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影響向產業鏈傳導零售藥店到生死存亡時刻 2011年2月16日訊,政策的影響正逐漸在上海醫藥產業鏈傳導開來;在零售藥店終端受到衝擊的同時,工商關係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上海基本藥物制度執行後,對我們零售藥店將帶來很大衝擊。"上海某大型連鎖藥店老總日前透露。 2010年12月13日,《上海市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方案(試行)》和《上海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補藥物目錄》(2010版)正式對外公佈,這標誌著上海正式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據悉,為確保上海市基本藥物制度的平穩實施和順利銜接,根據相關政策,上海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期在2011年上半年全市基本藥物集中採購工作結束後,統一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 作為地方基本藥物政策出爐相對較晚的區域,政策的影響正逐漸在上海醫藥產業鏈傳導開來。在零售藥店終端不可避免的受到衝擊的同時,工商關係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直接分流藥店客源 據瞭解,上海市基本藥物目錄是在全國基本藥物目錄307種藥物的基礎上,增加了符合上海經濟發展水平和市民用藥習慣的381種基本藥物,在全國各地方基本藥物目錄中種類居首,主要涵蓋抗微生物、解熱鎮痛、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激素及影響內分泌、維生素礦物質、血液系統等24類藥品。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上海市基本藥物制度改革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切入點,"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只能在國家基本藥物和本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補藥物的範圍內配備使用藥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使用的藥品全部實施零差率銷售。"在某位大型連鎖藥店老總看來,正是該規定將對藥店終端帶來較大衝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零差率銷售後,我們的價格就沒有競爭力,這勢必造成消費人群的分流。"而據瞭解,上海的政策執行得極為嚴格。 事實上,自2009年基本藥物制度在各地逐步推行以來,對於零售藥店前景的擔憂就未停止過,"目前零售藥店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基本藥物制度的長遠影響一旦完全釋放,未來零售藥店的數量將會劇減。"此前有零售業高管預測。而大家的擔心都頗為一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零差率賣藥,無疑將造成消費者分流,是對藥店衝擊最大的地方。" 但也有業內人士態度並未如此悲觀,"我覺得分流會有,或許短期內有一定影響,但最終結果還不知道。"某大型中藥企業銷售總監表示,在他看來,零售藥店的便利性還是很突出,"就我在上海社區醫院的就醫經歷來看,如果為了去醫院開幾盒藥,省下來的錢還不夠來回交通費,這還不算等待的時間成本,所以藥店還是有一定優勢。"他認為,消費需求決定營銷方式,而在上海,藥店的終端消費者主要是那些中高端消費者,另外就是講究便利性的人群,所以重心還是在藥店。 商業模式面臨抉擇 基本藥物政策引導著醫藥行業的資源流向,未來零售藥店的顧客分流已成不爭的事實。這意味著無論是上游生產企業還是零售藥店,都必須作出改變。 "現在藥店的主要策略就是進行商品結構調整,實行多元化。 目前我們的非藥品類商品還未占到20%,未來的目標是要從20%增長到40%。"上海某大型連鎖藥店老總透露。而藥店的生存壓力正在與日倍增,該老總表示,過去開新店虧1年即可盈利,而現在則做好虧3年的準備,而與上游生產企業的關係則更為微妙,"目前工商關係主要是看工業企業的方向,是走基本藥物的路線還是放棄,這兩者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對於依舊以零售終端為主的上游企業,我們要協助其做大量的市場工作,爭取毛利流向。" 而對上游企業而言,同樣面臨著抉擇。"確實會對社區醫院的投入有所加強,這塊工作原來也在做,但因為社區醫院原來的份額就不多,新進工作也不容易,所以還是以藥店為主,保證終端藥店基本銷售基礎上,爭取能在社區有新的增量。"某生產企業負責人士表示,對於原來以零售終端為主的工業,短期內只能還是以零售藥店為主。 對於各大藥店愈演愈烈的多元化風潮,業內人士表示品類調整是必須的,因為藥店消費人群結構會改變,而工商間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工業和終端必須更緊密的合作,互惠互利,共創雙贏。雙方應該平衡產品的利益,工業給藥店更多資源,商業也要讓工業更多分享終端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