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調味品漲價 或吹響餐飲業漲價號角
以玉米、大米等糧食為主要原料的雞精、味精也漲價了。繼去年白糖價格領漲調味品後,近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一向價格少有波瀾的調味品普漲10%,價格相對較高的雞精類產品在零售終端每包約漲2元多。由於提價幅度較小,且各廠家較為低調,目前消費市場未受到明顯影響。
“這味精價格好像漲了不少嘛!”近日市民張阿姨發現,超市里多個品牌的味精、雞精價格都比過年前高了一點。
“年前1000克裝的紅碗牌味精16元多一包,現在這種包裝找不到了,只有500克裝的賣10元一包。雙橋味精1000克裝的也從18元多漲到20元以上。”春節期間,家中各種調味料消耗不少,昨天張阿姨前去超市“補貨”,沒想到卻發現不少調味品都漲價了。
記者在長寧路上一家大型超市看到,雙橋特小晶體味精500克裝的售價10.5元,1000克裝的為20.2元,太太樂雞精227克裝的為8.6元,454克裝為12.6元。工作人員說,部分品牌調味品在前段時間都有0.5元到2元的調價,不過因為調味品家家要用,銷量沒受到什麼影響。
記者從太太樂食品公司獲悉,去年10月份,公司就下發了調價令,旗下的雞精類產品零售價調高10%左右,味精、醬油等產品暫時沒有漲價。
此外,從去年開始,白糖就從3元多一斤漲到了4元多,玉棠白砂糖目前4.2元一斤,價格回落幾毛錢,但其他品牌的白砂糖則維持高價,400克包裝的白砂糖售價達到5.5元、5.8元。食鹽、醬油價格則比較穩定。
在糧食價格上漲之後,以大米、小麥、玉米、雞肉等為主要原材料的調味品漲價似乎在意料之中。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基礎調味料的價格上漲,一些湯料、醬料的價格也將隨之上漲。
“從去年開始,好幾個原材料的價格一起上漲。”太太樂食品公司的公關部人士表示,如果只是一兩種原材料價格上漲,公司會通過內部管理來壓縮成本,但隨著上漲的種類和幅度上升,成本壓力增大,只能選擇提價。
此外,據業內人士分析,調味品漲價和谷氨酸鈉的價格上漲也有關係。2009年,味精等調味品就因為谷氨酸鈉的短缺引起價格上漲。目前谷氨酸鈉的銷售均價也從7000元/噸漲到8800元/噸。而大米、玉米等糧食作物的價格則相比去年漲了兩成多。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調味料的價格上漲影響更大。上海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段福根表示,調味料約占餐飲成本的5%,其中食用油的消費量最大,隨著各種原料價格的上漲,目前餐飲業的毛利率下降了3%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