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國內法规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0-1-27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國務院令第382號)

國務院令第382

2003618日國務院第12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38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爲了促進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加强對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管理和保護,充分發揮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功能,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滿足人民群衆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是指由各級人民政府舉辦或者社會力量舉辦的,向公衆開放用于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公益性的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文化館(站)、體育場(館)、青少年宮、工人文化宮等的建築物、場地和設備。

   本條例所稱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是指負責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維護,爲公衆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提供服務的社會公共文化體育機構。

   第三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必須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傳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質、有益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開展文明、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從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動。

   第四條  國家有計劃地建設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對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予以扶持。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舉辦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維修、管理資金,應當列入本級人民政府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財政預算。

   第六條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舉辦公共文化體育設施。

   國家鼓勵通過自願捐贈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社會基金,幷鼓勵依法向人民政府、社會公益性機構或者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捐贈財産。捐贈人可以按照稅法的有關規定享受優惠。

   國家鼓勵機關、學校等單位內部的文化體育設施向公衆開放。

   第七條  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負責全國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監督管理。

   第八條  對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管理和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獎勵。

  

第二章  規劃和建設

   第九條  國務院發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將全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十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數量、種類、規模以及布局,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結構、環境條件以及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統籌兼顧,優化配置,幷符合國家關于城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的規定。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會同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選址,應當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則。

   第十二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設計,應當符合實用、安全、科學、美觀等要求,幷采取無障礙措施,方便殘疾人使用。具體設計規範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三條  建設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使用國有土地的,經依法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第十四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預留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用地定額指標,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幷依照法定程序審批。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預留地或者改變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調整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預留地的,應當依法調整城鄉規劃,幷依照前款規定重新確定建設預留地。重新確定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預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積。

   第十五條  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規劃和建設相應的文化體育設施。

   居民住宅區配套建設的文化體育設施,應當與居民住宅區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項目和功能,不得縮小其建設規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標。

  

第三章  使用和服務

   第十六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完善服務條件,建立、健全服務規範,開展與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功能、特點相適應的服務,保障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用于開展文明、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

   第十七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當根據其功能、特點向公衆開放,開放時間應當與當地公衆的工作時間、學習時間適當錯開。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開放時間,不得少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最低時限。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學校寒暑假期間,應當適當延長開放時間。

   學校寒暑假期間,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增設適合學生特點的文化體育活動。

   第十八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向公衆公示其服務內容和開放時間。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因維修等原因需要暫時停止開放的,應當提前7日向公衆公示。

   第十九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標明設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第二十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提供服務可以適當收取費用,收費項目和標準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批准。

   第二十一條  需要收取費用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根據設施的功能、特點對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免費或者優惠開放,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二條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可以將設施出租用于舉辦文物展覽、美術展覽、藝術培訓等文化活動。

   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單位不得將設施的主體部分用于非體育活動。但是,因舉辦公益性活動或者大型文化活動等特殊情况臨時出租的除外。臨時出租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0日;租用期滿,租用者應當恢復原狀,不得影響該設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條  公衆在使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時,應當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公共文化體育設施。

  

第四章  管理和保護

   第二十四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將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名稱、地址、服務項目等內容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縣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公衆公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名錄。

   第二十五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備安全保護設施、人員,保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完好,確保公衆安全。

   公共體育設施內設置的專業性强、技術要求高的體育項目,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服務技術要求。

   第二十六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的各項收入,應當用于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維護、管理和事業發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强對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收支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七條  因城鄉建設確需拆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或者改變其功能、用途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應當組織專家論證,幷征得上一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在批准前,應當舉行聽證會,聽取公衆意見。

   經批准拆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或者改變其功能、用途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擇地重建。重新建設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當符合規劃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規模。遷建工作應當堅持先建設後拆除或者建設拆除同時進行的原則。遷建所需費用由造成遷建的單位承擔。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  文化、體育、城鄉規劃、建設、土地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爲不予依法查處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侵占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預留地或者改變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强制執行。

   第三十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有下列行爲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責令限期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未按照規定的最低時限對公衆開放的;(二)未公示其服務項目、開放時間等事項的;(三)未在醒目位置標明設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項的;(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五)未將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名稱、地址、服務項目等內容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

   第三十一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有下列行爲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幷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開展與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功能、用途不相適應的服務活動的;(二)違反本條例規定出租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

   第三十二條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挪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的各項收入或者有條件維護而不履行維護義務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責令限期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國家機關、學校等單位內部的文化體育設施向公衆開放的,由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據本條例的原則另行制定管理辦法。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自200381日起施行。

第1頁
打印】【關閉
上一篇: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下一篇:
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