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化工:關國計惠民生的支柱產業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4-8

化工:關國計惠民生的支柱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李俊賢是我國化學推進劑原材料產業的主要創始人和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也是我國火箭推進劑的創始人、火箭研製的功臣。李俊賢只是千千萬萬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作出貢獻的代表之一。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基礎產業,資源資金技術密集,產業關聯度高,經濟總量大,農業、能源、醫藥、機械、紡織、輕工家電、建材、包裝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需要石化工業提供基礎原材料和配套產品。“十二五”時期,實現國民經濟穩定較快發展,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產業體系與和諧社會,石油和化學工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光纖通信        

        中國經濟崛起的中堅力量        

        國家統計局3月24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的比重,從2005年的5%上升到2010年的9.5%;中國GDP總量的世界排序已從2005年的第五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二位。我國國際地位穩步提高,國際影響持續擴大,其中石油和化學工業貢獻突出,功不可沒。        

        全行業生產總值、銷售收入、利潤總額、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目前經濟總量已居世界前列,其中化工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位;全行業有40餘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或第二位。行業整體技術和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在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保障社會需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產值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2006年~2010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年均增幅達21%,遠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和發達國家化學工業的增長速度。特別是“十一五”收官之年的2010年,全行業總產值達8.8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4.1%。        

        產量在主要石化產品中,合成氨、化肥、純鹼、燒鹼、電石、硫酸、合成纖維、染料、輪胎等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煉油、乙烯、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石化產品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方位的需求。        

        利潤預計全行業2010年利潤為6900億元。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2010年全行業總產值達8.88萬億元,增幅超過34%,創5年來之最,按現行匯率計算,已大幅突破萬億美元大關。特別是化工產品在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強大剛性需求的同時,行業自身也獲得了快速發展。2010年,化學工業產值跨上5萬億元臺階,達5.23萬億元,按匯率計算已突破7700億美元,超越美國(7340億美元),化工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        

        石化行業裝備水平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經過多年努力,石化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部分處於世界前列,一批自亠創新技術和設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乙烯、丙烯等烯烴產品是國民經濟中極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下游產品涉及衣食住行的諸多領域。傳統乙烯、丙烯主要依賴石油化工路線生產,用煤提取甲醇制取烯烴是我國發展現代煤化工、實現國家石油替代戰略的重要途徑。去年8月,世界首套用煤取代石油的甲醇制烯烴工業化裝置在內蒙古包頭成功投產,兩個月後,新一代甲醇制烯烴工業化示範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使我國以煤替代石油技術和產業化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同時,我國乙烯關鍵設備國產化水平大大提高,並首次實現了乙烯成套技術和工程設計總承包的國產化突破;大型化肥技術裝備水平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全氟離子膜、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以及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取得突破,相繼建成工業化示範裝置並試運行。        

        石化行業成為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等區域發展,石油和化工產業已經或正在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撐。以西部為例,有資料顯示,過去10年間,西部大開發累計新建工重點工程120項,投資總規模2.2萬億元,包括西氣東輸工程、青海鹽湖百萬噸鉀肥、寧夏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內蒙古新興煤化工產業集群等一大批石油和化工項目。        

        新能源汽車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生力軍        

        “十一五”期間,石化行業致力於能源資源高效綜合利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減少化石能源消耗、發展生物質能源、潔淨煤技術、溫室氣體回收利用等方面邁出產業化步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石化行業積極發展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石油替代能源,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質能源及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取得可喜成果。目前,全國乙醇汽油消費量已占到全國汽油消費量的20%左右,生物柴油年產能也已達到數百萬噸。        

        石化行業在溫室氣體減排與回收利用方面也卓有成效,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經過提純、液化後,用於油田三次採油的高效驅油劑,目前已在中原油田、吉林油田、大慶油田等成功實現。此外,石化行業正傾力打造二氧化碳衍生產品的新產業群。利用二氧化碳生產可降解塑料遍地開花。內蒙古蒙西高新技術集團3000噸/年全生物降解二氧化碳共聚物生產線,每生產1噸降解塑料,可利用二氧化碳0.45~0.5噸。江蘇中科金龍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萬噸/年二氧化碳基樹脂連續生產線、河南天冠集團5000噸/年全降解塑料產業化生產線、中國海油3000噸/年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項目也均已投產。        

