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國內法规

陳佳貴: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宏觀調控首要任務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4-25

陳佳貴: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宏觀調控首要任務

        2011年4月18日,《中國經濟學年鑒2010》出版發佈會暨2011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在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任、學部委員陳佳貴表示,要順利實現2011年的各項經濟目標,保持我國經濟良好的發展勢頭,就要處理好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與治理通貨膨脹,調整經濟結構的關係。同時,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陳佳貴發言認為,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三月份政府做的報告,中央的、政治局關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和中央經濟工作會,都明確了要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這說明通貨膨脹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通貨膨脹初步顯露出來,今年通脹壓力在進一步增強,二月份與一月份持平,三月份上升到5.4,平均也達到了5.0。今後幾個月通脹的壓力,應該說還很大,全年CPI有可能超過4%,政府預警是4%,但實際有可能超過4%。對於前景有很多看法,有的說今年是前高、中穩、後降,但也有人認為根據去年的判斷,去年是前高後低,但實際走向去年是先低後高,所以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現在還不是太一致。

        陳佳貴表示,造成通脹壓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至少有幾個方面:

        一是流動性過剩。中國現在是流動性過剩,新型經濟體流動過剩,全世界也都存在這個問題,包括發達國家,經濟上遇到了金融危機,現在也都在加息。

        二是經濟增長速度偏快。“十一五”期間,年均GDP增長速度到達了11.2%,從93年以來,增加的速度平均也在10%以上,這個速度在中國經濟發展歷史上持續了很長節但。

        三是農業的基礎不穩固,農業成本增加,受災害等的影響對價格產生了波動,導致價格上漲。

        四是成本上升。

        五是輸入性價格上漲,國外的大宗原材料、大宗商品漲價,比如石油、棉花、糧食漲價,影響著我們產品的價格。

        在此基礎上,陳佳貴認為必須區分一下:哪些因素是合理的,哪些因素是不合理的,哪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制的。陳佳貴認為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合理的。就是價格上漲是合理的。與經濟發展的大政策一致的,比如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去掉農民的收入,農產品價格過低肯定不行,一個是靠補貼,另外一個是價格,而且現在的農產品價格有一部分比國外低,而且農產品上漲是長期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另外是勞動工具上漲,這也是合理的,也要調整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低,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低,要低就要提高,上漲也是合理的。資源性商品的上漲,比如稅收方面還存在問題,要調整、改變肯定會引起價格的上漲。這些應該是合理的。但是,也不能一下漲得太多,一方面要做到價格逐步上漲,另外一方面要增加供給,比如農產品,要通過增加供給來解決,而不光是一個方面的措施就能解決的。

        第二類是不合理,但是不可控的。比如說收入性價格上漲,國外價格上漲是沒有辦法,我們能做到的,比如國內減少需求,那就是要通過經濟需求來減少價格上漲,但本身很難做到。

        第三類是不合理,但是可以控制。比如說流動性過剩,這就不是客觀的趨勢,這完全是政策造成的,這個應該是可以控制的,因為過去控制得不好,特別是前幾年,全球金融危機當中,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是正確的,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制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變成了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貸款九年了利率增長了一倍。前些年外匯增長這麼快,外匯增長就必須用基礎貨幣,這也導致流動性過剩,這是可控制的,流動性過剩和經濟增長速度是有關係的。另外是經濟增長速度過快,至少是偏快,這也是可以控制的。

        陳佳貴表示,要解決抑制通貨膨脹,就要區分哪些是有辦法的,哪些是應該採取措施降低上漲幅度的。因為造成通脹壓力的因素是長期積累的,因此抑制和治理通脹也需要一定時間,不能一蹴而就,太急了,採取不必要的行政措施,可能會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所以我個人看法,在兩三年時間內,使CPI回落到3%以下是有可能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就是說今年計劃是4%,也可能會超過4%,明年有可能計劃會在4%左右,通過兩三年時間再回落到3%,陳佳貴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有可能的。(
打印】【關閉
上一篇:
全面封殺“雙酚a”塑料奶瓶 玻璃奶瓶成新寵
下一篇:
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