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轉型發展新契機 2011年4月25日,《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正式獲批。圖為一位客商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選購水晶燈籠。 新華社記者 譚 進攝
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在浙江省確定的“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這三個數字尤為引人矚目。
對這三個數字稍加分析,就會發現這裏面包含了“兩個高於”的意思: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數字背後,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富民導向非常明確。
浙江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未來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要以富民強省、社會和諧為根本目的,這是浙江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浙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所在。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經濟總量從全國第十二位上升到第四位,2010年人均GDP為51800元,高出全國平均數77.4%。浙江“民富”更是眾所周知,統計顯示,2010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359元,位居全國第三,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303元。
但是必須承認,浙江經濟發展還存在過多依賴低端產業、過多依賴低成本勞動力、過多依賴資源環境消耗、過多依賴外部需求等問題。這種發展方式越來越受到資源能源約束和國際市場需求約束,實現轉型發展,是浙江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
轉型發展,對浙江來說,最重要的是要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轉變當前這種過多依賴低端產業、過多依賴低成本勞動力、過多依賴資源環境消耗、過多依賴外部需求的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增長從投資驅動為主向消費驅動、創新驅動轉變,從外需拉動為主向內外需協調拉動轉變。
要擴大居民消費,必須增加勞動群眾收入,提高其支付能力。目前浙江省居民消費率只有35.4%。加快富民步伐、擴大居民消費,不僅要扎扎實實推進民生工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要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與之相適應的一整套社會管理、政府管理體制,在激發人民群眾創業創新熱情與才能,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調整分配關係,建立利益下移、人民群眾收入穩定快速增長的長效機制。
浙江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了與富民目標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與政策,人們相信,未來5年,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深入推行,浙江將在“富民強省”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