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化學製劑出口金額增長三成 2010年,我國化學製劑業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國內化學製劑企業的出口取得了比較好的進展。而由於受到出口退稅從13%提高到15%政策的刺激,國內化學製劑業全年出口金額達到15億美元,同比增長30%,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指出,我國是原料藥生產大國,但是普遍附加值低下,雖然一部分企業在對外出口方面擁有不錯的資源和渠道,但是由於國外標準的苛刻,特別是歐盟、美國等門檻的高企,使得國內一部分企業把目標鎖定在發展中國家,雖然這些國家或地區的門檻和標準都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但同時國內企業能取得的利潤也非常少。 郭凡禮認為,目前全球將迎來一場專利藥到期的熱潮,這不僅是我國醫藥行業的機遇,同時也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化學藥企業要努力改造如今的生產格局,這不僅需要國內眾多的原料藥企業從簡單的原料藥生產向製劑生產轉型,還需要對企業內部的硬件及軟件進行升級改造,以同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標準相契合。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表示,作為一個原料藥生產大國,多年來我國原料藥生產企業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也湧現出了一批具備高規格生產能力的原料藥企業,比如華海藥業,是國內第一個製劑通過美國FDA認證的企業,但是在自主知識產權方面,我國截止現在仍然沒有實現“破冰之旅”,而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是未來醫藥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投顧問發佈的《2010-2015年中國醫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我國將出臺《藥品製造質量保障升級》專項方案,方案的主要內容在於國家財政未來將通過補助的方式鼓勵一批特色原料藥企業的發展,並扶持具有發展前景的原料藥製劑企業儘快通過歐美市場相關認證,而這一金額保守估計將達到數十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