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建議昨日全文公佈
許可新
●財稅改革
房地產稅又添變數
●行政體制改革
提高政府公信力成亮點
●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也要強調效率公平
●產業升級
新興產業「支柱化」再提速
指導「十二五」規劃制定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昨日全文發佈。
接近2萬字的篇幅中,隻字未提未來5年GDP的具體指標,與5年前「十一五」建議中明確提出「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形成對比。
《建議》明確提出,將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消費位列「三駕馬車」之首
如何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建議》提出,將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仔細對比5年前的《建議》即可發現,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消費」首次被提到了第一的位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三駕馬車」順序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消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經濟結構的調整,除了「三駕馬車」的調整,也要靠科技創新。
官方醞釀一年有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被《建議》數次提及。
《建議》明確提出,要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而「服務業大發展」則被定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
《建議》提出,將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並將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經濟的清潔發展也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建議》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不過,這份綱領性文件並未給出具體下降指標。
關注民生
「十二五」是中國提出的要在2020年(即「十三五」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被《建議》認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為此,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等,在《建議》設置的「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被提到了最為靠前的位置。
在週一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部署今年第四季度工作時也明確提出,當前將採取措施穩定市場價格,並加強對重要商品供求價格信息發佈工作,有效引導社會預期。
「十二五」要求維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可謂與當前經濟一脈相承。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也是今後5年中國的主要目標之一。
《建議》稱,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
《建議》還提出,要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
對此,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建議》強調改革是一大亮點,在改革問題上態度非常明確,且對於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領域直點其名,和以往的表述有所區別。