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十二五”欲打造粵第一大製造業基地 佛山製造業要領跑廣東。 本報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佛山“兩會”瞭解到,“十二五”時期,佛山要力爭建設成為廣東省第一大製造業基地。 “我們提出這個目標,等於對佛山製造企業發出一個信號,歡迎大家留在自己的家鄉繼續發展。”佛山市市長李貽偉表示,佛山在留住本土民營企業的同時,要實現內外源經濟的雙輪驅動,引入世界五百強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到佛山繼續投資。 在民資唱主角的佛山,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8%,成為打造“佛山製造”招牌的中堅力量。記者從佛山市統計局瞭解到,2009年佛山市私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登記數32.13萬戶,占全部企業登記數的93.3%;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6855.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8.2%。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指出,佛山要真正建成廣東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一定要打破單純的加工製造基地模式,逐步形成涵蓋研發和品牌的一體化產業鏈。 製造業增長乏力 多數製造業企業仍屬中低技術和傳統方式生產。 “十一五”時期,製造業30個行業中,佛山有22個行業總產值占全國1%以上,其中6個行業占5%以上,陶瓷、家電、專業機械、鋁型材、小五金等在全國佔有顯著市場份額。 製造業勝景的另一面,卻是產業規模大但總體處於產業鏈中低端的弊端凸顯。佛山多數製造業企業仍屬中低技術和傳統方式生產,技術亟待更新和提升。 佛山主政者也充分感知佛山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乏力。李貽偉表示,佛山市製造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很強,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佛山要錯位發展,希望佛山走上現代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路子。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佛山產業投資持續低迷。製造業投資增速已連續五年處於下行通道,2009年負增長3.2%,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30.0、4.9個百分點。製造業增資擴產和挖潛改造投資不足,勢必削弱未來產業發展潛力。 比如,2009年佛山市工業增加值率為24.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更遠低於35%的世界平均水平。技術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也較低,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僅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4%。 佛山產業還面臨著技術升級的更大難題。2009年佛山市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GDP比重僅為1.32%,低於國家和省平均水平。大多數企業包括部分大型龍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高,高新區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核心技術和高端人才較為缺乏,現代信息技術在生產、管理方面應用較少,信息資源利用效率較低。 升級戰 以集聚區和龍頭企業推動整個製造業升級。 向曉梅指出,佛山的重心是更多地在城市升級中去尋求產業升級的機會和重點,發揮集聚區和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推動整個製造業的升級。 比如,《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廣東要通過提升工業設計水平來提升廣東製造業水平,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製造業從生產環節向兩端延伸,提高工業產品的附加值。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以國家工業設計與創意產業(順德)基地為主體的廣東工業設計城正逐漸成型。廣東工業設計城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邵繼民透露,工業設計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產品的研發、品牌的創立起到了關鍵作用。占工業設計城客戶總量80%的廣東客戶來自順德,美的也開始將以前給國外的高端設計訂單交給設計城來做。 此外,佛山製造業要實現大發展,土地的制約首當其衝。為此,今年佛山一方面將出臺措施,明確要求禪城區不低於40%、其他區不低於60%的舊廠房、舊物業改造項目,優先用於發展工業及生產性服務業。 邵繼民同時也是順德區北滘鎮經濟促進局副局長。他表示,經過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順德的土地資源已消耗殆盡,這是在自身發展和招商引資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另外,隨著退稅的縮減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原先本地企業通過低廉勞動力和出口退稅實現盈利的模式已難以為繼,這就迫使順德企業創立自主品牌。邵繼民表示,我們希望加工制造型企業轉移佈局到全國各地,實現製造業企業的主輔分離。 李貽偉進一步透露,佛山要探索跨區域產業外延發展新模式,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梯度轉移,支持大企業面向全球實施戰略佈局,打造本土總部經濟、研發經濟、會展經濟等聚集區。 具體而言,佛山將選擇產值在1-10億元的企業為試點,鼓勵製造業企業將非核心業務進行服務外包,促進第三產業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