8000萬戶(約3億人)農村居民生活燃氣主要使用沼氣,年沼氣利用量約300億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10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0萬噸,總計年替代約1000萬噸成品油。

打印】【關閉
上一篇:
多晶矽財富神話破滅引發熱議 反思投資衝動
下一篇:
國家信息中心課題組:2025年中國經濟運行態勢研判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