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如何防震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防震意識也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來的。日本坐落在地震高發區,如今防震意識和知識全民普及,但在1995年,日本阪神地區發生裏氏7.2級大地震,造成6000餘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而此前,日本地震學界並未在震前對阪神地區採取特別的防禦措施,以至地震發生時,從政府到百姓都感到猝不及防。光有意識還不行,還要堅持,將掌握的防震知識化為自己以及宣傳防震抗災的長期行動。可見,在自然災難面前“防範于未然”的重要性。
放置吸收地震能量的球體
作為日本最大的房地產商之一,三井不動產株式會社在日本建築的抗震技術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該公司建設企畫部統括黑部三樹向記者介紹,日本處於地震多發地帶,一般來講,日本60米以下的建築有一個抗震標準,60米以上的又有一個標準,而後者則比前者的標準嚴格很多。 在日本的建築施工中,對於抗震有三種構造概念:耐震、制震和免震。耐震為最普通級別,主要用在低層建築中。制震則是讓建築物在地震晃動中,集中在一個地方造成損害,但其他地方不會發生損毀。其中一種做法是在建築物中放置各種球體,讓這個部分吸收地震能量,等地震過後,只需把這部分換掉就行,建築其他地方不會發生問題。還有比較普遍的做法則是放置油壓器裝置,其作用相當於保險絲,基本上在高層建築中,每層都會放置一個以上這種裝置。所以,現在日本大多數建築採用的標準基本都是制震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