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數據中心

中國育成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45個推廣8012萬畝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2-18

中國育成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45個推廣8012萬畝
        中國科學技術部官網16日發佈消息稱,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的“優質高產多抗專用小麥分子與細胞品種創制”課題取得重大成果,育成高產優質抗病廣適性小麥新品種45個,累計推廣8012萬畝,按畝增產25公斤計,獲社會經濟效益40億元人民幣。
        據悉,產量提高速度慢、品種抗病性頻繁喪失、新技術應用慢已成為制約中國小麥育種的主要因素。“優質高產多抗專用小麥分子與細胞品種創制”課題以品質和抗病為主,兼顧高產和養分高效利用,目標是建立小麥分子育種和細胞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帶動中國小麥育種水平的普遍提高,並通過優質高產多抗專用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促進小麥產業升級換代。
        45個小麥新品種當中,“濟麥22號”實現高產、抗病與廣適性的良好結合,2009年創造出畝產789.9公斤的全國冬麥高產記錄,該品種分別通過山東、江蘇、安徽、天津和國家黃淮北片品種審定,2010年夏收2200萬畝,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小麥品種;“中麥175”實現高產、優質、多抗與廣適性的良好結合,分別通過北京、山西、河北和國家北部冬麥區的品種審定,已成為北部冬麥區的主栽品種和區試對照品種。
        “優質高產多抗專用小麥分子與細胞品種創制”課題成果還包括:採用常規分析與分子鑒定相結合的方法創建中國小麥品種品質評價體系,建立小麥分子育種技術體系,發掘並驗證可用于育種的基因標記40個,發現並命名8個位點的57個新等位基因,獲發明專利授權18項。
        該課題項目帶動中國主產麥區實現一次品種更換,為保障糧食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技術支撐。其創立的品質評價體系已在全國30多家主要育種單位、麵粉公司廣泛應用,有力推動了中國小麥品質改良發展;發掘並驗證的可用于育種的基因標記,則對小麥品質研究和品質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打印】【關閉
上一篇:
我國規模最大的一批轉基因克隆綿羊問世
下一篇:
德國預計2025年經濟零增長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