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確定“十二五”期間工業發展五大目標 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12 月25 日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透露,“ 十二五” 期間我國工業發展的核心任務是轉型升級,具體包括5 個任務和目標。明年我國還將發揮科技支撑引領作用,采取5 項措施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生産性服務業。
該負責人說,“ 十二五” 期間,工業發展要以質量和效益爲中心,推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由主要依賴傳統生産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由外延式粗放發展向內涵式集約發展轉變,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技術先進、清潔安全、産業鏈完善、吸納就業能力强的現代産業體系。
5 個任務和目標爲:一是在平穩較快增長的基礎上提高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力爭“ 十二五” 時期, 工業增加值率和全員勞動生産率逐年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左右。二是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力爭“ 十二五” 時期,産業結構更趨合理,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占比逐年上升,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强的優勢企業。三是不斷增强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力爭“ 十二五” 時期,技術進步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和關鍵材料、零部件、元器件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有較大幅度提高。四是促進綠色低碳、清潔安全發展。初步確定,力爭2015 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十一五” 末均降低16%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五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力爭“ 十二五” 時期,打造若干具有較强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産業基地, 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占比進一步提高,區域産業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强。
據透露,2011 年我國將發揮科技支撑引領作用,采取5 項措施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生産性服務業。這5 項措施分別爲:一是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撑作用, 協調用好相關資金, 重點支持核心電子器件、高端芯片、基礎軟件、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智能製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技術研發和産業化。支持生物醫藥、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裝備等核心技術研發,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强化知識産權保護、運用和管理,支持企業組建産業聯盟。二是加快物聯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信息技術服務、雲計算等重要標準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和産品准入標準。三是確定一批重大應用示範項目,鼓勵商業化模式創新。加大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建設推進力度。做好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擴大示範推廣。四是協調加大財政、稅收、投融資政策支持,發布重點新材料産品目錄,繼續抓好重大技術裝備料件進口稅收優惠等政策的落實,推動儘快出臺新的支持軟件和集成電路産業政策,推動建立有利于新興産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五是重點培育生産性服務業,鼓勵工業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務, 培育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積極發展軟件服務、工業設計、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科技管理咨詢等新興業態。
該負責人表示,將通過以上措施,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形成先導産業和支柱産業。
來源: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