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鉛酸蓄電池行業准入條件》制定迫在眉睫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4-8

《鉛酸蓄電池行業准入條件》制定迫在眉睫
        中國是鉛酸蓄電池生產大國,但要成為強國,和世界先進國家比還是有差距。和國外相比,我國鉛酸蓄電池行業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企業小而散,污染嚴重。行業准入門檻低,審查不嚴,造成大量低水平重複建設,產品結構粗放,部分小企業裝備和環保設施落後,生產成本低,產品質量差,以低價參與市場競爭,造成產能過剩、市場混亂、污染環境,既浪費了資源,也影響鉛酸蓄電池行業的聲譽。
        二、企業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在一些企業中,特別是中小企業寧可繳納排汙費,也不願投資環保,特別是一些承包企業、租賃企業。有些企業雖然經過技改達到了排汙標準,由於放鬆管理,一段時間以後環保設備利用率不高或維護不當,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塵毒的處置效果不佳。
        三、研發能力亟待提高。同國外先進的鉛酸蓄電池技術相比,國內鉛酸蓄電池行業的技術研發進程每每總被環保問題卡殼,目前部分高端應用市場已被國外產品所壟斷。
        四、鉛酸蓄電池回收體系需要規範。我國的鉛酸蓄電池回收體系中,具有回收資質專業回收公司較少,多是由個體回收商承擔。但在儲存、搬運、去向、環保等方面沒有規範約束,使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後大多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
        五、六成鉛酸蓄電池企業沒有生產許可證。相關統計顯示,中國鉛酸蓄電池的生產企業超過3000家,但真正拿到國家下發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只有1100多家,超過60%的企業都未獲得生產許可證,達不到清潔生產的要求。即使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清潔生產中的“清潔”二字也是值得斟酌的。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副理事長張天任坦陳,一個鉛酸蓄電池企業要健康發展,至少需要500萬元資金的投入,這樣生產和環保設施才能跟上。
        專家認為,鉛酸蓄電池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再生鉛乃至鉛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污染在於生產、回收和再利用三個環節。
        事實上,鉛酸蓄電池污染不是其本身的屬性,高污染風險並不等同於會造成實際上的環境污染。只要管理得力,產生的污染完全可以實現有效控制。以美國鉛酸蓄電池行業為例,其用鉛量占全美國用鉛總量95%以上,但得益于健全的法規和有效的管理,鉛酸蓄電池生產造成的鉛排放僅占全美國總排放量的1.5%。
        因此,通過制定《鉛酸蓄電池行業准入條件》來提高行業門檻就顯得迫在眉睫。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副理事長張華農透露,國家將在近期對鉛酸蓄電池行業實施生產准入制度及推行清潔生產方案。
        “鉛酸蓄電池企業一定要增加環保投入!要將之作為企業的生產力。”張華農呼籲說。在他看來,在政策、資源、市場等多重壓力下,鉛酸蓄電池行業的出路在於提高准入門檻,“逐漸減少生產廠家,將排放指標具體化,同時還應將監管、檢測制度化。”
        鉛酸蓄電池生產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為廢水和廢氣。2007年出臺的《清潔生產標準 鉛酸蓄電池行業》(徵求意見稿)中對此做出了具體規定,比如按照鉛酸蓄電池企業生產水平劃分為三個等級,其COD(化學需氧量)排放允許濃度100mg/L、150 mg/L、500 mg/L;二級標準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指標為:鉛濃度限值為0.70mg/Nm3,硫酸霧濃度限值為45mg/Nm3。
        徵求意見稿指出,鉛酸蓄電池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應考慮風向頻率及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儘量減少其對居住區大氣環境的污染。具體指標為,生產規模小於100,000KVA,近五年平均風速小於2m/s、2m/s~4m/s、大於等於44m/s,衛生防護距離分別為600m、400m、300m;生產規模大於等於100,000KVA,近五年平均風速小於2m/s、2m/s~4m/s、大於等於44m/s,衛生防護距離分別為800m、500m、400m。
        據悉,《鉛酸蓄電池行業准入條件》對我國鉛酸蓄電池企業的總體佈局、新建及現有企業的註冊資本、生產能力及三廢排放、廢電池回收、新建企業的工藝裝備要求、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對新建或改擴建項目的審批程序及項目監管也都作出了相應規定。這將有利於加快鉛酸蓄電池行業的轉型升級,提高行業集中度、促使行業洗牌。
打印】【關閉
上一篇:
山東省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力度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