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建議:未來五年推進征地制度改革 威海浴場,遊客在滿布漂浮物的海水中游泳,環保狀況堪憂。“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開徵環保稅,這將緩解我國面臨的嚴峻環境壓力。 關鍵詞:指導思想 十二五主題為“科學發展” 【建議】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解讀】分析人士指出,“科學發展”作為新五年規劃的主題,將給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定下新思路、新途徑、新基調,它也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說:“該表述意義重大,它貫通了中共幾代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思想理論,科學發展成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意味著未來五年中國在相關評價體系、長效機制、具體政策等方面將發生重要調整和變化,會更加重視質量效益、結構優化、節約環保、民生改善、社會公正。” 關鍵詞:擴大內需 “擴大內需”首次單獨成章 【建議】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著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完善投資體制機制,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十二五”前期要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完成並發揮效益。 【解讀】 “擴大內需”首次在建議中成為獨立章節。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指出,這充分表明,中國已將其完全納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戰略性調整經濟結構的軌道,“如果能有效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中國將在國際經濟格局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和主動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夏業良也表示,“如果經濟增長的成果不能體現到居民的消費增長上,不能切實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這樣的增長就只能是見‘物’不見‘人’的片面增長,從而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 關鍵詞:財稅改革 開徵環保稅緩解環境壓力 【建議】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在合理界定事權基礎上,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提高預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擴大增值稅徵收範圍,相應調減營業稅等稅收,合理調整消費稅範圍和稅率結構,完善有利於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繼續推進費改稅,全面改革資源稅,開徵環境保護稅,研究推進房地產稅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稅體系,賦予省級政府適當稅政管理權限。 【解讀】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早在去年3月份就向媒體表示,環保部已與財政部等部委就開徵環境稅的具體相關細節進行磋商。張力軍表示,目前我國只有排汙費,但由於排汙費徵收標準過低,還不到治汙投入的20%,導致環境資源的廉價使用,環境持續惡化,開徵環境稅無疑能極大地緩解我國面臨的嚴峻環境壓力。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也認為,環境稅除了能改善生態環境,有利於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外,完善環境稅對中國的稅制建設還是非常有好處的。同時,他還表示,開徵環境稅也能改善財政狀況,增加財政收入。本報記者張靜 關鍵詞:全面改革 明確改革優先順序和重點 【建議】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改革優先順序和重點任務,進一步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解讀】人民日報評論指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無論是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相比,還是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新要求相比,仍有不足和弊端,依然需要不斷改革和完善。 經過30多年的改革探索,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有必要認真總結和長期堅持這些來自實踐、符合規律的成功經驗。 關鍵詞:農地徵用 征地以保障農民權益為條件 【建議】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係,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 【解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嚴金明說,按照現行的規定,征地的主要問題是,把農民集體土地徵收為國有土地過程中,農民的利益往往得不到維護,主要是給農民補償不足,而農民失地也就意味著失業,如果地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 “在征地過程中農民權益受到損害。暴力征地、暴力拆遷根源就在這裏。”嚴金明說,在征地過程中,一般法律規定是要用於公共利益才能去征地,但是實際上,建設用地也走的是征地這條路,這樣農民獲得的很少,大部分收益被政府或者開發商拿走了,所以,征地主要要維護農民權益。 關鍵詞:行政改革 探索推進“省管縣”體制 【建議】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繼續優化政府結構、行政層級、職能責任,降低行政成本,堅定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加強行政問責制,改進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解讀】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政府結構不合理,需要進一步優化,政府結構調整好是解決行政層級的前提。比如,部門重疊,黨和政府設置同樣的機構,同一樣事情有好幾個部門去管。他認為,隨著公共服務型政府目標的明確,要對行政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重疊的部分沒必要了。 此外,在政府結構優化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減少行政層級,實行大部門制改革,這既有利於精簡人員,也有利於提高效率。對於“省直管縣”,遲福林認為,這是肯定之前在試點的財政上省直管縣的改革,這也許會在“十二五”進行更大範圍地推廣,而且在此基礎上可以試點和逐步推開行政上的省直管縣。 環境稅制路線圖 用3-5年時間,完善資源稅、消費稅、車船稅等其他與環境相關的稅種。儘快開徵獨立環境稅,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和廢水排放都將是環境稅稅目的可能選擇。 用2-4年時間,進一步完善其他與環境相關的稅種和稅收政策。擴大環境稅的徵收範圍。如果環境稅沒有在第一階段開徵,需要在此階段開徵。 用3-4年時間,繼續擴大環境稅徵收範圍。結合稅制改革情況,進行整體優化,構建起成熟和完善的環境稅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