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頁 | 研究分析 | 專題視野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 區域視點 國際視點 | 英文視點| 國際法規 | 國內法規 | 數據中心 | 熱點下載 |  簡體切換
搜索:通過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內容.
關鍵字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科視點 >> 中國視點

專家認爲“十二五”期間房産稅改革應全國範圍內推開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科視點       時間:2011-1-11

專家認爲“十二五”期間房産稅改革應全國範圍內推開



        專家認爲“十二五”期間房産稅改革應在全國範圍內推開
        最新消息稱,財政部已經原則同意重慶開徵商品房房産稅,具體實施方案由地方政府制定,報財政部備案。重慶市正抓緊完善相關方案,有望在今年一季度出臺文件開徵高檔商品房房産稅。

        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的專家認爲,雖然目前各部門對全國範圍內實施的房産稅改革方案還未形成統一的意見,但不排除部分城市先行試點的可能。若方案如期出臺,將標志著整個房産稅改革終于破冰,意義重大。另有專家呼籲,“十二五”期間應在全國範圍內推開房産稅改革。

        我國現行房産稅開徵于1986年,屬于財産稅範疇。基于當時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較低等情况,《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産稅暫行條例》規定,對個人所有的非營業用房産免稅。

        有關部委于2010年9月29日下發通知强調“加快推進房産稅改革試點工作,幷逐步擴大到全國”。次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就房地産市場稅收政策調整答記者問時表示,從國際經驗及公平、規範的角度看,房産稅應對個人所有的住房普遍徵收。但考慮到這項改革情况複雜,擬先在部分城市對部分個人擁有的住房進行試點,恢復徵收房産稅。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日前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個別城市目前已具備了進行改革試點的基本條件。從稅制完善的角度講,房産稅改革只是對原有條款進行修正,沒有相對複雜的立法過程。從徵收各環節來說,經過數年物業稅的“空轉”,在房産估值等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術上不存在太大問題。

        “房産稅改革試點方案早就應該出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安體富說,這將有利于推進整個房産稅改革。

        他進一步指出,房産稅改革的一個重要意義便是完善地方稅制。據介紹,設立稅種的首要功能是組織地方財政收入,以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提 供 公 共 服 務 。 另 據 了 解 , 曆 經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及2004年後新一輪稅制改革,我國在所得稅和流轉稅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基本上奠定了主體稅模式。但當初整個改革框架對地方稅不太重視,而房産稅改革有利于爲地方政府確立主體稅源,幷有助于地方政府擺脫對賣地收入的過分依賴。

        在樓市調控方面,有觀點認爲不應過高估計房産稅等稅收手段在樓市調控中的作用。中原地産則預計,重慶等地區試行房産稅改革有可能在心理層面影響部分業主開始拋出投資的房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供應。

        此外,上述兩部委有關負責人還表示,改革和完善房産稅制度,對個人所有的住房恢復徵收房産稅還有利于調節居民收入和財富分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及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引導個人合理住房消費。

        至于房産稅改革步驟,財政部財科所稅收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孫鋼表示,選擇一地或幾地先行開展試點的做法比較穩妥,目前貿然推開難度比較大,具體出現什麽 情 况 也 很 難 預 料 。 安 體 富 建議,應先對高端商品房徵稅然後再擴展到普通商品房,從試點幾大熱點城市擴展到更大範圍,最後推廣至全國。

        有專家透露,首批試點房産稅改革,“恐怕不只是重慶一個城市”,上海、深圳等地此前也紛紛申請了試點,具體方案可能不盡相同。

        安體富提醒說,在對房産保有環節徵稅的過程中,應避免增加一般群衆的負擔,應按套數或面積設立一個免征額。另外,房産稅作爲地方稅種應給予地方一定的“靈活空間”和管理權限,比如稅率設定在一個區間,各地方可根據具體情况進行選擇等。

        對于何時能推廣至全國的問題,孫鋼認爲,在試點一段時間後,應從徵收率、徵收方式、影響等方面綜合評價徵收方案的效果,進而總結經驗。安體富則表示,最終實施方案的確定取决于多種因素,具體時間表較難猜測。但他進一步表示,既然各方已在房産保有環節徵稅達成一致,便應該加快改革步伐,“十二五”期間房産稅改革應在全國範圍內推開。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打印】【關閉
上一篇:
2011,積極財政政策“關鍵詞”
下一篇:
國家信息中心課題組:2025年中國經濟運行態勢研判
網站推薦:
 國家信息中心 國務院發展 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發改委 中國科學院 中國海關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財政部 中國檢察院
關于我們 | 聯繫我們 | 訂購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誠聘英才
Copyright: Chinese Scien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086-10-84675230    FAX:0086-10-84673367     E-mail:service@zkreport.org
Qingnian Chuangye Building,Baisha Rd. 200#,Changping District,Beijing,China
北京中科縱橫信息技術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