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協議價創歷史新高 鋼企利潤再被壓縮 三大鐵礦石巨頭之一的必和必拓日前將對華鐵礦石離岸報價由155美元/噸提高至168美元,在創下了國內鐵礦石協議價的歷史新高的同時,也在實質上推行了鐵礦石月度定價機制。分析師指出,這一舉措將加劇國內鋼鐵價格的波動,但鋼鐵企業整體利潤偏低的關鍵仍然在於指數定價機制。 168美元/噸創歷史新高 作為全球三大礦山巨頭之一的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再次提高了對中國鋼廠的鐵礦石離岸報價:由1月份的155美元/噸上漲至168美元/噸,創下國內鐵礦石協議價的歷史新高。 同時,這也意味著,雖然備受中國鋼鐵企業抗議,但必和必拓仍然將鐵礦石季度定價機制轉變為月度定價機制。 儘管三大礦石巨頭中其他兩家——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亞力拓目前仍然採取季度定價制度,不過鋼之家鐵礦石分析員劉文魯指出,事實上季度定價與月度定價均依據普氏指數,而目前國內鐵礦石市場早已普及指數定價方式。因此對國內鋼鐵企業來說,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 “不過,對於鋼鐵行業企業來說,必和必拓縮短定價時間無疑將進一步加劇生產原料和鋼鐵價格的波動,企業也更加難以提前鎖定利潤。”劉文魯說。 鋼企利潤空間不斷縮小 工信部在2月16日發佈的《2010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及2011年展望》顯示,2010年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97億元,其中實現利潤前20名企業的利潤約占83%左右,寶鋼一家利潤約占26%左右,而大多數企業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行業盈利水平總體不容樂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剛剛公佈的必和必拓2010年下半年財務報告顯示,公司下半年的淨利潤達到105.24億美元,其中鐵礦石業務的息稅前利潤就有58億美元。超過中國所有鋼企贏利總和。 工信部預計2011年鐵礦石價格仍將高位運行,在成本的支撐下國內鋼材市場價格總體水平將比2010年有所提高。在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與鋼材價格持續波動的雙重作用下,鋼鐵行業銷售利潤率仍將低於工業領域的平均水平。 劉文魯指出,鋼鐵企業的利潤空間被礦山企業不斷侵佔,並不是中國鋼鐵企業接受季度定價或月度定價的問題,而是指數定價這一定價機制的問題。在指數定價機制面前,中國企業對鐵礦石價格的話語權仍顯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