        5年來,化工行業在新興能源領域的產業整體規模迅速壯大,特別在太陽能、風能、車用新能源等領域,配套化工產品的規模化生產為新能源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的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多晶矽生產能力為400噸,實際產量為290噸,國內90%的光伏電池生產原材料依靠進口;而到2010年,多晶矽產能預計可達5萬~6萬噸。風力發電總裝機的風機葉片從2005年的2000套左右激增至2009年底約12000套。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潔汽車專業委員會資料顯示,到目前,我國甲醇燃料用於替代汽柴油已超過200萬噸;二甲醚產能也由2005年的12萬噸增至2009年的823萬噸。          
        跨海大橋        

        國際經濟回暖的重要角色        

        一場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全面衰退。中國政府實施的一攬子刺激經濟計劃,使國內石化行業快速復蘇,在全球石化產業格局中佔據了更大的份額,成為世界經濟及石化工業回暖的最大動力。不僅如此,中國石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石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石化行業的國際地位顯著增強,正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展現大國形象。妥善應對氣候變化,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也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和長遠發展。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2009年,中國政府公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向國際社會作出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這些目標為化學工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最新統計顯示,201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比2009年減少了4.01%。國內一批大型石化項目能耗水平已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拉動世界經濟,彰顯中國影響力。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中國經濟連續5年增長1%,就能夠拉動世界經濟增長0.4%。中國推動著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也正成為全球化工界關注的焦點。作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面對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跨國公司紛紛來華謀求合作。目前,杜邦、巴斯夫、朗盛、陶氏化學、贏創、日本帝人等國際大型石化企業都已在我國投資建廠或設立相當規模的研發中心。實踐證明,這些屬地化化工外企總體運營情況良好,不少企業成為母公司全球業務的亮點和主要利潤來源。中國真正成為身陷國際金融風暴中國際資本的“避風港”。        

        實力增強,贏得更多國際話語權。2010年,業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兩件大事入選世界十大化工新聞:2月2日,浙江龍盛發佈公告稱,已成功收購全球最大染料企業德國德司達。此次收購昭示著中國染料企業將登上世界染料舞臺的中心。收購德司達後,浙江龍盛將集行業龍頭、中間體供應商和大採購方控制人為一體,對染料市場的控制力將進一步加強。12月17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國際化工協會聯合會(ICCA)正式簽約。此次簽約不僅標誌著中國石化工業將更完整地融入世界化工大家庭,同時也會對中國石化工業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更好地履行健康、安全、環保等社會責任產生深刻影響。

        不僅如此,在2010年世界500強最新排名中,中石化、中石油進入前十。按照2010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的最新排名,中國入榜企業數量再次刷新,包括臺灣、香港地區石化企業在內有54家企業榜上有名。        

        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中國石油石化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對外合作取得新成果。2010年,海外油氣產量再上新臺階。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石油公司權益油產量首次突破6000萬噸,比上年增長約15%。2010年,中石油、中石化、中國海油三大公司均有較大規模的收購行動,並購金額合計超過3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占同期全球上游並購的20%。        

        石化產品滲透全球市場,改變人類生活。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外貿出口國家。以農藥為例,作為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尤其在當前世界糧食供應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農藥的作用更為重要。據統計,2010年我國農藥出口到166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巴西、阿根廷,以及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大量進口我國農藥用於農業生產。        

        同樣作為農藥,滴滴涕殺滅瘧蚊的功效一直受到肯定。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每年仍有100萬人死於瘧疾,其中90%是在非洲。據統計,中國在2002年~2005年之間生產的滴滴涕總量在4458噸,其中45%出口到南非、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納米比亞和吉布提,在瘧疾高發地區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正由石化行業大國向強國邁進,石化行業的國際地位、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與作用正在日益增強。  



打印】【關閉
上一篇:
國內成品油調價 北京97號汽油首破8元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